摘要:近年來,河北省循環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還處于較低層次。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河北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應從企業出發,經由園區、區域到社會,從微觀到宏觀,逐步建立起整個社會層面的大循環。要健全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政策激勵,完善市場機制,構建技術支撐體系,從而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發展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09)02-0045-03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河北省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短缺,許多地方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應根據本省的經濟發展特點。構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一、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以來,河北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統籌規劃、示范帶動、突出重點,從企業、產業(園區)、區域層面,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1 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清潔生產是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前提,也是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形式。河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一方面積極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加強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行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目標責任制,從生產源頭上消減污染;另一方面圍繞
“降耗、減污”,對重點企業開展耗能、耗水和環保情況統計評價,促進企業全面達到國家規定的消耗和環保標準。在冶金、建材、輕工、電力、醫藥等5個重點行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有效降低了資源消耗,減少了環境污染。目前,河北省的部分企業按照清潔生產標準進行了技術改造,多數產品出口企業都申請了ISO14000認證,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組織生產。
2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能耗水平有所降低。河北省以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為契機,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循環經濟發展,加大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力度,促進傳統產業新型化。通過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使得全省的資源利用效率有了較大提高,重點行業綜合能耗水平有了一定下降,為全省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一是加快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加強對氧化鋁、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產業市場準入管理,實現企業的規模化、高起點發展。二是著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省重點耗能行業產品結構明顯優化。省政府成立了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專門機構,設立了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圍繞改善質量、降低消耗、節約資源,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實施產業結構升級等工作,全省重點耗能行業產品結構明顯優化。2009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08年,河北省圍繞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大力實施“雙三十”示范工程,加快推進十大節能工程建設,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淘汰了一批落后產能。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2%左右,降幅大于調控目標0.7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繼續下降,可超額完成削減6.5%和5.5%的年度目標。
3 生態體系建設初見成效,試點工作開展順利。河北省在生態工業方面,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推廣采煤一發電一粉煤灰—建材、城市垃圾發電和廢水回收利用等發展循環經濟的好形式,促進各相關產業間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建設農業生態縣。重點發展城郊型、平原型、山區型等生態農業模式,培育形成了保定、唐山、衡水、邢臺等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積極開展創建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和節水型城市活動。廊坊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在整個轄區內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中等城市,唐山市成為全國第一批節水型城市。從2006年起。河北省在冶金、石化、建材、電力、醫藥、煤炭、輕工7個行業,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等10個園區和石家莊市、邯鄲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廊坊市5個城市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通過試點示范,探索重點行業、園區和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提出按循環經濟模式規劃、建設、改造園區以及城市發展的思路。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借鑒和示范。
但從總體上看,河北省循環經濟的發展仍處于較低層次,尚未出現詳細且操作性強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還存在產業體系尚未形成、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低、實踐中上下不能協調一致等問題。循環經濟建設在河北省的合力還沒有形成,還沒有形成發展生態工業的有效平臺,建立推動循環經濟建設的工作機制尚待努力。
二、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
1 美國循環型企業模式。循環型企業模式屬于企業層面的小循環范疇,又稱杜邦模式。基本特征是:通過推行清潔生產、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組織企業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同時提高產品的耐用性等。杜邦公司創造性地把循環經濟三原則發展成為與化學工業相結合的“3R制造法”,通過放棄使用某些環境有害型化學物質、減少一些化學物質的使用量以及發明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到2000年已經使該公司的總廢物減少了1/4,有害廢棄物減少了40%,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70%。
2 丹麥循環工業園模式。循環工業園模式屬于區域層面的中循環范疇,典型代表為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因此又稱卡倫堡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藕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
3 德國的廢棄物回收模式。廢棄物回收模式,屬于社會層面的大循環范疇,是在社會層面上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體系,又稱DSD模式。基本特征是:建立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物質與能量的循環。德國的廢棄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其典型代表。DSD是專門組織回收處理包裝廢棄物的非盈利社會中介組織,1995年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共有1.6萬家企業加入。這些企業組織成網絡,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打上綠點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處理。政府只規定回收利用的任務指標,其他一切均按市場機制運行,如果盈利,DSD會返還給企業或相應減少第二年的收費。
4 日本循環型社會模式。循環型社會模式與廢棄物回收模式一樣,該模式屬于大循環范疇。2000年,日本制定了《促進循環社會形成基本法》,提出把整個社會建成循環型社會的發展目標。循環型社會是指限制自然資源消耗、環境負擔最小化的社會。從總體上來看,循環型社會是循環型企業、循環型區域向更大范圍擴展的產物,在一個整體范圍和第一、第二、第三各產業內及各產業之間構建各種產業生態鏈,把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組織在一個統一的生態網絡系統中,使人類生態系統成為自然生態系統與經濟社會系統有機聯系的復合循環系統。在整個復合循環系統的有機聯系中實現統一和協調,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最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循環型社會。日本提出,與2000年相比,到2010年要達到三個目標:資源投入產出率提高40%,資源循環利用率提高2/3,廢棄物最終處置量減少50%。
三、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河北省應該選擇“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模式設計應緊緊圍繞企業、區域、社會三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逐步建立起整個社會層面上的大循環。在模式構建過程中,應通過立法、教育、文化建設以及宏觀調控。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資源循環”的觀念,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模式的設計
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設計從企業出發,經由園區、區域,到社會四個層次,最終實現全省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見圖1)。
1 企業層次循環模式。循環型企業是整個循環經濟系統的細胞和基礎單元,也稱之為小循環。在企業內。根據生態效率的理念,開展產品生態設計,推行清潔生產、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及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實現污染物排放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強度、耐用性。
2 工業園區層次循環模式。生態工業園區是企業群落層次的循環經濟,是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與載體,也稱之為中循環。在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建立由企業共生網絡組成的生態工業園區。在園區內,按照工業生態學原理和循環經濟理念,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把不同的企業聯合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企業共生組合,使一家企業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等成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和能源,實現物質的閉路循環和能量的多級利用,形成相互依存、類似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的工業生態系統,達到物質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量最小化的目的。
3 區域層次循環模式。區域循環經濟是企業、園區和城市循環經濟在區域范圍內擴展的產物,也稱之為大循環。在區域范圍內,按照區域生態原理和循環經濟理念,以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以生態鏈為紐帶,建立相對完整的區域生產、消費和循環體系,統籌協調行業與行業、生產與消費、區域與城市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以可再生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區域循環經濟模式,使區域的經濟活動主體向生態化方向轉型。對工業結構偏重的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4個城市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推廣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廢水回收利用等措施,促進各相關產業間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
4 社會層次循環模式。社會層次循環模式是循環經濟思想的發展和深化,是循環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指導原則,提倡適度生產和適度消費,并適當處置廢棄物,通過再利用、再循環,使資源得到持續利用,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經濟、社會和環境得以持續發展的社會,這是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終目標。在河北省,應借鑒日本循環型社會建設的成功經驗,按照生態價值觀和綠色消費的理念,以“sR”原則為取向,在生產、流通、消費諸環節中,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綠色社會生活模式,逐步形成循環型社會。通過強調產品、服務功能的實現,達到再利用或反復利用,從而延長產品、服務的時間和強度,減少輸入和有害輸出,促進資源減量化、再利用與再循環,提高資源生產率;通過提高全社會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約、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用節約資源的消費觀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逐步形成文明、節約的行為模式。
(二)模式的保障機制
1 健全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推動河北省循環經濟良性、有序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用立法手段對企業、政府和公眾的行為進行強制性約束,杜絕短期行為和急功近利,使循環經濟的發展得到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加強循環經濟法規體系建設。配合200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根據河北省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發展的需要以及目前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盡快制定出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盡快制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規,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體系。其次,加大依法監管力度。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加強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序,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河北省循環經濟的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再次,加快循環經濟相關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涉及循環經濟的質量、技術和安全標準,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環保、安全、能效、質量和技術等市場準入標準體系。
2 積極強化政策激勵。政府應通過制定財政、稅收、金融、產業等政策來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建立有利于資源節約的政策采購和招標制度及價格調控措施來穩定和擴大再生資源回收隊伍。河北省還應加快環境資源核算政策、綠色稅收政策、生態補償政策等措施的制定,加強宏觀指導,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形成如政府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政府優先購買政策、收費政策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首先,對重大循環經濟建設項目,有關部門要優先核準或備案,優先列入省重點項目計劃,優先保障能源、水、土地等生產要素供應。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把發展循環經濟列入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重大項目給予直接投資、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積極落實國家促進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調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其次,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研究、技術推廣、試點示范和宣傳培訓等。再次,研究建立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融資機制和信用擔保體系,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對重大循環經濟項目,要優先給予貸款支持;采取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鼓勵外商及其他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股份制、BOT等形式投資循環經濟領域。
3 逐步完善市場機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多種渠道資金投入清潔生產,將上升的成本納入產品價格之中,對資源與廢料的交換服從市場規律的企業給予價格優惠,從而吸引企業進入清潔生產領域。例如合理制定新型能源、再生資源價格;拉大峰谷電差價并擴大執行范圍;對限制類和淘汰類的企業實行區別電價;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實施階梯水價。例如,河北省在電力方面應加強電力需求管理,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行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劃分的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實施差別電價;鼓勵低谷用電,對利用電蓄熱采暖及電蓄冰制冷設施的谷期用電。電價以目錄電價為基礎下浮60%;落實煤矸石、高爐煤氣等綜合利用電廠上網及電價政策,合理確定風力、秸稈、垃圾發電上網電價,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認購“綠色電力”。
4 構建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先進技術作支撐。針對河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要求,以發展高新技術為基礎,開發研究一批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環境損害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首先,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與循環經濟相關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提高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政策,積極做好循環經濟核心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工作,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其次,積極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循環經濟的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為全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信息與技術服務。再次,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要大力開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發、推廣、信息咨詢服務等活動。要加強高校和職業教育資源環境領域的學科建設,培養循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壯大技術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