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尚不能覆蓋所有因經濟困難而不能或不愿行使訴權解決糾紛的當事人,故“權利貧困現象”依然存在。為此,有必要在比較、借鑒其他國家立法及實踐的基礎上構建我國的訴訟費用保險制度。其可行性有兩點理由:其一,我國法院的訴訟收費標準是可預測的,這是在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重要前提;其二,保險業日益成熟、律師業不斷發展,這是在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社會基礎。訴訟費用保險的適用范圍和對象、免責事由、理賠規則是我國在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時應當考慮的三個主要問題。
[關鍵詞] 訴訟費用 法律援助 訴訟保險
一、問題的引入
訴訟費用,是指當事人為進行民事訴訟而向法院繳納和支付的特定費用。一般認為,訴訟費用具有以下意義:一是可以減少國家財政開支;二是有利于減少無力纏訟和濫用訴權的現象。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每一個社會主體作為“經濟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他們在選擇自己的行為時都會考量投入與產出之比的合理性。同樣道理,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選擇糾紛解決方式時,只有當訴訟費用小于訴訟所得時才會選擇求諸訴訟。而如果訴訟費用不合理甚至高昂,人們就不得不放棄訴訟這種最權威的、最終的解決辦法,倘若其他非訴訟方法也不能解決糾紛,則當事人會陷于“權利貧困”的境地。統計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相對數量與西方法治發達國家相比要少許多。究其原因,傳統的厭訴思想、權利意識淡薄等固然難辭其咎,但很多當事人交不起高昂的訴訟費用也可以說是主要原因。比如,與英國的民事案件受理費相比,我國的民事案件受理費之高就令人咂舌了。以爭議標的額為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0萬)為例,英國當事人需要支付的案件受理費為2010英鎊,相當于人民幣20100元。而同樣的訴訟金額,依照我國2006年頒布、2007年4月1日起實施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當事人應當繳納8800元。這里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1704英鎊,人均收入19552英鎊,這個案件的受理費2010英鎊僅占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6.3%,僅占其人均收入的10.2%,而我國200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6826元,人均收入約為7524元,這個案件的受理費8800元則占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52%,占其人均收入的117%。而且,還需要指出的是,案件受理費只是訴訟費用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等其他費用。因此,在我國民事訴訟中,訴訟費用就成為當事人尋求司法救濟、接近正義的一個巨大障礙。
二、訴訟費用保險制度概述
現代意義上的訴訟費用保險(Legal Expenses Insurance)是指投保人通過購買確定的險種(訴訟險),在自己與他人發生訴訟時,由保險公司通過理賠方式向投保人支付訴訟費用的保險制度。對訴訟費用保險的承保對象和投保范圍,各國保險公司根據自己的國情作了不同的規定,但通常都包括法院費用和律師費用保險。由保險公司幫助當事人在訴前較為客觀地預測出訴訟費用,并讓當事人對利用訴訟制度的得失做出合理判斷,而當事人則可以根據目前和將來的經濟收入情況,對自己的經濟能力與將來有可能支付的訴訟費用是否持平做出預測。從事訴訟費用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正是扮演了這樣一個幫助當事人平衡經濟收入與訴訟費用關系的社會角色。由保險公司承擔訴訟時間和訴訟費用方面的風險,可以將當事人承擔的訴訟費用風險進行社會分化,使個體的當事人通過風險社會化擺脫沉重的訴訟費用負擔。當然,保險公司在扮演這種分化訴訟費用風險的社會角色時也不是免費的,它按照當事人利用民事訴訟所承擔的風險大小提供險種和收取保費。
法國是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萌芽國。從最初的“司法互助基金”,中間經過“醫療糾紛基金”,到訴訟費用保險完成形態“機動車辯護”,這都是源自于法國。據統計,法國的年訴訟保險費營業額為3億法郎左右。根據羅瑞斯·哈瑞斯(Loris Harris)研究所1993年發表的調查數字統計,全法國參加訴訟費用保險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4%。法國各保險公司現在開展的訴訟費用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三大塊:機動車附加式訴訟費用保險(Motor add-ons)、家庭附加式訴訟費用保險(House add-ons),以及綜合式附加訴訟費用保險(All-risks)。”
英國訴訟費用保險制度開始于1960年發生的吉勒斯訴湯普森(Glies vs Thompson)案。英國法院在這起案件的判決中確認,由保險公司支付交通事故訴訟的訴訟費用具有合法性。由于英國是判例法國家,這一判決使得訴訟保費用險制度在英國得到初步的確立。由于英國具有相對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并強調保護國家利益,這使得英國的訴訟費用保險制度落后于德、法等國。從英國訴訟費用保險市場來看,大部分的訴訟費用保險只承保民事案件的訴訟費用,而對刑事案件的訴訟費用則不予承保,只有少數的保單承保特定類型的刑事訴訟費用。1997年,英國法律訴訟費用保險市場生效的事前型保單共計有1260萬份,產生的毛保費收入超過1.05億英鎊。
三、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的可行性
通過分析西方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歷史發展、具體特點,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可以認為,在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是可行的,其主要理由是:
1.我國法院的訴訟收費標準是可預測的,這是在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重要前提
訴訟費用保險制度在西方創建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正確地計算訴訟風險。直到今天,在西方國家中,這種訴訟費用的可預測程度的高低也是決定訴訟保險制度實施順利與否、成功與否的關鍵。訴訟費用一旦具有可預測性,則訴訟保險公司就可按照當事人接近正義或利用訴訟程序可能會承擔的風險的大小來確定其公司對訴訟保險提供的險種并針對不同的險種制定出具體的收取保險費的方法;對于當事人來說,他們就可通過權衡自己可能負擔的訴訟風險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選擇訴訟費用保險,以及決定選擇哪一種投保險種和保險金額度。而在我國,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對財產案件,占訴訟費用最大部分的案件受理費是以訴訟標的金額的大小,按照依率遞減的原則加以收取的。對非財產案件,其案件受理費則是適用按件計征原則,涉及財產的部分依不同情況分別收取,其數額都是確定的、可以預測的。當然法院征收的費用還包括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實際支出的、應當由當事人支付的費用。比如說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翻譯費、證人出庭作證的差旅費及誤工補貼等,但這些費用的具體數額和征收標準則由人民法院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本案實際情況來決定,所以這些費用也是確定的和可預測的。
2.保險業日益成熟、律師業不斷發展,這是在我國構建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社會基礎
首先,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風險得到有效防范,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保險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從制度上來看,我國在1995年就制定了《保險法》,
后又先后發布了《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1996)、《保險管理暫行規定》(1996)、《保險經紀人管定(試行)》(1998)和《保險業監管標準》(1998)等規定,保險制度的建設逐步在發展和完善。從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來看,截止到2005年,保險機構達到100家,初步形成了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專業性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三年來中國保費收入年均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2005年中國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十一位,占全球總保費收入的1.8%,比2002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
其次,律師隊伍的不斷擴大,以及律師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訴訟費用保險制度的良性運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當今,建立法治國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律師隊伍蓬勃發展是國民崇尚法治的集中體現。雖然律師的數量和質量與某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律師的作用和價值已使得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功效。筆者認為,在我國設立訴訟費用保險制度,與其說是使律師業面臨更大的挑戰,不如說是給了律師業一個拓展的空間。律師業完全能夠把握這一發展機會。
三、構建我國訴訟費用保險的具體設想
1.訴訟費用保險的適用范圍和對象
筆者認為, 訴訟費用保險的適用范圍應包括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首先,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訴訟案件以大量的民商事糾紛為主,訴訟費用的高昂問題也主要存在于民商事案件中,所以各國的訴訟費用保險主要適用于民事訴訟。
其次,行政訴訟的顯著特點在于,它是“民”與“官”之間的訴訟,是“弱者”對“強者”的訴訟,是私權利享有者對公權力支配者的訴訟,提起行政訴訟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如果再由于訴訟費用等經濟因素的考慮而不得不放棄尋求法律武器的保護,無疑不利于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為了消除行政相對人在起訴時的經濟顧慮, 鼓勵人們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應該將行政訴訟納入訴訟費用保險的適用范圍。
第三,無需將刑事訴訟納入訴訟費用保險的適用范圍, 原因在于我國刑事訴訟不需要交納法院費用。在占刑事案件絕大份額的刑事公訴案件中,人民檢察院有義務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為此而付出的費用由國家財政支出。
訴訟費用保險實際應承保的內容包括訴訟中引起的并實際由被保險人支付的各項正當費用。具體說來為,法院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申請費、其他訴訟費用等和當事人費用,包括律師費、案件調查費等。這些費用具有典型性和通用型,即基本上在各類訴訟中都有所涉及,因而能夠涵蓋當事人所負擔的大部分成本內容。至于具體某一個特定訴訟中需要保險人理賠的費用究竟為哪些,則要視保險雙方事先簽訂的保險合同中的相關條款而定。
2.免責事由
對被保險人發生的如下費用,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責任: 第一, 因戰爭、 軍事行動及罷工等政治事件引發訴訟而產生的費用。第二, 因被保險人在訴訟中的不當行為增加支出的額外費用,這類費用本身即屬違法, 應予以嚴禁。第三, 因被保險人濫用訴權,惡意訴訟而產生的訴訟費用不予承擔保險責任。第四, 已申請到司法救助或法律援助, 獲得救助或援助的部分,保險人不再負責。第五,因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引發訴訟而產生的費用(是否包含重大過失,則要視具體承保的糾紛類型而定。當然,不包含重大過失可以更好的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第六,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就訴訟費用保險合同本身產生爭議,由此導致訴訟所引發的費用,保險人不可能為投保人承保有關其雙方保險合同的訴訟,因為那樣會引起嚴重的利益沖突。
3.理賠規則
訴訟費用保險的理賠應遵循這樣一個總的規則:在保險責任范圍內,被保險人支出的訴訟費用由保險人來代為支付,判決生效后如果確定由對方當事人來承擔全部或部分費用,則保險人就該部分費用享有對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即如果被保險人勝訴,保險人代付訴訟費用后取得對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如果被保險人敗訴,保險人代付訴訟費用,但不產生相應請求權。
參考文獻:
[1]譚兵主編:《民事訴訟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34頁
[2]駱東平:《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J],2004年第3期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