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強化和完善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已經開始引起了轉軌中的國有企業的廣泛關注。本文擬通過對國有企業人工成本的觀察和思考,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進行國有企業的人工成本控制。
一、企業人工成本的基本含義和構成
所謂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力所發生的各項直接和間接人工費用的總和。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七大項。
人工成本是企業成本、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效益的源泉,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加強人工成本的管理與控制,是企業成本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中一個十分重要問題。
二、國有企業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成本觀念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由國家統負盈虧,無論成本多高、虧損多大,最終都有國家承擔彌補,絕無破產倒閉之虞。長期以來,企業用工和工資都有國家下達命令,企業不突破計劃就行,人工成本對企業來說只是單純的一種開支,計劃體制不可能為人工成本提供充分展現其投入產出機制的舞臺,以至于人工成本指標多年來形同虛設。
2.“工效掛鉤”,作為過渡性的宏觀調控模式,對人工成本具有助漲效應
工資總額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確實把市場分配機制引進了國有企業。但“工效掛鉤”的各種參數是政府確定,企業處于被動受控的地位。贏利的企業工資“掛贏”照漲沒商量,而虧損企業卻又不肯自覺“掛虧”,總是強調種種“客觀”理由,向贏利企業攀比,工資跟漲不誤。結果企業不分盈虧,工資你漲我漲大家都漲,推動了人工成本總體水平節節上升。
3.國有企業冗員多,人工成本虛耗
長期以來,統包統配的完全就業方針下,國有企業超量安置,大量人工成本被虛耗,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產出效率。
4.國有企業經營粗放,勞動生產率低
長期來,企業技改投入少,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慢,科技成本在生產中的應用缺乏有效的機制。勞動力富余和人工成本低廉也制約了新技術的應用。
三、人工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
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買賣市場已經形成,產品、資金、勞動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人工成本壓力很大;如果企業的人工成本較高,勢必造成其生產經營成本過大,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也很難生存下去。
2.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現在,多數企業資源匱乏、技術管理落后,而我們國家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WTO背景下,必須保持人工成本優勢,尋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3、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需要
傳統的人事管理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已經不適應市場的要求,而人是企業真正的資源,必須向以人為中心,關注并開發人的潛能,最終達到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轉變。
四、強化企業人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途徑
1.增強成本意識
企業之間的競爭無非是價格、質量、服務的競爭。企業必須適應從計劃到市場的轉變,把成本作為配置資源、調整產品、開拓市場的優選標準, 因為只有人,才是最能動、最活躍的生產要素。
2.建立人工成本指標體系,加強人工成本核算分析
企業要把人工成本作為競爭的武器、贏利的杠桿和決策的依據,就必須過細地進行成本核算,包括人工成本核算。
3.把人工成本管理同預算管理結合起來,推行標準人工成本制度。
企業既是成本行為的主體,更是財務行為的主體。因此,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融與預算管理之中。要以車間或工序為單位,根據操作規程和科學合理的定員定額,在預算人工費支出的基礎上,制訂標準人工成本。著重于過程控制,動態地監測實際人工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距,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把實際人工成本控制在成本標準之下。
4.實行“工效掛鉤”,控制工資總量,搞活內部分配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市場經濟下企業的分配原則,只有充分地發揮工資的約束機制、調控機制和激勵機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產出的效益。要將有限的工資投入轉化成較大的產出,就得有一套科學、合理、規范、先進的內部分配機制,一是引導職工合理流動;二是激勵職工多作貢獻。從分配制度上要合理設定基本工資份額,全額或大部分工資額與效益、貢獻掛鉤浮動。
5.科學定崗定編,優化勞動組織
加強定崗、定編(“雙定”)的管理,達到雙優化。要科學合理進行“雙定”,要精簡機構、合理定崗、實行專業化管理。培養一專多能、操檢合一的復合優秀技術工人,以少而精的人才消耗來取得企業最大的經濟效益。
6.提高勞動者素質,發揮人才效益
勞動者素質內容包括體能素質、智力素質、技能素質、情趣素質、品行素質等,其中較為重要的是提高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技能素質。
企業要發展,要進步,要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就必須科學管理,完全推行市場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浪費、節約成本。總之人工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勞動力全方位的補償和投入,是企業效益的源泉。在當前市場競爭中,只有加強成本管理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