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玲
摘 要:近幾年,職業學校借鑒高校"超市"教學模式,采取了體育課“基礎+選修”的嘗試,這種模式讓學生享受更多的運動樂趣,體驗更多的運動成功,從而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深受師生歡迎。本文就這種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教學過程中,場地、器材、人員的使用方面進行了新探討,發現新策略使班級間關系融洽;體育器材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時也體現新時代師生的主人翁精神。
關鍵詞:體育超市;新模式
“體育超市”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種模式,使學生能自主選擇授課教師,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利用網絡技術科學管理,是比較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一種教學形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體育思想已經不能適應學校體育課程的發展。從2005年9月開始,職業學校也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嘗試這種“超市”教學模式。
“體育超市”教學是模仿“購物超市”的程序和原理,把不同體育項目,教學形式等象商品一樣集合起來建立一個開放式大市場,使學生自由選擇項目的教學形式,其真正涵義是——尊重學生個性,從運動興趣出發,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自主進修學習內容,對學習在操練中不能解決或者解決得不夠圓滿的問題,教師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在開放式的、充滿著民主、和諧輕松的氣氛中,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自主選擇,獨立思考,主動學習。
職業高中借鑒“體育超市”教學模式,采用了“基礎+選修”體育課堂教學。“基礎課”是以完成教學大綱內容,教學目標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學科能力為主;“選修課”則按學生興趣、愛好確定選擇項目,開展選項分流教學。體育選修課開設幾年來,深受師生歡迎。這種模式讓學生享受更多的運動樂趣,體驗更多的運動成功,從而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然而,幾年的教學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1) 職業高中的體育器材匱乏,管理缺乏科學性:
職業高中的體育器材匱乏,臨時工管理員把所有的器材都放在一個30多平方的房間里,他們按照“先來后到”的原則負發放,下課后負責收取,管理缺乏科學性。
(2) 職業高中體育活動的安排缺乏科學性,從事體育教學的“代課”老師多:
職業高中一周有2節體育課,學生喜歡體育,上課熱情高。可班級多,教務處很難進行科學的排課,是幾個班級同時上課,各班級體育委員在同一時間領取器材,會因爭奪同樣器材造成秩序混亂,引發吵鬧、打架現象。有的代課老師,不和體育老師協商,“霸占”體育設施。管理的老師傅,只能按照“先來后到”的原則發放。
(3) 體育工作重要性沒得到實質性提升:
體育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可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體育工作重要性沒得到實質性提升,學校對這方面投資相對少,場地器材嚴重缺乏,領導重視性不夠。
以上原因導致“超市”教學雜亂無章,看來似自由式放羊教學,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隨著國家對體育的日益重視,上級施加給學校領導壓力,體育組老師商榷,并借鑒高校“超市”教學,開展了適合職業高中的新“體育超市”。
具體實施是這樣的:把“大超市”按照用途劃分成“塊”,把常用器材按照“導購員”(體育老師擔任)進行分類,把學生按照興趣愛好分成組,把“冷門”項目進行“促銷”,同時限制“熱銷”物品的數量。
(1)把“大超市”按照用途劃分成“塊”,使每一器材都發揮作用:開學初我們成立單獨的體藝辦(以前是體育老師和其他老師混合辦公的),我們清點了學校所有的體育設施,體育組成員制定政策輪流值日,象“超市”里給貨物編號一樣把每樣體育器材編號,并逐一分類并標記:一類是訓練使用的,單獨存放在一個房間;一類是上課常用的,放在體育館上課容易拿到的地方;另一類是儲存器材。并由專人保管。
(2)把常用器材按照“導購員”(體育老師擔任)進行分類,使體育老師責任感得到發揮:體育組開會商討并制定規章制度,排好值日表,值日人員把常用的器材按照每個老師的教學計劃和學校所擁有器材的數目,進行分類。比如要求學校給每個老師做一個推車(保管每個老師的器材)。把“大超市”里的所有常用商品(一學期體育器材)按照比例分給每個體育老師,指定規定存放地點并標簽。比如半學期,一個體育老師4個籃球,4個排球,4個足球,15付羽毛球拍和球,6付乒乓球拍和球,6根跳繩,2個呼啦圈和20個毽子。把他們封在每個老師的車子里,由各體育老師管理自己的器材,做好每節課的導購員,自己班級的學生到特定導購員地方挑選貨物,這樣就不會因為搶奪其他老師班級的器材發生是非。
值日的體育組成員值日時,按照日課表劃分好固定場所的使用人次和順序,告知上課教師并打印出印記給學生示意。比如乒乓球桌1-3號,上午第3節課是07產品設計/07服裝設計;籃球場1號,上午第4節是07汽車制造/07汽車維修;這樣每個老師班級的學生就不會爭先恐后去搶奪場地。到下課后,值日老師檢查時,就可以根據事先的安排知道那個班級收拾器材的好壞程度。
(3)把學生按照興趣愛好分成組:每組挑選出組長,專門負責每節課場地的熟悉,器材的領取,并按照比例分發給自己組的成員。下課根據使用的情況,登記破損和遺矢情況,報告導購員,進行算帳。
每次破損的器材到值日老師地方申報換取,并限制和記錄。教師時時處處教育學生以主人翁精神對待體育器材,自己節約并檢舉破壞器材的班級和學生,做到故意損壞加倍賠償。并把每個老師的使用率情況設置獎懲,并與考核掛鉤。對于愛護有加的老師,可以延續到下一程序的使用,把下一階段的資金節約下來獎勵老師和學生,并鼓勵學生自創體育器材,并給予獎勵。對于比如體操中的山羊,墊子等器具,大家一起用,但要在上課時寫領條使用,下課再歸還。
(4)把“冷門”項目進行“促銷”,同時限制“熱銷”物品的數量。
對于選修課,籃球、乒乓球報名人數實在太多,給器材分家到戶帶來一定影響,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1)根據愛好,選項報名。根據學校的條件,了解學生的愛好,經過民意測驗和綜合統計后,最好從學生愛好的項目中選出排位靠前的能實施的多個項目。然后制表下發給學生再進行選項。選項時要求學生在選擇的項目欄內填上第一選項和第二選項。實行學分制度以來第一選項是每學期2學分,“超市”教學考核是自己選擇項目。學校可以適當變化,把那些被“冷落”的體育項目,比如田徑,武術,體操等設置為3學分,激勵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糾正“偏科”現象。
(2)按照要求,列項分組。根據學生的報表按選擇的項目進行分組,分組時盡可能滿足學生的第一選項,如果因為某個項目組內人數過多或過少則考慮第二選項,使各組人數偏差不要太大。如果某組人數太多,學校條件又許可,可考慮該項目內設第二個組。如果人數太少,又是必須開的項目,可考慮一個老師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之間進行巡回指導。
(3)結合校況,解釋分組情況,講解有關要求。分組完成后應盡快通知學生,(個別學生對安排項目不盡心意還得進行調整)。并講解本組的具體安排,如器材、場地等要求。
做好以上工作后,教務處和體育組人員協調好課表安排,總務處落實欠缺器材, “超市”就可以開張了。這種制度開始實施有點難度,師生還存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學校可以加大獎勵制度,把這些作為老師和學生考核的一部分,進行激勵,強迫他們按照要求做,時間長了就養成習慣,我們的體育“超市”也會和購物超市一樣井然有序。新“超市”教學比以前的“吃大鍋飯”的政策優越了好多,比如器材使用率得到提高,學生上課秩序井然有序,體育尖子生脫穎而出,形成校代表隊,師生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發揚。
然而職業高中畢竟和高校有差異。新政策的實施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超市”規模不夠大,“物品”種類少,“超市”里物品的質量欠佳; “超市”里服務人員(體育老師)過多,教務處排課缺乏科學性;分工合作還處于初期的“手工”操作階段,而且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我們相信,在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關心支持下,在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和不懈努力下,這種新政策將日臻完善,同時也為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發揮作用,為社會輸送更多身心健康,體能良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