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線爆裂或滲透的現象,已經發生多起。我們所面對的策略,幾乎是哪兒漏補哪兒,頭疼醫頭,腳疼治腳,打補丁一樣,救火隊一樣,疲于補救,充滿無奈。
前幾天,北京西城文津街路面坍陷,查明又是地下管線出了問題,大型挖掘機開進現場,查明是管線滲漏所致,熱力、燃氣、自來水所有和管線相關的單位都出動,卻因地下管線復雜,給搶修帶來困難。
都是管線惹的禍。這在北京已經不是一起,前不久,也是在冬天,北工大校門前的馬路上,也是由于地下管線出了問題,熱水噴涌如柱,正好打在騎車要趕往麥當勞打工的大學生身上,燙傷了這位女大學生和前來救她的父親。
地下管線爆裂或滲透的現象,已經發生多起。我們所面對的策略,幾乎是哪兒漏補哪兒,頭疼醫頭,腳疼治腳,打補丁一樣,救火隊一樣,疲于補救,充滿無奈。因為,上至市府市政官員下至具體工程單位,幾乎所有人都說不清,我們的腳底下所埋藏的密如蛛網的管線到底是什么樣的具體情況,北京城從清末民國到建國以后所鋪設的地下管線,和歲月一起層層加疊,成了一筆糊涂賬,至今拿不出一張地下管線圖紙來,怎么能不是哪兒出了問題,趕緊到哪兒去修補呢?
記得前幾年,三環路長虹橋附近,也是和今日文津街一樣,出現了路面坍陷,也是由于地下管線出了問題,沒辦法解決,只好用最笨重的法子,在泄漏的管線周圍澆注水泥,圍合砌死。問題是解決了,但如果下一次這里再出現問題,只好再把水泥刨開了。難怪我們的路面成了拉鎖馬路。誰也不敢說我們的腳下沒有埋藏著隱患,地下管線就是埋在那里的不定時炸彈,不知什么時候就會鉆出來,用冷水用熱水用污水用氣體找我們的麻煩。
如果說文津街是老街,地下管線更為復雜,我們可以把責任推給歷史,但是無論三環路的長虹橋前,還是北工大前的馬路,可都是這些年新建的呀。為什么也和那些老街一樣脆弱不堪,難道地下管線的圖紙依然也沒有嗎?也需要我們去哪兒漏補哪兒,頭疼醫頭,腳疼治腳嗎?
在城市化迅速的進程之中,我們極其需要的不僅僅是速度,而且更需要質量作為保證。排除豆腐渣工程,我們也需要視質量為生命,而不能蘿卜快了不洗泥。如果說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沒有地下管線的圖紙,那么新建的地下管線就應該不僅有圖紙備案,更需要有質量依托,不能夠再讓地下管線滲漏或爆裂而讓路面突然塌陷,危及行走的行人與車輛的安全,成為一樣事發之前防不勝防的隱患和事發之后丑陋的一個又一個補丁。
記得前幾年青島山洪暴發,青島市區丘陵地區泄洪通暢,經檢查,這些都得力于德國當年修建的排水系統,雖然經歷百年滄桑,地下管線依然完好沒壞。那時,還聽說青島有的地方自來水管爆裂泄漏,一查是我們自己安裝的水管接口處出了問題,而在附近不遠德國當年安裝的自來水接管卻還結實如故。
據說,德國至今仍保留著當年地下的管線圖紙,標明具體的位置。我這樣說,并非要為德國當年侵略中國霸占膠州半島張目,而是說我們的質量為什么不如人家,難道不應該值得反思嗎?
還記得看電影《悲慘世界》時就極為驚異,巴黎也是一座古城,無論自來水管還是污水管,在人家那里為什么就一目了然,出現了問題方便維修。
我希望再聽不到、起碼少聽到因地下管線出了問題而導致路面坍陷的新聞。我希望我們以后擁有自己新的地下管線圖紙,我希望我們的地下管線質量能夠得到保證,我希望我們走在我們城市的馬路上不會提心吊膽,而真的如歌中唱的那樣“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