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結合城市中商業建筑綜合布線工程(GCS)的設計和施工,對商業建筑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技術問題的解決進行了分析和介紹。
[關鍵詞] 商業建筑 GCS 信息化
智能化大廈和智能化小區的建設是計算機控制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等技術與建筑技術綜合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商業建筑提高競爭力和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重慶商業建筑綜合布線工程實踐,分析和討論了綜合布線系統從設計到產品選型、直至系統最終實現的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關鍵問題。
一、商業建筑網絡系統建設目的和具體要求
1.系統建設目的:目前所開發的各類商業建筑,多是一個集商務中心、大型超市、專業店面、賓館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商廈或小區(商城),其綜合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宜要求利用當前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將商業區域內的所有計算機網絡資源互聯起來,以進行合理利用、配置和共享,在充分體現計算機網絡技術所帶來的先進、高效、快捷特性的同時,實現商廈(城)內各商業企業管理及物業管理工作的綜合管理自動化。
2.網絡建設的具體要求:計算機綜合管理網絡主干網應適度超前,采用交互式千兆以太網技術,實現以商廈(城)計算機管理中心為核心的網絡主干的千兆帶寬傳輸。終端計算機目前宜使用STP超五類或六類雙絞線,網絡協議采用TCP/IP。
二、商業建筑GCS設計原則
1.用戶需求至上原則
商城計算機綜合管理網絡系統樓宇內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原則首先是基于智能化大廈對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為基礎,并宜以滿足各種潛在商業用戶的需求為目標,利用現有手段,最大限度滿足用戶提出的功能需求,并針對業務的特點,確保使用性。如店內閉路監控系統,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普遍要求,在專用系統成本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就宜在GCS系統的設計時考慮這種需求。
如隨著超5類、6類及高帶寬光纖的普及,支持10G帶寬的6類綜合布線系統及光纖布線系統,已為傳輸視頻提供了保證。寬帶及監控視頻完全可通過超5類、6類或光纖系統傳輸良好的圖像,若采用高速線纜,就會為今后布線產品與樓宇智能控制等更加緊密的應用結合打下基礎。
2.適度先進性原則
商業大樓的綜合布線首先應滿足現代化商業要求,即系統用戶能快捷準確地傳輸各類商業數據、辦公文件、發送傳真、上網查詢、收發電子郵件以及能夠滿足辦公自動化和多媒體應用的其他要求。其次是幫助實現重要位置的閉路監控甚至視頻報警功能。在此情況下,應以盡可能低的壽命周期成本保證下列功能的實現:(1)能支持數據高速高質量的傳輸;(2)能支持圖像與語音的準確傳輸;(3)具有統一線路規格和設備接口;(4)具備完整的產品結構,從交換機、配線架(箱)、光纖、連接模塊以及工具等系列產品。
3.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保證原則
在GCS的結構布置上,應充分考慮商廈(城)內所涉及的各企業、各部門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實現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保證整個系統的合理性和適應性,采用符合主流標準的產品,讓布線網絡結構具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兼容性,可集成不同廠商不同類型的標準化產品,整個系統還可隨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能夠不斷得到調整和完善。
6類線系統更高的信噪比意味著高速率網絡系統不容易受到由收發器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減慢傳輸,能夠提供很好的數據吞吐量,降低了誤碼率。在100m距離上,超5類可同時傳送38個頻道的視頻,6類系統可以同時傳送54個頻道的視頻,7類線、或光纖系統可支持更多。在雙絞線上運行視頻的一大好處是僅使用四對線中的一對便可同時傳播多個頻道,也可用兩對進行雙向視頻傳送,并可在一條線纜上同時傳輸視頻和電話信號。因此,布線時最好在每個區間多預留1-2個RJ45或光纖信息端口,以提供視頻及監控等各類信息。
三、綜合布線系統設計依據
目前,建筑的智能化建設均應注意遵循《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2006)、《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和《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50312-2007)。這三個標準承編單位均為國內知名的甲級設計院和知名專家,總結了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進行智能建筑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在原標準的基礎上更加實用,更具可操作性,注入了相當多的新內容,特別是設計內容,更新了70%,在整體框架無大的變動情況下,標準的內容得到很大完善,實現了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數據、條款的內容更貼近工程應用,使用比較方便。但在實際工作中,相當多的人員尚不了解GB50311和GB50312于2007年頒布的新版本,仍沿用舊標準,導致工程質量難以達標的現象比較普遍。
在上述標準非強制性條款或未涉及內容方面,可參照下列標準:
TIA/ EIA-568A 商業大樓電信布線標準;
EIA/ TIA-569 電信通道和空間的商業大樓標準(CSA T530);
EIA/ TIA-570住宅和N型商業電信布線標準CSA T525 ;
TIA/ EIA-606商業大樓電信基礎設施的管理標準(CSA T528);
TIA/ EIA-607商業大樓接地/連接要求(CSA T527)。
四、布線形式與要求
考慮到商業物業由于對其出售、租賃或使用對象的數量不確定性和易變化性,商業建筑通常采用大開間,使用時利用分隔板將大開間分成若干個小工作區。信息插座的選用、安裝方法、安裝位置,因分隔板存在移動可能,將會受分隔板的影響。建議大開間綜合布線照下列方式進行:
用戶信息插座安裝在墻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預留適當數量(多為2個),工作區隔間不要超過12個。工作區跳線一般使用軟電纜,性能結構和普通布線電纜不同,在電纜交接時各段長度按照如下方式計算:
C=(102-H)/1.2
W= C-5≤22
式中C=W+D——工作區電纜、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長度總和:
W——工作區電纜的最大長度;
H——水平電纜的長度。
在設置配線架(FD)轉接點(CP)時,配線設備宜安裝在距離FD不小于15m的墻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CP配線設備容量按滿足12個工作區信息插座進行設置。CP是水平電纜的轉接點,不設跳線,也不接有源設備;同一個水平電纜不答應超過一個CP或同時存在轉接點(TP);從CP引出的水平電纜應接在工作區信息插座上。為方便使用和維護,可向每一個用戶提供一個集成數據、語音、不間斷電源、照明電源出口的面板。
建議信息插座的主要安裝于墻及柱表面,無法安裝時少數信息插座可安裝于壁板上。
安裝在墻面時,可沿大開間四面的墻面每隔一定距離均勻地安裝RJ45埋入式插座。RJ45插座與其旁邊電源插座應保持20cm的距離,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的低邊沿線距地板水平面30cm;隔板處安裝和墻面安裝相同,有時要在一塊隔板兩面都安裝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此時應注意將兩者錯開,并保持上述距離。
在大開間辦公室,有地面密集信息出口的情況,可先在地面墊層中預埋金屬線槽或網絡地板,也可以采用扁平電纜,若這些做法不便,建議通過頂棚布線,再沿墻、柱下延伸,安裝信息插座。
五、配線架及網絡設備的選用
大開間空間應設置配線管理設備。信息點數較少的場所,可以選擇中間配線箱墻面暗裝或明裝,安裝卡接式配線架,以滿足信息傳輸的基本需求。
信息點數較多時。可選擇6-12U的配線柜置于墻角,數據可使用網絡交換機擴展端口,必要時引入帶光纖接口的千兆交換機。數據配線架可選擇6類或超5類RJ45插座或插座排,光纖配線架必要時可配置;語音功能方面可使用110等打線式配線架,并配置電話交換機等語音交換設備擴展電話功能。
在每個空間布置的信息插座宜盡量和電源插座布在同一個水平方向上,間距在30cm左右,用戶的電源和電話線網線等可同時連接,以便于維護。推薦每個信息插座采用4口的布線面板,二個網絡接口布線(外網+內網),二個語音點(內線+外線),網絡數據和語音布線可以交換使用。信息接口在滿足現有聯網計算機數量的基礎上,宜再考慮10~20%左右的冗余,以避免因端口數量不足而使用集線器、交換機等級聯,致使網絡傳輸性能下降。
參考文獻:
鄭 潔 伍 培 智能建筑概論[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