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鎖超市采購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
在日常具體的采購業務活動中,必須建立考核采購人員的指標體系,對采購進行細化控制。采購考核指標體系一般可由以下指標組成:
1.銷售額指標。應根據不同商品銷售的特點來制定分類的商品銷售額指標比例值,但高低還與其他因素有關。考核的公平性、有效性較低。
2.商品結構指標。商品結構是體現業態特征和滿足目標顧客需求度的考核指標。如對一些便利店的商品結構統計發現,反映便利店業態特征的便利性商品只占8%,公司自有品牌商品占2%,其他商品則高達80%。為了改變這種商品結構,就要從指標上提高便利性商品和自有商品的比重,并進行考核。通過指標的制定和考核可同時達到兩個效果:第一,在經營的商品上業態特征更明顯。第二,高毛利的自有品牌商品比重上升,從而增強了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3.毛利率指標。低毛利率商品加快流動;高毛利率商品加大銷售量,改善結構,并注意提高折扣率。考核的公平性、有效性適中。
4.庫存商品周轉天數指標。主要考核配送中心庫存商品和門店存貨的平均周轉天數。考核的公平性高、有效性適中。
5.商品有效銷售發生率指標。在超市中有的商品周轉率很低,但為了滿足消費者一次性購足的需要和選擇性需要,這些商品又不得不備,但如果庫存準備得不合理,損失就很大。商品有效銷售發生率就是考核配送中心檔案商品(檔案目錄)在門店POS機中的銷售發生率。如低于一定的發生率,說明這些商品為無效備貨,必須從目錄中刪除出去并進行庫存清理。考核的公平性適中、有效性高。
6.新商品引進率指標。考核采購人員的創新能力,對新的供貨商和新商品的開發能力。這個指標一般可根據業態的不同而分別設計。如便利店的顧客是新的消費潮流的創造者和追隨者,其新商品的引進力度就要大,一般一年可達60%~70%。當一年的引進比例確定后,要落實到每一個月,當月完不成下一個月必須補上。考核的公平性高、有效性高。
7.商品淘汰率指標。由于門店的賣場面積有限,又必須不斷更新結構,當新商品按照考核指標不斷引進時,就必須制定商品的淘汰率指標,一般商品淘汰率指標可比新商品引進率指標低10%左右,即每月低1%左右。考核的公平性高、有效性高。
8.通道利潤指標。超市向供貨商收取一定的通道費用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允許的,但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以致破壞了供商關系,偏離了超市經營的正確方向。客觀而言,在超市之間價格競爭之下,商品毛利率越來越低,在消化了營運費用之后,利潤趨向于零也不是不可能的。由此,通道利潤就成為一些超市的主要利潤來源,這種狀況在一些超市競爭激烈的地區已經發生。一般通道利潤可表現為進場費,上架費,專架費,促銷費等,對采購人員考核的通道利潤指標不應在整個考核指標體系中占很大比例。否則會把方向領偏。通道利潤指標應更多體現在采購合同與交易條件之中。考核的公平性高、有效性高。
通過對采購人員上述指標的設計與實施,在內部可以提升連鎖超市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從外部可以有效制約采購中的腐敗行為的發生,對控制采購成本,提高連鎖超市利潤水平,整體提升核心競爭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采購績效考核內容
在連鎖超市采購中的績效考核,可以采用目標管理法進行量化考核。目標管理可以使每個采購員工了解高層次需要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并以此來衡量各人的業績。通過分擔管理,每個員工知道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和怎樣去做,能及時獲得幫助、指導和回饋,正確借鑒自己的工作項目,自覺改進行為。根據考核標準,制定相應的考核表,從員工的質量、工作完成情況、工作經驗、工作態度等幾方面進行考核。同時結合其他的一些因素,如項目的難易度等,進行綜合評分,編制績效考核表。根據前面闡述的考核標準、考核指標的確定方法、程序,分別從工作質量、合作、工作知識、工作主動性、勤勉、工作量、學習能力、出勤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用不滿意、勉強、好、很好、優秀五個等級來表示標準,對每個登記又分為五個小等級,小等級分越高,表示在這個等級表現越突出,用相應的語言來做標準。
通過目標管理,有利于激發全體員工的愿望和熱情,使其發現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為本連鎖超市采購管理的良性發展實現自我控制,更好地為連鎖超市的總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績效考核為管理者提供一個機會,各級管理者可以和員工以期回顧工作業績,肯定成績,找出差距,還可檢驗管理者對員工的激勵是否有效,在溝通的過程中,管理者與員工可統一思想認識,是采購員工正確對待問題和差距,更好地為連鎖超市服務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