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方華 羅棟華
摘要:本文從社會背景、時代要求的角度出發,對新形勢下,審計工作如何發展,以及如何實現科學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各級黨委政府、社會人民群眾的需求展開思考,并提出了審計工作需實現的九大轉型。
關鍵詞:審計;創新轉型;發展
在新起點、新形勢、新任務面前,審計工作如何才能做出更大更新的貢獻,如何才能進一步贏得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全國各級審計干部都在思考。我們認為必須在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深刻領會發展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審計理念,加快審計工作創新轉型,審計工作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需要。
1 推進審計事業新發展,關鍵在于加快審計工作創新轉型
加快審計工作創新轉型是審計工作本質屬性的要求。審計本質上是基于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產生而發展的,它既是民主法治的產物,也是民主法治的工具,其監督的內容也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而調整。當前,傳統的審計模式與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已經不相適應;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形勢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給審計自身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加快審計工作創新轉型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改革與發展處于關鍵階段,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在深度上已觸及人們具體的經濟利益。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期、新形勢下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問題的總攬,更是審計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審計機關要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切實轉變影響和制約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體制機制,努力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變成進一步轉變審計理念、提高審計能力、改進工作作風的過程,變成創新審計體制機制、推動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過程,真正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審計工作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樹立起“科學審計”、“民本審計”、“責任審計”、“文明審計”理念,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自身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加快審計工作創新轉型是審計事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我國當前抗危機、擴內需等一系列經濟建設對審計的巨大需求,審計工作必須開闊眼界,緊跟時代潮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審計機關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具體目標和具體措施,適時調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著力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更好地為改革發展大局提供審計支持,更好地實現審計工作創新轉型。
2 推進審計事業新發展,核心在于深化審計轉型
近年來,有關審計轉型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所謂審計轉型,其實質就是對自身工作所進行的根本性調整,它是一個主動適應的過程;其原因就是原有的形勢和環境發生變化、受托責任關系有了新的發展;其目的就是確保受托責任的完全履行。進一步加快和深化審計轉型,是審計事業新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審計工作適應形勢發展需求最直接最現實的目標。為此,要做到“九個實現”:
實現審計理念、思維從單純的監督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審計既是監督,又是服務,從大的方面講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體一點講,是為一個系統、一個單位和一個項目服務,促使他們整改、提高。因此,審計工作不能僅限于查處違法違規問題,而應該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和提出具體的針對性強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整改提高與建章立制,把局部的現象和問題放到全局和宏觀的高度去分析,寓服務于監督之中,正確處理監督和服務的關系,實現由單純監督型向服務監督型轉變。
實現審計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科學審計管理模式轉變。隨著審計報告公告制度的推行,審計結果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審計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審計管理水平的高低越來越成為制約審計事業發展的大問題。
實現審計目標從揭露問題向揭露問題、促進整改、完善制度方向轉變。審計揭露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整改,只注重揭露問題而忽視督促整改,揭露的問題會不了了之,審計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完善制度和法規,堵塞漏洞,標本兼治,因為讓人不能腐敗比不敢腐敗更重要。
實現審計內容從就帳審賬、忽視或者不夠重視非財務信息向高度重視非財務信息轉變。一個單位通過各種形式對外傳送的信息中,有大量的非財務信息,包括這個單位的業務范圍、戰略目標、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各項業務數據等。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掌握非財務信息,對審計人員了解一個單位所擁有或控制的資源的總量及其構成,特別是面臨的機遇和風險,克服就帳審帳的局限性至關重要,因此要予以高度重視。
實現審計方式從單純的審計向審計與審計調查并重轉變。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作為兩種不同的審計工作方式各有特點和優勢。比較而言,審計主要針對具體單位和項目,側重于發現問題,糾正和處理問題。專項審計調查主要針對宏觀管理中存在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突出問題,側重于綜合分析和研究,在促進加強宏觀管理和完善法規制度方面更具靈活性,能從更高層次上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專項審計調查應重點調查國家政策法規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重大決策的落實情況,關注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達到促進國家相關政策制度的落實和完善的目的。
實現審計手段從辦公自動化、電子賬簿審計向電子數據審計、系統內部控制審計和信息系統審計轉變。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的標志。當代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集中體現在現代科技發展上,現代科技最前沿、發展最快的就是信息技術。為迎接信息技術的挑戰,必須充分發揮代表現代審計發展方向的計算機審計技術方法的重要作用。
實現審計對象與審計內容從一般預算可用財力向全部政府性資金轉變。我國政府掌握的資金有一般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以及債務等。傳統審計往往只注重一般預算可用財力,而沒有注重的那部分資金在總量上是很大的,因其沒有進入預算管理,導致其管理最不規范、問題也最多,不僅直接影響行政管理體制和財政管理體制的建設,而且嚴重影響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民主的進程。因此,必須強化包括那部分資金在內的全部政府性資金的審計監督,著眼于促進建立“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使政府預算更加透明、更加規范。
實現審計類型從真實合法審計向真實合法審計與績效審計并重轉變??冃徲嬍菍徲嫷囊环N必然發展方向,我國的審計部門經過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具備開展績效審計的能力,全面推進績效審計,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加大績效審計力度,著力推進宏觀服務型績效審計實踐,以專項審計調查為主要方式,以揭露嚴重損失浪費或效益低下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為重點,以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為主要目標,全面推進績效審計,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績效審計方法體系。
實現審計人員知識能力結構由單一財務型向復合型轉變。審計人員是審計項目的主體,他們的知識結構水平決定了審計項目能否開展以及審計項目質量的高低。受傳統真實合法審計項目的影響,我們的審計人員大多為財務類型,那種既熟悉傳統審計業務,又了解和掌握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環境、工程技術等學科知識的人員的缺乏,阻礙了我們審計事業的發展,要實現我們審計工作的創新轉型,我們必須優化干部隊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著力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使其占整個審計人員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審計署2006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
[2]齊興利 楊文友 《關于創新審計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
[3]謝力群.《解放思想,推進審計創業創新》.
[5]畢建榮.《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具有的幾個審計理念》.
[5]胡傳祥.《審計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
作者簡介:范方華(1969-)大學文化,云南省審計廳,主要從事財政資金、社會保障資金的審計與研究。
羅棟華(1978一) 碩士研究生 云南省審計廳主要從事財政資金、社會保障資金的審計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