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概述基于問卷調查的企業景氣調查方法在我國的發展歷史,總結了基于企業景氣調查結果的企業狀況預測研究成果,為相關部門及時、準確地判斷和預測經濟形勢提供必要的依據。
[關鍵詞] 企業景氣調查 景氣指數 經濟預期
景氣調查方法,是二次大戰后歐美國家首先發起的,到上世紀50年代中葉,世界各國已廣泛推廣。它是一種較快了解經濟情況的途徑。目前世界上廣泛開展的景氣調查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景氣動向調查、設備投資意向調查、消費調查。景氣動向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宏觀經濟總體運行狀況和趨勢,各國開展的面向國內主要大中型企業的調查較多,這些大中型企業數量不多,但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卻相當大。在國際上進行景氣調查的著名機構大都是以定性的判斷調查為主,唯獨日本采取定性和定量調查同時進行的方式。其定量調查主要涉及企業生產、銷售、庫存等有關經濟活動財務指標的實際數據和預測(或計劃)數據,共有62個指標;定性調查17項,主要是調查企業家對本企業經濟狀況、庫存水平及其它情況所作的判斷和評價。日本銀行的《主要企業短期觀測調查》從1957年開始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雖然問卷的形式復雜,內容繁多,但至1964年以來調查表的回收率均為100%,其公布的信息可信度也很高,而且極具影響力和權威性,政府和許多企業、機構都利用發布的數據來進行預測決策和制定政策、計劃。
景氣調查的最終成果是景氣指數。景氣指數又稱為景氣度,它是對企業景氣調查中的企業家關于景氣變動狀況定性判斷的定量描述,用于反映宏觀經濟運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所處的狀態和未來發展變化趨勢。景氣通常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再生產周期的高漲階段,以生產增長、就業增加、商業和信用活躍、市場興旺等為表征的經濟繁榮現象。在現代經濟社會,景氣變動受到了個人、社會經濟組織,以及政府的普遍關注,景氣預測成為現實經濟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國內的研究現狀來看,基于企業景氣調查結果的企業狀況預測研究成果主要有:
1.企業景氣狀況與宏觀經濟運行相互關系研究:陳磊(2004)對中國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景氣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的實證分析,在全面考察各項景氣調查指標的匯總量化指數DI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綜合反映企業景氣狀況變動特征的企業景氣指數——先行、一致和滯后合成指數,并據此分析了企業景氣狀況與GDP、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和物價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相關性,從而為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判斷和預測經濟形勢,深入探討經濟周期波動的微觀起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且為企業景氣調查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據。
陳磊(2004)在全面考察中國人民銀行景氣問卷調查各項指標的基礎上,構造綜合反映企業景氣狀況的景氣調查指數,對企業經營狀況與宏觀經濟運行的相關性和行業景氣變動的時差特征進行了系統的統計分析,從而為從微觀領域把握和預測經濟運行態勢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必要的科學依據。
2.企業景氣預測研究:肖進,樊英,朱兵(2006)將企業景氣調查數據與傳統統計數據相結合,綜合利用這兩類數據建立景氣預測模型,并通過實證分析表明,與單一使用傳統統計數據或企業景氣調查數據建立的景氣預測模型相比,綜合利用兩類數據建立的模型預測精度大大提高,從而為景氣預測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王恩德,梁云芳,孔憲麗,高鐵梅(2006)根據我國統計數據的特點,開發了適于景氣分析的數據倉庫,同時利用國際上通用的景氣指數方法,建立了監測中小工業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景氣指數和預警信號系統,并研制了相應的中小工業企業景氣監測預警軟件系統。
3.企業景氣與GDP增長率相互關系研究:何荊,尚國強(2003)試圖運用浙江幾年來企業景氣調查結果和GDP增長率進行相關關系分析,并在證明兩者呈顯著相關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回歸方程式,預測浙江GDP增長情況的大體趨勢。吳健輝,洪旺元,郝朝暉(2005)[7]通過對中部六省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和GDP三者相關關系的分析,比較各省經濟發展的速度。
4.企業景氣與財務預期相互關系研究:王晉斌(2006)研究表明定性和定量財務調查問卷設計指標的匹配問題限制了可以推斷財務變量預期性質的變量,也使得從這些預期調查財務變量中難以觀測下一時期財務真實變量的變化,降低了財務指標預期性質的可檢測范圍。徐廣軍,張臘梅(2008)以權威機構數千家企業調查數據為樣本,分析了企業財務指標與企業景氣指數之間的相關關系,并構建了基于企業景氣指數的財務預測模型。經過分析和對模型的改進及對模型的預測評價,最后得到了7個具有較強預測能力的模型,為財務預測開拓了新的視角。
總結以上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發現,企業景氣調查能夠從多方面反映企業景氣狀況,從微觀面提供很多宏觀總量數據難以包括的豐富信息,從而為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判斷和預測經濟形勢,深入探討經濟周期波動的微觀起因提供一種新的、較為有效的分析工具。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我國開展企業景氣調查的時間還比較短,以及轉軌時期行業結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景氣指數構成指標的選擇和企業景氣狀況與總量指標的時差特征還可能發生變化,有待于在未來更長的時間內不斷加以檢驗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2]陳 磊:企業景氣狀況與宏觀經濟運行[J].管理世界,2004,(3),14-24
[3]陳 磊:基于問卷調查的企業景氣狀況及行業特征分析[J].統計研究,2004,(3),34-38
[4]肖 進 樊 英 朱 兵:景氣預測模型應用研究[J].軟科學,2006,20,(4),12-15
[5]王恩德 梁云芳 孔憲麗 高鐵梅:中國中小工業企業景氣監測預警系統開發與應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9),122-130
[6]何 荊 尚國強:企業景氣調查與GDP增長率相關關系及其預測研究[J],浙江統計,2003,(3),14-16
[7]吳健輝 洪旺元 郝朝暉:中部六省企業景氣指數與GDP增長率的相關關系分析[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5,(12),65-67
[8]王晉斌:中國工業企業財務預期的性質——基于5000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經濟景氣調查數據的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