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次貸危機已經演變成為一場大規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危害已經從虛擬經濟傳導至實體經濟。本文分析了美國次債危機的產生及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財務管理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務管理;影響;措施
2007年,美國債券市場上爆發了次級債券危機。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企業,新世紀金融公司提出破產保護申請。新世紀金融公司的危機在市場上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一個個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接連倒下,由此引起整個金融市場的恐慌。愈演愈烈的美國次級債危機由單一國家、單一市場、單一業務的金融事件迅速向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動蕩的趨勢演變。伴隨我國融入世界經濟步伐的加快和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會對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我國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
1.對我國金融行業的影響
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于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雖然中國外匯儲備、商業銀行及個人投資的美元資產在本次危機中一度暴露于風險之中,但總體而言投資損失有限。中國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存在嚴格的資本管制,具有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就為中國金融行業筑起了一道“防火墻”,因此金融危機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較大沖擊。沖擊不大,影響還是存在的,作為企業融資的集中陣營——銀行,在此次的危機影響下,呈現銀根緊縮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據悉,2008年以來廠商普遍感到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銀行不僅提高了融資標準和成本,而且融資額度也隨之降低不少。
2.對外貿出口行業的影響
由于外貿企業本身的特點,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比較大。金融危機引發匯率變化,人民幣升值加速,使本就薄利的出口企業雪上加霜。首先,人民幣升值加速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利潤會直接遭受匯兌損失,利潤率不高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受沖擊最大,尤其是紡織服裝類企業。其次,金融危機將使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于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最后,人民幣升值增加了產品的出口成本,出口商的外銷量就會銳減,直接縮減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企業受升值的不利影響較大。鑒于對匯率的升降難以把握,外貿企業對簽單成交的盈虧性把握不大,導致出口企業不敢接合同期較長的訂單。
3.對我國實體行業的影響
汽車和房地產兩大行業面臨嚴峻考驗。經驗表明,當外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收入增長低于預期時,消費者一般會改變家庭支出決策,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收入降低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并首先考慮推遲甚至取消汽車、住房等特定產品的購買計劃。金融危機還將會影響受眾心理,任何企業依靠的都是消費者,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會考慮縮減一些消費開支,并控制消費欲望。雖然國內房地產行業和汽車行業的價格都在持續走低,由于消費者信心不足,即使房價降低老百姓還是觀望的占大多數,各地政府紛紛出政策救市,但一時也改變不了人們的信心。
而汽車和房地產普遍被視為各地區的支柱產業,其對零部件制造、鋼鐵、建材、施工、裝修、維修等上下游行業的關聯度甚高,使其財務風險通過上下游傳遞而被放大,形成連鎖反應。
二、金融危機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財政部指出,企業要充分認識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越是在特殊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始終把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類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規定,強化財務管理,切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保持企業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1.要有效管理資產負債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為刺激經濟發展,不斷調低美元利率,目前美元處在降息通道中,因此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調整外匯資產的規模和結構:為了規避長期風險,可以選擇長期美元結構性存款,通過保值增值來達到目的;對于短期風險,可以選擇與比較堅挺的亞洲貨幣掛鉤的雙幣種存款,爭取在短期內獲得高收益。在負債方面,可以通過貸款幣種的選擇來降低負債成本。外匯貸款利率較低,但是要承擔匯率風險;人民幣貸款可以鎖定匯率風險,但是貸款利率較高。為了有效地降低負債成本,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需要,結合對匯率走勢的判斷,選擇貸款方案。但是,目前對于企業而言,使用美元融資,其貸款利率將大大優于人民幣貸款利率。
2.切實加強金融衍生品投資管理
很多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產品都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特征,收益、風險均呈杠桿倍數,在此次危機中,盡管次級債規模相對于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而言并不大,但美國的次級貸款債券作為一項金融創新產品,帶有著衍生品的某些性質,放大了這種危機。所以這些看似增加財富的新事物往往會掩蓋悄然聚集的風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處在健全市場體制的過程中的國家來說,對待金融創新工具不僅應看到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應看到其蘊涵的風險。在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企業應加強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市場等形勢的分析判斷,掌握金融創新產品,熟悉市場運行規則,合理運用金融工具,重點加強對金融衍生品投資的管理。根據企業主營業務發展需要,審慎從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資,合理選擇交易品種,控制交易數量和交易期限,嚴格遵守交易規則,敏銳應對市場變化。要加強外匯資產管理,減少匯兌損失。
3.強化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許多企業的資金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對于一些進行出口貿易的企業來說,他們與國外企業進行貿易的風險正逐漸加大,國外客戶拖欠貨款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加大。因此,企業應當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管理,強化合同訂單管理,提高預收賬款比例,減少預付款金額。加強貨款回收管理,落實催收責任,提高應收款周轉速度。強化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風險預警預報,采取必要的保險或再保險辦法,降低壞賬比例。重點加強國外客戶授信管理,客觀評估國外客戶信用狀況及支付能力,及時調整出口銷售結算方式,嚴格控制因出口帶來的壞賬風險。
4.加強成本管理和控制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眾多實體企業訂單減少、資金短缺、利潤下降。在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原料成本日趨上揚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營績效,已經成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重中之重。企業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并積極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求自保,以適應當今危機競爭的微利時代。因此,企業應嚴格控制企業成本,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各項預算定額和費用標準的約束力。重點加強對原材(燃)料及輔助材料的采購管理,妥善處理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的關系,努力把原材(燃)料及輔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大力倡導節儉意識,盡可能減少非生產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費用。
5.重視現金流管理
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企業要全面樹立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財務管理理念,強化現金流管理意識,高度重視企業現金流管理。強化資金計劃管理,增加現金流入,控制現金流出,保障資金安全。努力縮短資金循環周期,防范資金風險,保障資金運轉安全。
三、結束語
企業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因此,越是在特殊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始終把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類企業應當強化財務管理,切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保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柏軒:金融危機下的理財之道—合理配置資產捕捉機遇[N].南方都市報,2008,(11).
[2]遠 山: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若干思考[J]商務周刊,2007.5.
[3]高維濤 劉 慧: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J].產權導刊,2007.11.
[4]湯 敏: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影響[J].現代商業銀行,2007.10.
[5]尚慧艷: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的思考[N].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