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群
鄉村版的時間是鄉村里的人事變遷。他是父親、祖父、祖父的祖父,是兒子、孫子、孫子的孫子,是變遷的村莊、田地、山林、溪河、路橋,是日月星辰、風霜雨雪留下的記號,是生老病死,是饑寒溫飽,是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希望。他雖然也有上得書的名字:從前、眼下和往后,但鄉里人卻總愛這樣說他:在我爺爺的爺爺的手上,走日本那年,山凹大田還沒開出來那會,新屋院子山娃結婚的時候,老鐘叔生病那陣,等我兒子大學畢業以后……
鄉村版的時間是自古傳承的農事節氣。鄉里人的老祖先將老天爺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用犁耙一一記錄在土地上,年復一年形成了清晰的二十四道重復的坎,一道坎就是一個節氣。于是,鄉村版的時間里就有了穿著樸素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成員,讓人顧名思義,像鄉里人簡單直率;于是,鄉村版的時間里也有了精心裝扮的小滿、芒種、驚蜇、清明等成員,令人浮想聯翩,像藝術人文雅含蓄。世世代代的鄉里人一心一意順著這二十四個節氣,開荒燒畬、平地整土、蒔田打耙、繁衍生息,從無懷疑。
鄉村版的時間是或忙或閑的生存狀態。臉朝黃土背朝天,“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就叫忙;“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除了吃喝拉撒睡還是吃喝拉撒睡,這就叫閑。忙時,叫人使勁,叫人流汗,叫人振作;閑時,卻讓人無聊,讓人憋悶,讓人萎靡。鄉村版的時間最難捱的不是忙時,而是閑時。鄉里人每至長長的閑時就會在屋檐下的竹椅上獨自躺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流云,數數屋角的農具。然后,將鋤頭、釘耙、禾鐮、斧子和柴刀等一應鐵具一肩扛了,徑直走向爐火通紅的鐵匠鋪。他們管這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喜走捷徑的人和追名逐利的人往往會在鄉村漫漫的閑時里迷失掉自己。只有耐得住寂寞和經得住苦難的人,才能自由自在地打發這鄉村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