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精準的辨別人才,從而量才擇用;否則錯用人才,賠上的恐怕不止企業的競爭力,而是企業的存亡。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雜說四》)」
這是唐代大文豪韓愈傳世的知名文章,以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闡述人才得知受用的機運。
西漢政治家陸賈說:「良馬不是只有騏驥(古千里馬名)才會跑,利劍不是只有干將(古寶劍名)才算鋒利,美女不是只有西施(古美女名)才叫漂亮,忠臣不是只有姜子牙才稱得上盡忠。現在有馬卻沒有王良(古馴馬高手)來駕御,有劍卻沒用磨刀石來磨利,有女人卻沒有略施胭脂,有士人遇不到像周文王般的明主賞識,空有思想才能而無法發揮,就像美玉藏在柜子深鎖著。所以有才略的人等待時機,擁有樸玉的人等待良匠;道理是為有智慧的人所談論,馬靠駕御高手才能顯現優劣,賢才只為明主所進用,是非曲直唯有智慧的人才分得清,書本的思想只有讀通的人可講授,事理只有真知灼見的人看得透。所以做事要循著事理,吃藥要吃有藥效的。書不是非得要孔子及其弟子寫得才好,藥材不是非得要扁鵲的配方才有效,合用就是好,可以做為準則,隨機斟酌運用。(輯自《新語˙術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戰國思想家慎到更警告所有管理者:「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于忠也。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
對于現代企業家而言,選拔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因為任何行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沒有人才的企業,就不可能有先進的技術研發,就不可能有積極的市場開拓,就不可能有知名品牌打造,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企業管理…..總之,企業因人才而生,也因人才而亡。這也是很多企業不惜重金挖人才的原因。
現在很多企業主都說招人難,其實是「招人才難」,真正的人才是很少在市場上流動的,但是也不乏被埋沒者,這就需要企業家從茫茫人海中「淘金」。在臺灣,最舍得花錢挖人的企業,就是壹傳媒,只要是人才,肥佬黎絕對是不惜重金,若不是人才,也絕不留情——立刻走人。
因此,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精準的辨別人才,從而量才擇用,方能有效管理企業體;否則錯用人才的后果,賠上的恐怕不止企業的競爭力,而是企業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