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公共服務的界定,研究傳統政府管制性的職能與體制以及在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在審時度勢下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指出服務型政府在政府體制改革中的實踐,提出關于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措施和原則。
關鍵詞: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度建設;法制建設;公共職能;機構改革
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律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一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服務型政府以人文關懷、民主、法制等價值為基礎,在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下,以提供公平、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為標志的政府形態。
一、公共服務的界定
關于公共服務的界定有著不同的界定,有學者指出公共服務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基本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即:首次公共服務是大眾化的服務,而并非只針對少數人;其次公共服務是基本服務,他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再次公共服務是內容廣泛的服務,他所提供的不單單是物質的同時也包括一些非物質的產品(如醫療、安全、教育等)。
二、傳統政府管制性的職能與體制
我國過去實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政府的管理各項社會事務。許多企業、市場、社會團體以及中介組織能夠自行解決的事情都納入了政府的管轄之中,長期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并通過設立行政機構來管理,將社會矛盾集中到政府身上。政府的行政職能體系高度統一,忽視了民主職能的重要性;對社會經濟實行計劃性管理,沒有意識到市場作為調節手段的必要性;對社會服務統包統管,然而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有限性導致了此環節的薄弱;片面重視行政手段行政指令的作用,而忽視了法律手段與經濟手段的作用。行政機構設置煩瑣、隊伍臃腫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三、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
1.轉型時期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軌的時期,政府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職能以及實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轉型的進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但是,公共服務領域的現狀令人擔憂,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時存在許多問題:
(1)片面的發展觀和管理理念導致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缺位”。
(2)模糊的職能范圍導致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越位”“錯位”。
(3)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單一。
(4)公共服務供給對象的歧視性導致了政府公共服務的不公正。
(5)制度建設的不足導致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缺失。
2.為解決矛盾中央領導所提出的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指導思想
(1)建立健全公務員權力約束雙重機制。
(2)建立和完善“顧客”(或曰公民、公眾)選擇機制。
(3)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機制 。
四、溫家寶總理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
1.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在這場改革中,改革傳統的公共服務壟斷供給模式,實施公共服務市場化成為各國的普遍選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務供給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將原來由政府承擔部分公共職能推向市場,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公共資源的作用,以達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務的目的。從本質上說,公共服務市場化反映了公共服務供給領域職能的收縮和市場價值的回歸。
2.服務型政府在我國的興起。2004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上的講話時提到:公共服務就是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布公共信息等,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五、服務型政府在政府體制改革中的實踐
無論是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來看,還是從本屆政府親民形象上來看,都表明我國政府已經確立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而服務型政府必然對傳統型政府在政民關系、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根本性變革。這一系列的變革決定了在服務型政府時期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也必將實現一種本質性的跨越。公共服務主體的多元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完整化、 公共服務制度的法制化、 公共服務方式的多樣化。
六、時代的發展以及歷史遺留的問題對于我們提出了新的考驗
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方案可以為世界公共服務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公共服務模式,各國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創造適合自己國情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國的公共服務模式和體系建設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發達國家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模式,要漸進發展、穩步提高,不要急于求成,而應采取“覆蓋面廣、水平適度、兼顧公平與效率”的模式,在保證最低生活保障、初級衛生保健、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保護貧弱者為重點,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從而實現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要在轉變觀念、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穩步推進。轉變行政觀念,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穩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切實解決公共服務投入不足的問題;抓住關系國計民生的突出問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第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中國行政管理,2002(7).
[2]竹立家:公共服務與全球化,中國行政管理,2004(5).
[3]夏書章:公共服務,中國行政管理,2003(3).
[4]陶學榮 陶 睿: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5]李軍鵬:公共服務型政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