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莎
[摘要]文化安全是整個國家安全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在當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我國文化安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必須樹立文化安全戰略觀,構建文化安全戰略體系,實現建設先進文化的目標。
[關鍵詞]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戰略 文化安全
當今,全球化浪潮使得國家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地從傳統的軍事領域,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其中,文化安全在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中的地位與作用愈發顯得重要。
一、中國國家文化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不同文化類型之間的相互交流、沖突、滲透及融合,構成了生機勃勃的國際文化發展圖景,但是,在不同文化的交互作用過程中,也有個別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西方國家為了達到經濟和政治上的目的,不斷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形成了日益嚴重的“文化帝國主義”傾向。它們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本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以損害本土文化為手段,圖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新的方式延續和強化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對全世界的控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由于在文化、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國家利益等諸多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分歧,自然而然地成為某些霸權主義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和文化顛覆的主要目標之一。這就決定了中國在新世紀必然面臨來自外部的嚴峻的文化安全挑戰和威脅,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和“文明沖突論”,為西方文化擴張尋求理論依據,惡化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外部環境。
1992年9月15日《亞洲研究》上刊登了羅斯?芒羅的文章《正在覺醒的龍——在亞洲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該文從政治到經濟、從軍事到外交等等方面,論述了中國對亞洲和平與利益所構成的“威脅”,并以此警告美國防范這個遠隔重洋的“充滿活力、熱氣騰騰的國家”,由此成為“中國威脅論”的肇端。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亨廷頓教授提出“文明沖突論”與之遙相呼應。他認為在后冷戰時代的新世界中,沖突的根源主要將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和經濟的,作為儒教文明主要代表的中國是西方最大的威脅之一。在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的背后,深深隱藏著的是美國妄圖建立文化霸權的“傳教士”心態,以及惡化中國文化安全外部環境,達到遏制中國的企圖。
2.憑借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優勢,運用各種手段向中國推銷西方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妄圖通過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最終達到對中國的“和平演變”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利用一切手段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滲透。西方一些理論家指出,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不同意識形態國家進行文化滲透是最有力的進攻。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西方利用一切手段大力宣揚西方的一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近似強制的方式加強文化滲透和文化輸出。推行以“西方中心主義”為基礎的各種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宣揚西方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用似是而非的“人權”、“自由”、“民主”、“平等”概念,否定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現實地實現真正屬于人民的人權、自由、民主、平等的努力。目的就是要搞亂我們的思想,破壞我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消解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西方反華勢力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雜志等文化產品的輸出,公開或隱蔽地推銷其社會政治理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并充分利用其網絡優勢,通過網絡這只無形的手,以網絡所特有的穿透力突破傳統的國家概念和框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傳統的語言交流規則和動作方式。
西方文化的擴張和滲透,對我國的文化安全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威脅。中華民族的特性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情結已經有弱化的狀況和趨勢,一些人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和人生目標,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發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扭曲錯位。這將導致中華民族的文化混亂,使傳統文化、道德準則受到強烈沖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必須學會積極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應對措施。
二、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選擇權是其文化主權的象征,也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國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意識形態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固守原有的意識形態,必然被時代所淘汰。喪失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國家的主權就會受到威脅。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結合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并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面向未來、正確應對全球化的指導思想。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形態,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的文化產業壁壘不斷被打破。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外國的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越來越多的涌向中國,西方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上的優勢,不斷的向我國輸入大量的精神文化產品、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等等。我們要保護好我國的文化市場,抵御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蝕,就必須大力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并通過文化市場將文化產品最大限度的推向民眾,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于炳貴,郝良華.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
[2]李際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思考.中國軍事科學.
[3]王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思考.國防大學學報,2007,(1).
[4]張建英,袁紅剛.對我國文化安全戰略的幾點思考.國防大學學報,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