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煤電價格作為我國價格體系中最重要、最復雜的問題之一,一直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也是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焦點。本文著重分析了現行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調整的方向。
[關鍵詞] 煤電價格 價格聯動機制 市場化
一、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概述
長期以來由于煤炭供求關系偏緊,煤、電雙方在電煤價格上的分歧較大,煤炭價格的市場化改革居前,而電力價格改革滯后,使得“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發電企業飽受著電價剛性與煤價上浮所造成的生存空間狹小之苦。為理順煤電價格關系,促進煤炭、電力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批準,出臺了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自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以來,國家發改委分別于2005年5月1日和2006年6月30日實施過兩次煤電價格聯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煤價上漲與相對穩定的電價造成的生產壓力和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煤電聯動的計算方法,2005年以來,曾多次滿足了聯動條件,卻并未有所動作,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存在的問題
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作為緩解電力企業成本壓力的一種制度設計,其重要政策意圖一方面是解決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問題,更重要的則是提高近年來經濟趨熱情況下的宏觀經濟的可控性。然而,不管政府干預的程度如何,市場才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政府對電力企業定價的規制只能使競爭手段由價格轉為其他難以預見的形式而已?,F在看來,盡管煤電價格聯動方案是一種公正報酬率的定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電煤成本上漲的壓力,但其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下述問題:
1.價格信號失真。電力行業作為傳統的自然壟斷行業之一,政府對其實行價格和質量規制,要求電力企業按照既定的價格實行普遍服務,這意味著電力企業制定產品價格時無法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定價機制并實現利潤最大化。實行了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后,政府規定了電煤價格平均上漲5%便啟動煤電聯動的觸發標準。一方面,其激發煤炭企業加速推動煤價上漲;另一方面,電力企業則可能為了節約與煤炭企業討價還價的交易成本,轉而以更少的游說成本來獲準提高電價。結果將導致煤、電價格的上漲速度快于實際資源稀缺程度所決定的漲價速度。但是,實際中煤電價格并未如期聯動,自建立以來僅聯動過2次,而對電力價格的規制使得人為壓低的電價還引起火電與其他能源產品相對價格的扭曲,也就是會引起替代效應。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由于電價低廉,即P1被人為壓低,消費者將消費更多的電能。
2.電力企業低效率。2007年以來的電煤價格平均漲幅雖然早已超過5%,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也代表電力企業上書國務院申請提高電價,但沒有獲得批準。在這種情況下,電力企業必然尋找其他途徑來化解日益增加的成本壓力。當然,企業可以選擇壓縮成本,提高生產效能,淘汰落后機組,并接受低于以往的利潤水平,這種結果符合煤電價格聯動方案的設計初衷,但這一結果并不必然出現。實際中的情況是,電力企業會利用其國有企業和準公共產品提供者的身份,占據有利的談判地位爭取財政補貼,政府將不得不施以援手,這樣既會弱化對電力企業降低成本的激勵,還可能產生A-J效應 ,而且為彌補此項財政支出而加征的稅收將造成更大的無謂損失。
3.實際操作中的問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作為政府緩解煤電緊張局面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盡管存在著不如人意的地方,也能夠緩解目前煤電價格的突出矛盾,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仍然存在著問題。一是煤價與電價信息難以統計監測。目前,我國煤炭市場的價格體系是一個分煤種、分地區、分經銷商、分用戶的復雜系統,而且幾乎沒有有效的價格統計監測體系。同時,電價體系也是如此,區域間的電價水平不一樣,不同用戶、不同時間段的電價也有正常電價與優惠價之分。這也就使得主要依靠對煤炭價格信息掌握程度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落實增加了很大難度。而且對于發電企業來說,每個電廠的上網電價水平都存在較大差異。這樣,競價上網機制與煤電價格聯動的規定又會產生沖突。而在競價上網的前提下,控制煤炭價格漲幅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市場的價格信號失靈。
三、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進一步思考
筆者認為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作為次優選擇,總體上看還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對于緩解因目前能源供應緊缺而造成的煤電企業間矛盾有一定的作用。但從整體的煤電企業改革來看,其畢竟只是治標的方法,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新一輪經濟發展過程中凸現出的能源瓶頸問題。所以,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僅僅是制度演化歷程中的一個中間環節。如果從深層次上解決上述矛盾,必須要降低其他工業企業對于電力以及發電企業對于煤炭這樣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存度。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短期內,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提高可操作性。盡量提高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可預期性,當價格變動幅度達到標準時自動生效。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盡快編制電煤價格指數,并根據各類電力企業的成本差異分別制定聯動門檻。符合國家能源發展導向的電力企業應適用較低的門檻。
2.中長期,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形成煤電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促進煤電企業縱向一體化,降低上游產業價格上漲風險,從而解決電煤價格傳導產生的煤電矛盾。
3.逐步改變發電、用電企業的能源需求結構,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
四、結語
在電力改革未完全到位,電價未市場化之前,綜合考慮煤炭、電力及社會各方面利益,出臺帶有行政性質的煤電價格聯動措施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它雖不是最優解決辦法,但符合經濟學中的滿意原則。
參考文獻:
[1]Fischer C., R. Laxminarayan:Sequential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an exhaustible resource: do monopoly rights promote conserva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5 (3)
[2]潘偉爾:破除煤炭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的五大障礙[J].中國煤炭,2004(12)
[3]濮洪九:完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J].煤炭企業管理,2005(4)
[4]馬 凱: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J].求是,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