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老是聽到開口也藍海,閉口也藍海的話題,在耳邊圍繞揮之不掉,真是好有創意的新名詞,沒想到轟動全世界,不過多少人能聽得懂、做得到呢?我問了一些中小企業老板,好像真正理解「藍海策略」的并不多,這就讓我很奇怪了,究竟是誰在炒這話題呢?
臺灣公布的企業白皮書表明,在逾百萬企業中,有95%以上是中小企業,也就是資本額上億的大型企業僅有26000多家而已,這數字有個意義,就是小企業可能玩不起「藍海策略」。
小企業能玩得起大理論嗎?
其實說「玩不起」很傷人,而是他們沒有機會去玩,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玩,所以中小企業不關心「藍海策略」,也很冷漠,這一點都不奇怪。
「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一本翻譯成21國語言的暢銷書,也是近年來在歐美社會引起討論的一個經營策略,它意指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也是無限商機的隱喻。
「但是接下來怎么去做?要做什么?」這是很多老板看了「藍海策略」這本書之后,問我的一句話。
未來是無限的想象空間
進入廿一世紀,全球企業競爭陷入前所未有的慘烈「血腥競爭的紅海」之中。一邊以產品、價格、質量、成本、服務、產品差異、市場區隔等方式擊敗競爭者;另一邊又以產品通路、專利、仿冒、保護、開放、壟斷、獨占等手段占領市場,于是形成一片血腥紅海。
企業要打破這個宿命的策略,就是「要在兩邊夾殺中,不再死守一個固定的市場,也不是在圍城中肉搏,寸土必爭,只會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造成血染汪洋;所以要跳脫出傳統的血腥紅色海洋,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象空間與發展方向,創造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開創藍海商機。」 #8239;
「藍海策略」更簡單的說,就是「勇敢地另外建舞臺,另尋市場,另找活水,開發尚未開發的市場,在新的環境中大顯身手。」
怎么做?看這里!
訂定藍海策略時,要用「消除、降低、提升、創造」四項策略思維;「藍海策略」也就是追求「價值創新」,提
供新的選擇與愿景 ,不僅拋棄對手而產生「替代」效應,更能產生「另類選擇」。
「藍海策略」的實用價值,或可廣泛地推動到各個領域。因為凡是與眾不同的、前所少見的、貼近顧客的、足以誘發消費者新希望的「決定」、「行動」、「方式」、「過程」,都可以泛稱為在運用「藍海策略」,再說一次,這個策略的精義就是要企業跳出傳統模式,開創一個新天地。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肆虐的今天,創造藍海對企業格外重要。
到底什么是藍海?不要老是炒冷飯好嗎?去買一些新材料,看一些新食譜,請一些新廚師,加一點新創意,你這家餐廳就會是「跟以前、跟別人不一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