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幾則新聞值得大家關注。
一是大陸制定的4兆振興經濟10大產業發展規劃,正在開始啟動。
二是最近的食品業負面消息不斷,包括蒙牛在內的很多知名企業產品都被曝光。
三是大陸新一代富豪、網易老板丁磊要跨行養豬。
四是臺灣要繼續特赦臺商,吸引臺商回臺投資。
這四則消息有關聯嗎?表面上看可能沒有關聯,而實際上又密切相關。
所謂關聯,其實就是一點:市場競爭。
大陸之所以要積極提振10大產業,歸根結底,就是要在全球經濟危機下跑贏,爭取提前走出低迷,實施的是國家競爭戰略。很多人預測,該項全面振興計劃,對振興大陸經濟發展非常有幫助,樂觀估計,今年就有機會見底,包括國際游資、民營企業等,都在對大陸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經濟增長虎視眈眈。與此同時,包括臺商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對10大產業振興計劃帶來的龐大商機感興趣,都在孜孜以求,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凡是能搶到新一波經濟發展大拼的企業,一定都是競爭的佼佼者。
臺灣之所以再次高調特赦臺商(很多臺商對這個定性有異議),究其原因,是臺灣的競爭力在不斷下降,隨著大陸與國際社會接連不斷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以及東盟10+1在2010年開展自由貿易,臺灣若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就一定會被邊緣化。
如果說以上是政府間競爭的話,那么丁磊養豬和蒙牛產品被曝光,就是企業間的競爭了。
GDP、進出口值、外匯存底等,是政府間競爭的主要指標,企業競爭則表現在利潤、市場占有、品牌影響力上。
因此,當我們看到如上訊息時,千萬不能高枕無憂、認為與我無關,其實,現在的市場競爭比想象的激烈,無論是政府層面宏觀競爭,還是企業間的微觀競爭,都比以前慘烈。
如果說臺商企業現在有什么要注意的話,我個人的感覺是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面對越來越競爭的環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清競爭大勢,穩扎穩打,避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