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客戶排隊問題的緣起
近年來,銀行客戶排隊問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之一。 據2005年《數字財富》雜志社與北京易觀網絡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的《零售銀行渠道調研報告》顯示:85.8%的個人客戶在金融行業的營業柜臺辦理業務時,曾排隊等候,客戶對此怨聲載道。各銀行也對因客戶排隊引起的柜臺人員工作負荷超標、投訴率上升、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而備感頭痛。無獨有偶,2007年盛世指數數據管理有限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的1680名客戶的調查顯示,有78.2%的客戶經常遇到排隊的情況,僅l%的客戶幾乎沒遇到排隊現象。再據中國銀行業協會2007年4月27日公布的全國35家銀行業協會關于銀行排隊聯合調查報告顯示,不同地區銀行網點高峰時段和高峰工作日各不相同,主要呈現以下現象。
1.從業務結構來看,客戶排隊辦理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轉賬、人民幣現金存取款、銀行卡業務、代繳費、理財等。由于所處地段及客戶群結構不同,各網點業務量差異較大。如處于批發市場周邊的網點主要以匯款、大額存取款、異地通存等業務為主;而對于規模較小、位于居民區的網點則以代收費、小額存取等業務為主。
2.從地域分布來看,大城市排隊現象比中小城市嚴重,沿海比內地嚴重。排隊問題比較突出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和一些省會城市。郊區、農村行柜臺壓力較小,有些農村網點甚至柜臺冷清。
3.從網點布局來看,同一城市不同網點之間差異較大。業務量較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熱點地區、繁華商業區、大型居民社區、大型批發市場周邊以及新建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地區。商業區的網點中午休息時間的業務明顯要高于其他時段;生活區網點周末業務較多;新建地區的銀行網點相對偏少,服務半徑過大,不能較好地滿足金融服務需求。
4.從分布時間來看,每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為業務高峰;每月繳水、電、氣費,發工資前后為業務高峰;國債發行、基金申購和贖回的熱銷階段也是網點業務高峰時段。排隊狀況的分布以月為周期大體呈現出“月初平穩、月中激增、月末回落”的波動特征。
5.從行際選擇來看,不同所有者銀行差異明顯。排長隊現象在國有銀行相對更加嚴重,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太突出,而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出現排隊現象很少。在同類機構網點中,服務功能健全的機構網點排隊現象突出,單一功能的網點不明顯。
6.從客戶類別來看,排隊客戶的群體性較強。(1)排隊客戶辦理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一些代理業務;(2)堅持在銀行排隊存取款以老年人居多。據一些銀行網點反映,老年客戶一方面習慣用存折存取,一方面不愿意繳納借記卡年費,小額存取多數也在柜臺辦理;(3)排隊客戶普遍對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設備等現代交易方式不習慣、不放心、不會操作,情愿排隊選擇傳統的面對面和現金交易。
綜上所述,銀行客戶排隊問題的出現,一方面說明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追求資金高收益的理財意識明顯增強;另一方面,也突顯了我國銀行目前服務水平和效率與客戶需求的不匹配。
二、銀行客戶排隊問題的分析
銀行客戶排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受近年股市財富效應影響,導致新入市的股民成倍增加。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推測,截止2008年4月底,滬深兩市賬戶總數達11690.09萬戶。這些新股民很多都是在最熟悉的銀行開始“股市之旅”,這就使得銀行網點承辦的業務發生了本質性變化。
2.受基金產品盈利吸引,銀行代理基金業務空前火爆。開立基金同樣需要客戶帶身份證,填寫項目繁多的開戶書。不僅如此,更有相當數量的客戶缺乏基金常識,柜員必然要占用時間對其進行解釋。此項業務正常情況下,每人大致需要20至25分鐘。尤其是每逢新基金發行、拆分、封轉開時機,居民開戶數比平日增多。
3.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對金融服務產品高收入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現在銀行針對居民金融需求的變化,陸續推出新產品。由于這類產品比較復雜,對客戶信息要求也多,一方面柜臺人員需進行解釋、宣傳;另一方面,也需要整理錄入個人信息,使得銀行服務于單一客戶的時間延長。
4.銀行服務的客戶群體龐大,層次多樣,種類繁多的代理業務也是造成目前柜臺業務量較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各家銀行普遍開辦了代發工資、代發社保養老金、代收各種交費業務,承擔了大量過去由政府和其他行業的服務職能。
5.銀行本身存在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再提高、再優化、再整合問題。(1)不少銀行的自助機具設備數量與交易量不成比例,使用率較低。(2)特別是在銀行營業網點個人人民幣客戶排隊的同時,有的對公客戶、外幣業務窗口出現柜臺閑置的現象,有時窗口使用率還不足50%。(3)銀行網點人員的服務意識亟待加強。一方面,大堂經理配備數量尚顯不足,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量集中的網點。另一方面,有的大堂經理因服務意識不強,在主動詢問客戶需求、引導和分流客戶使用自助機具、解釋相關政策和法規以減少排隊時間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4)銀行業務流程趨于嚴謹,在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下,相對于過去辦理業務的隨意性,業務辦理時間有所延長。
三、銀行客戶排對問題的對策
由于排隊時間超出客戶的忍耐極限、出現不公平行為或受冷路等,導致客戶在排隊時會焦躁、抱怨、怒火中燒,甚至做出過激行為。通常而言,如果人們等候超過10分鐘,其情緒開始急躁;超過20分鐘,其情緒表現厭煩;超過40分鐘,常因惱火而離去。行為科學家研究發現,無序排隊是導致客戶流失的一條主要原因。因此,銀行需要內部挖潛,外部宣傳。上下內外聯動,從多方面入手,逐步解決客戶排隊問題。
1.認清排隊實際。銀行排隊現象并非唯獨我國存在,而人口眾多、流動加劇,經濟穩健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又是我國特有的國情,這一點決定了公共設施、基礎設施、服務單位的相對缺乏,并非銀行獨有。除銀行之外,在醫院、車站、郵局、飯店娛樂場所、稅務機關、出入境管理局等處,甚至上網購票等事務無不存在排隊的現象。而少數媒體恰恰突出銀行的排隊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眾對銀行的認識。因此,銀行需要加強與媒體和公眾的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雙贏發展。
2.深化科學管理。主要加強網點建設改造,科學規劃排隊時間。(1)需進一步加大網點綜合化改造力度,明確物理分區,突出專業職能,加快網點改造。例如,工商銀行太原分行實施“五區一室”建設,從以封閉式柜臺為主的建設格局,轉變為包括咨詢服務區、客戶休息區、營銷信息發布區、自助服務區、封閉式柜臺服務區、開放式柜臺服務區、理財專柜和后臺辦公區等8個模塊式功能區的組合。開設專口、專柜,如股票基金專柜、養老金發放專柜、代理業務專柜等,為耗時長的業務提供專業窗口。(2)通過調整網點布局, 進一步增強銀行在商業區、大型社區的服務能力。(3)定期分析排隊的客戶人數、年齡和時間分布。
3.不斷完善服務。(1)適當增加柜臺人員,建立操作柜員儲備機制,與金融類職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同時,適當精簡管理人員與后臺人員,通過技術替代、集中處理、培訓轉崗等方式進一步充實網點一線人員,確保柜臺服務質量與效率。(2)有針對性地開展提升網點業務處理速度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柜員綜合素質,嚴格激勵考核,力爭實現中型網點綜合柜員達50% 以上,不斷提高柜臺業務處理速度和效率。把培養優秀的大堂經理、理財客戶經理作為建設營銷專業隊伍的重要環節。(3)優化流程, 縮短單筆業務辦理時間。對基層反映的系統授權過于復雜等問題,逐項梳理、優化、落實、推廣、總結。
4.倡導自助操作。目前,不少客戶寧肯在窗口排隊,也不去使用自助機具,導致自動柜員機等的使用率很低。據某內地省會城市對排隊客戶的隨機調查顯示:約90%的被調查者擔心個人信息泄漏而造成資金流失;約30%的被調查者認為每次存取額度太低,不能滿足需要;約36%的被調查者是由于文化程度和操作水平的問題,不會也不敢使用自動柜員機。為此,銀行應作針對性的調整:(1)加強安全保障,運用技術手段建立防火墻,保證客戶信息安全,增強其對自動機具的信任度、親和度和使用率;(2)適當增大自動柜員機的提款額度,或另置大客戶特別服務專用機,增加自動柜員機的功能,以滿足客戶特別是大客戶的更多需求;(3)對不會操作自動柜員機的客戶,給予現場指導,幫助其完成業務。(4)加強對自動柜員機相關設備的日常維護,確保其正常安全運行。
5.營造良好環境。首先,銀行應協助客戶是轉變排隊觀念,變“厭惡排隊”為“享受排隊”。銀行應消除排隊的心理等待時間,建立分散顧客專注等候的機制,制定補償排隊等候的機制,提升排隊等候的價值,讓顧客感受排隊的意義。使銀行顧客在等候過程中獲取所需的理財知識,節約學習費用。其次,做好人性化服務,營造良好的等候環境。再次,可針對關鍵客戶的需要,滿足其不斷變化的需求,如提供私人銀行等個性化服務等。
根據金融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發到國家的經驗分析:銀行排隊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特殊社會現象,隨著銀行服務水平的提高,這種現象會逐步消失,人們的生活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日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