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來,大學生突遇意外傷害或嚴重疾病的事件屢屢發生。但對在校大學生而言,由于并沒有被國家納入實質性的社保范疇,這方面仍有很大空白,這必然對現階段高校的醫療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戰。本文擬從現有大學生商業保險合理性,大學生對其了解度、滿意度、參保情況和學校,社會對大學生提供的保障制度等各方面來討論當前大學生的醫療保障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 醫療保障 商業保險
一、背景介紹
近些年來,大學生遭遇意外傷害或嚴重疾病的事件屢屢發生,也因此對他們的學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一旦遭遇大病或災難,將會給家庭帶來更具毀滅性的打擊。2007年4月1日上海市本著健全上海市醫療保障體系,切實保障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基本醫療,擴大醫療保障范圍的原則,正式實施《關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若干意見的通知》,增加了對大學生醫療保障的覆蓋。針對大學生的平安保險也在低保費的基礎上提供比較全面的保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風險。但我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只有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期,在突發性事故和重大疾病面前市場仍不成熟,導致商業保險對大學生的保障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
二、調研方式
本次調查在上海高校學生中進行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涉及經、管、理、工、文、醫、法、藝、體等學科的近千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738份。從而得到了一份有關學平險的詳盡評價,主要采用實證調研的方法完成,并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分析。
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從為大學生健康與安全提供保障的角度出發,嘗試探索高校商業保險的困境根源,進行抽樣調查和問卷發放的工作,并從三個主要角度進行研究分析:
1.大學生保險認知(商業保險了解情況,保險認知途徑,參保經歷)
調查中得出大學生了解商業保險的主要途徑有2-3個,電視或廣播(26.1%),報刊(17.0%),網絡(14.7%)在大學生了解商業保險知識的途徑中占有比較大的比例,從整體上88%左右的同學對面向大學生的商業保險險種不甚了解。通過戶籍所在地和商業保險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我們發現,上海地區的學生對保險了解程度最高,其次是其他省市城市地區,最后是農村地區生源。Asymp.sig顯示0.068.差別明顯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保險意識越高,相反更需要保障的經濟貧困地區的學生,其保險意識卻呈現相反的狀況。
2.大學生健康風險及保險需求(健康滿意度和檢查頻率相關性,意外事故發生率與商業保險依賴度的相關性,月消費與醫療費用的對比)
對于高校大學生他們遇到的安全隱患主要是運動創傷、生病、意外事故。從對大學生的風險評估和參保意愿看來,我們知道大學生購買商業保險是以自身需求為前提的,而運功創傷、生病以及意外事故都是大學生生活中的隱患。根據調查,他們也確實傾向于買這方面的險種,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需求。在總的選擇中,想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占57.7%,健康保險的有48.0%。
3.購買商業保險的因素(商業保險購買情況,未購買原因,考慮因素)
分析意在比較醫療保險的購買與否對醫療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是否會有顯著差異。根據假設檢驗的結果,sig.=0.896>0.05,差異不顯著。整體對于醫療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大致相同, 即購買的同學和未購買的同學沒有顯著差異。這一結論在問卷的回答統計分析中又得到證明,在購買平安保險的人當中,只有3.54%的人會認真去了解詳細的說明,25.66%的人事先了解這個險種。這樣看來,只有不到30%的人(29.2%)了解自己所購買的險種。在沒有深入了解情況的前提下購買商業保險是缺乏理性的,做出是否購買學生平安保險的選擇是缺乏理性的,繼而出現理賠時不知道賠付率、不知道找誰賠、不知道需要哪些條件等問題。
三、主要結論
從大學生保險認知,健康風險,險種偏好和保險公司險種推廣,產品服務與宣傳等方面分析,得出面向大學生群體的商業保險發展的三個隱患。
1.商業保險對大學生的宣傳渠道窄,使學生對保險知識了解不足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保險的了解途徑比較少,一方面,在學校中缺少相關的了解途徑,大學生甚至對已購買的學平險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缺少針對大學生的宣傳渠道。大學生自身即使有某些險種的需求(例如旅游意外險),也因缺少了解而忽略了自身的風險。
2.賠付難的問題制約大學生對商業保險的認可
在調查中,有較高比例的同學在提及商業保險時,認為商業保險是有保障的,對社會有必要的,反映出在校大學生對保險有較高的接受度,這與商業保險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低形成鮮明對比。同時我們發現,阻礙商業保險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不僅僅是意識方面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理賠困難,相關程序復雜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商業保險在大學生中的普及,更多的我們應加快保險業方面的改革與發展。
3.保險公司面向高校提供的險種單一
保險公司提供的險種比較單一,目前,大學生平安系列保險含大學生平安保險、大學生住院醫療保險、大學生住院補貼保險等。最普遍的學平險,所繳的基數低,因此賠付額也較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提高,大學生生活的圈子已經不再局限在象牙塔之內。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外出旅行,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風險概率。交通事故、旅游意外,患疾風險等風險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比較大。商業保險公司應適時改變學平險風險保障單一,滿足不了大學生對風險保障要求的這一現狀,開發出更多險種,給大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完善大學生風險保障體系。
四、相關建議
1.賠付方面
賠付難,賠付周期長,保險售后服務意識弱是制約商業保險在大學生群體中拓展業務增加營業額的一大因素。所以,從長期來講,商業保險公司縮短賠付周期,提高賠付效率,加強售后服務,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學生購買商業保險,更可以完善保險市場,為大學生的平安和健康提供保障。基于此,我們提出可以建立“大學生快速賠付通道”,設立專門部門,服務于大學生市場。
2.保險宣傳方面
一般的保險廣告類似于香煙的廣告,只會介紹保險公司,并不會詳細介紹險種的種類。所以現有的媒體無法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大學生對保險險種的了解一般是通過官方網站,或者保險推銷員。為了提高大學生對保險的了解度,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A.增加網絡宣傳,這可從大學生與保險的典型實例出發。設置專門網站、或者通過新聞媒介進行面向大學生的保險宣傳。網絡宣傳可通過設立專門網站或者在有關網站上設置專欄作為宣傳陣地,與政務公開工作相結合,能夠24小時持續開展宣傳,信息量大。
B.協助學校增加大學生保險知識教育,聘請保險業內專家為學生提供風險診斷、風險排查、風險化解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努力營造“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校園保險文化良好氛圍。
3.險種開發上
在調查中大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承保需求,保險公司應增加相適應的險種或提供幾種保險產品的組合來滿足學生對需求的變化,讓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保險項目。保險公司繼續完善大學生平安系列保險,根據大學生保險需求,開發新的大學生保險險種,同時加強管理,降低大學生保險不必要的行政成本開支,擴大大學生保險范圍,提供更多大學生保險利益。
五、結束語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保險意識的培養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教育界的重視,而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穩定器,對于轉嫁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每個鏈條、每個組成元素可能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大學生公費醫療改革的推進,以及人們對大學生風險防范與轉移問題認識的深化,大學生保險意識的加強必然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李 潔:高校醫療保險現狀及改革[J].醫療世界,2006,(6):36~37
[2]李麗萍:論醫改后高校學生醫療保障的發展方向[J].中國衛生經濟,2005,24(4):27~28
[3]肖照麗 周 立:我國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問題初探[J].醫療教育探索,2006,5(2):187~189
[4]楊立新:保險賠償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王彩霞 林 略:當前我國保險理賠中的問題透視[J].經濟問題,2002
[6]周道許:中國保險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7]孫太俊 張永珠:保險”理賠難”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