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環
摘要:本文通過對企業發展中的矛盾沖突和企業發展慣性的分析,探析現代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企業;發展;問題;對策
現代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伴隨著差異、矛盾和對立。矛盾或不平衡是管理面臨的一般情況。譬如,在企業環境管理和組織管理之間,就會經常出現矛盾和差異。此外,企業組織本身也存在一些基本矛盾,如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技術與人性、自律與他律、原則性與靈活性等,所有這些,都是與組織生存相伴隨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意味著原有均衡的破壞,需要在新的階段重新找到均勢、平衡,也就是通常所講的企業發展中的可持續性問題。特別是在環境變化劇烈的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點的重要性比以往大大提高,更需要在管理上予以足夠的重視。
企業發展中矛盾沖突
企業發展過程中之所以充滿矛盾,一是由于企業組織本身的地位和特點包含了各種矛盾的成分在內;二是由于企業內外均存在變化著的、打破現有平衡的力量。矛盾沖突是企業發展過程的常態。
1 企業組織本身的矛盾因素
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系統,一方面要集合個人的力量,形成有目的的有機整體;另一方面要適應環境,謀求自身的發展,這種特殊的性質和位置,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處在各種矛盾的焦點。企業面臨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環境要求與組織內部要求之間的矛盾。從變動著的市場環境看革新、競爭、多樣化、靈活是基本要求。然而,從企業組織內部作為一個長期的協作團體的性質分析,又要求安全、穩定、連續、協調。革新與穩定之間、靈活與連續之間、競爭與安全之間、多樣化與協調之間,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矛盾。
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之間的矛盾。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有其共同的目標。共同目標是根據環境提供的可能、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和自身的能力確定的,不以個人的目標為轉移。但是,參與組織協作的個人又都有其個人目標的追求,個人的目標和追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其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甚至退出企業組織。如何在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之間取得平衡,也是一個難題。
科學、理性與人性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要獲得經濟利益,要生存發展,就要講究科學,依靠理性,提高效率,要盡可能采用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嚴格各項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按科學規律辦事;另一方面,人是一種社會的、心理的、情感的存在,不是一架理性的機器。其間的矛盾是組織本身就有的。
2 環境變化與企業發展
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均衡,是通過適當的目標和戰略實現的,而且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時刻處在變動之中。環境因素的變化會打破企業原來形成的均衡狀態,使企業面臨一種新的局面。其中,競爭、技術和需求的變化是最主要的因素。例如電子技術進步給辦公用品市場帶來的變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方式變化給零售商業業態帶來的變革,都屬于這種情況。企業發展是帶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企業發展帶來企業與環境均衡的破壞。具體情況眾多,例如,原有市場領域由于企業成功經營而趨于飽和;過去只有一部分人消費得起的產品,由于企業大幅度降低成本而成為一般消費品。這些情況都使得企業原來制定的戰略不再有意義。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由發展所帶來的新的不平衡。
企業發展帶來企業內部均衡的破壞。由于企業的成功和發展,規模擴大或者分支機構增加,原來適宜、穩定的管理體系和操作變得不適應,需要作出調整和修正。例如,隨著企業發展,分支機構增加,組織結構或股份需要調整上層決策機構的情況,都屬于這一范圍。
企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弊病。除了兩個大的方面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滋生一些與成功和發展相伴隨的弊病,如機構官僚化、辦事拖拉、文牘主義、自滿、大意等。這些弊病會降低企業的效率,失去原有的生機和活力,失去在環境變化方面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
3 企業發展中的模式轉換策略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和國外成功企業的發展經驗分析,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成功地進行模式轉換,即企業中的一部分率先變革,隨后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模式轉換。模式轉換包含了企業組織在技術、市場、制度、管理方式等幾乎所有的主要層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來說,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是有關市場戰略、市場經營方面。企業在市場經營中的成熟化與革新,更具有一般性。
所謂成熟,也可稱為飽和,即企業在目標市場領域內達到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主要項目失去發展能力,需要考慮重新調整主營方向或經營戰略的狀況。重新調整的過程,就是革新的過程,由成熟而革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形態。由成熟而革新,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開發新領域、新行業,轉換主營結構;另一個方向是通過更新換代在原市場范圍內開拓發展道路。這兩個方向之間并不互相排斥,企業可選擇其一,也可雙管齊下,全面開拓。無論選擇什么方向,革新都要經歷模式轉換過程。立足于原領域,原主營產品形成的經營體制、管理體系和思維方式、觀念、視野,都需要根據新選擇的發展戰略經歷一個變革和轉換的過程。沒有模式轉換過程,革新是不可能實現的。
由此可見,企業的模式轉換過程是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的一種戰略決策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在新形勢下采取何種經營思想,如何安排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如何理順內部經營機制,以戰略目標為核心把企業各方面組織成為一個特定結構、目標和功能的系統過程,即新的發展模式過程。
4 企業發展中實現均衡的管理策略
從前述分析之中可以看出,穩定不變不是企業發展的理想狀態,對矛盾、差異、對立不加調整,順其自然,也不是理想狀態。企業發展既需要穩定,也需要變革;既不能沒有矛盾,也不能任矛盾發展。因此,管理者不能用一套固定的、不變的體系和方法對待企業發展,而是要在各種極端之間找到某種均衡,要隨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在動態中協調企業內外部各方面關系,把握某種“中庸之道”。
4.1 權變思想
管理上的權變觀點認為,不存在一套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管理過程中一切都處于變化之中。環境、競爭對手、技術、社會環境、企業內部各種因素和力量都處在變動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劑解決一切管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當然,管理也不是沒有基本的原理和手段,可以對每一種情況找到一種特殊的方法。在一般的管理原理、體系和具體情況下的特殊方法之間,存在著一系列可供管理者選擇的體系方法。權變觀點強調的是在變動的情況下尋求合理的方法,它所強調的基本點,一是變化,即一切要從變化了的情況出發,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和把握問題,條件變了,管理的體系方法也要相應調整;二是管理體系和方法的靈活運用,即根據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學會靈活巧妙地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選擇適當的管理方法,既講原則性又講靈活性,既講“經”也講“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經”與“權”相結合,就是權變管理思想的要旨。
4.2 中庸之道
矛盾與發展過程管理的一個基本精神是講究中庸之道,因為在矛盾與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左右為難,每種做法各有利弊,偏于哪一個方面都不適宜,必須尋求某種矛盾中的平衡和動態中的平衡,利用矛盾和不平衡謀求企業發展。所謂中庸之道,既不是不偏不依,也不是調和、妥協,而是能動地利用矛盾和沖突,調動兩方面的力量,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協調,促進企業發展。
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堅持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運用權變的管理思想,把握中庸之道的方法,努力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寶山.管理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利平.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