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波
摘要:目前財政部門正在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它是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內容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談了幾點認識。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會計核算
國庫集中支付就是由過去財政部門根據預算單位的年度預算用款計劃,每月初一次性撥付全月的資金給預算單位,改為由預算單位根據年度預算提出分月用款計劃,在計劃范圍內依據實際需要提出用款申請,由國庫支付系統將資金直接支付給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的支付制度。目前,市場經濟國家在財政資金支付方面大都實行國庫單一帳戶,資金集中支付,庫款集中管理,支票集中簽發,政府各部門不在銀行開設任何帳戶,這是對財政收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標準辦法。
1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 我國傳統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分散、多重設置財政資金帳戶。各級預算單位均在商業銀行開設財政資金帳戶,并按財政資金的不同性質開設多個銀行帳戶。
大量財政收入通過設置過渡性帳戶收繳。大量預算外資金游離于預算管理之外,未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截留、挪用、坐支等問題比較突出。
財政支出資金撥付環節多。財政支出先由財政部門撥付到主管部門,再由主管部門撥付到所屬下級單位,然后逐級支付到用款單位或收款人。
1.2 我國傳統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不足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這種國庫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是:重復和分散設置帳戶,預算單位自行管理銀行帳戶,擁有資金實際支配的決定權,支出過程脫離財政監督,財政資金活動透明度不高,容易滋生各種腐敗現象。
財政資金運行的信息反映滯后,難以及時為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和宏觀經濟調控提供準確依據,預算執行的信息不能完整準確反映。
資金分散支付和儲存,造成財政資金大量滯留在預算單位帳戶上,資金使用效率低。
1.3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問題十分重視,對推進這項改革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定,并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防范和治理腐敗的一項重要措施,并且作為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
2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改變預算單位的銀行帳戶設置方式,實行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管理。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為基礎,資金撥付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包括:國庫單一帳戶、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財政零余額帳戶和預算單位零余額帳戶、特設專戶等。幾類帳戶互相聯系,構成改革后財政資金存儲、支付和清算的基礎。
國庫單一帳戶。財政部門在中國人民銀行開設的國庫存款帳戶,主要用于財政性資金的存儲、支付以及與財政部門零余額帳戶和預算單位零余額帳戶等的清算。
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用于記錄、核算和反映財政預算外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動,并用于與零余額帳戶進行清算,實現支付。
零余額帳戶。包括財政零余額帳戶和預算單位零余額帳戶財政零余額帳戶是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的帳戶,主要用于辦理財政直接支付業務,以及與國庫單一帳戶或預算外財政資金專戶的清算。預算單位零余額帳戶主要用于辦理財政授權支付業務,以及與國庫單一帳戶或預算外財政資金專戶的清算。零余額帳戶每日發生的支付,于當日營業終了前由代理銀行與國庫單一帳戶或預算外財政資金專戶清算。由于該帳戶無余額過夜,故稱之為零余額帳戶。
特設帳戶。用于核算經批準,需要進行專門管理的特殊專項支出。
改變財政資金的支付方式。財政資金按照不同的支付主體,對不同類型的支出,分別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方式。財政直接支付,指由財政部門根據預算單位提出的支付申請,向代理銀行簽發支付指令;代理銀行根據支付指令,通過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將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帳戶。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資金類型包括實行財政統發的工資及離退休費支出、政府采購支出、工程采購支出、物品和服務采購支付等。財政授權支付,指預算單位根據財政部門的授權,自行簽發支付指令,將資金支付到商品、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帳戶。這種支付方式,主要適用于零星采購支出、特別緊急支出和經財政部門批準的其他支出。
改變預算管理模式,實行年度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前提,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是建立在部門預算的基礎之上。編制部門預算要結合上年實際,合理預算當年單位實際可能實現的收入,科學地安排當年支出。年度部門預算被批復后,預算單位應根據批準的年度部門預算、非稅收入繳存入庫進度和項目進度,科學、合理地編制分月用款計劃。分月用款計劃包括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和財政授權支付用款計劃兩部分,是預算單位辦理財政性資金支付的依據。
調整會計核算方法。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由于預算單位財政撥款無實際資金,只是通過指標、計劃和額度進行反映,因此,在資產類增設“零余額帳戶用款額度”會計總帳科目,用于核算預算單位在財政下達授權支付額度內辦理的授權支付業務。本科目借方登記收到財政下達的授權支付額度;貸方登記授權支付的支出數;本科目借方余額反映未支用的授權支付額度。增設“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用于年終準確核算財政部門注銷和應予恢復的用款額度,以及額度注銷后預算單位收入的確認。
3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取得的成效
提高了財政資金的運轉效率和使用效益。過去預算單位在使用財政資金時,是由財政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將財政資金先撥入各預算單位銀行存款帳戶,然后在支出發生時由預算單位通過銀行轉帳或支付現金的方式將款項支付給收款人。財政資金支出層層轉撥,多環節轉帳,給財政監督和控制增加了難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所有的財政資金都集中在國庫單一體系內運作,撥付的整個過程都處于財政的管理監控之下,預算支出所需資金由財政帳戶直接撥付,減少了中間環節,使預算資金到位及時,從而有效降低資金劃撥成本,提高了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從源頭上預防財政資金在撥付過程中被截留、擠占和挪用等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地防止利用財政資金謀取私利等腐敗現象的發生。
提高了預算執行的透明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前,財政部門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缺乏事前和事中監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立的國庫集中支付和財政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對預算單位每筆資金的支付金額、時間、對象、用途等信息,都可以進行全程實時監控,將傳統的事后監督,轉變為實時監督,有效地提高了預算執行的透明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預算執行實現了以支列支,保證了預算支出與單位財務支出的一致性;對預算單位財務管理從資金管理轉移到指標控制,實現了指標、資金分離運行的管理模式;對收入繳庫和支出撥付實施全程監控,為預算編制、執行分析提供了準確依據;通過整理、對比和分析預算單位的會計信息資料,財政部門可以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為財政運行管理和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及時可靠的信息依據。
轉變了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理念,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前,只有銀行帳戶有足夠的存款,才能保證各項財務支付和工作計劃的順利實現。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所有資金歸屬國庫,預算單位辦理支付首先必須按人大批準的部門預算科目和經濟用途分月報送用款計劃,在預算指標控制下和用款計劃的額度內才能執行,預算單位不再負責財政性資金的撥付,各項行政性收費只是代國庫辦理,日常財務管理已不再涉及資金管理,預算單位的財務支出取決于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在辦理財政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申請時都要通過層層審核,對不符合預算規定的支出,財政部門將予以拒付。這樣就把支出預算總額的控制變為對每筆支出的控制,使各項支出能嚴格按預算執行,從而減少了預算執行的隨意性,強化了預算的嚴肅性,突出了預算的中心地位,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的重心由資金管理轉向全面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袁麗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預算單位財務的積極影響.北方經濟,2007,(9).
[2]項新華,項繼春.淺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科技咨詢導報,2007,(23).
作者簡介:徐波(1972——)男,哈爾濱人,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高校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