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宏
在沙特阿拉伯,傳統與現代沒有紛爭,它們有自己的相處方式。
傳統與現代之門
在利雅德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一降落,霎時讓人感到沙特阿拉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除了在出口處熙來熙往的穿著雪白亮麗阿拉伯紗的男男女女,更讓你屏息凝神的是眼前這個超現代化的機場——伊斯蘭建筑的標志與杰作。
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這個機場從一個醒目且具有未來風格的網格球頂下延伸出來,與一個足足可容5,000名朝圣者的六邊形清真寺相連。寺外還有可容納4,000人的庭院。整座建筑耗資超過32億美元,歷經10多年才竣工。得益于石油的巨額收入,沙特政府得以實施如此宏大的發展工程。這種現代的高感設計與傳統的廣闊空間的融合不但讓初來乍到的游客可以在此小憩,還可以在此祈禱,這無疑讓他們驚奇萬分!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就是通往保守與現代并立的這個國度的大門。
保守國度里的現代生活
自2004年機場對游客開放以來,沙特就已讓游客對固有觀念做出挑戰。與媒體通常僅限于對其缺乏民權的反面報道相比,這里要復雜得多。想去那里并非易事:若非穆斯林,通常都需要一個當地贊助商,或一個有名的旅行社或導游。可一旦到了那里,就會受到沙特人民熱烈的歡迎。你會發現,雖然沙特社會非常傳統,保守,有時甚至是專制——但在美感方面它卻異常地現代。
這種對立尤其體現在沙特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利雅德上。初來這里的游客定會為壯闊的自然景觀與不甘示弱的現代風格的并立而驚嘆——無垠的沙漠簇擁著璀璨的燈光,燈光映射下美輪美奐的45層的王國中心大廈及44層的法薩麗大廈高高并立,將沙特推上了時尚的最前端。受伊斯蘭教極度保守的一支——瓦哈比教派的宗教傳統影響,沙特對于這些空間如何利用有著嚴格限制。最明顯的就是音樂不允許在公眾場合播放。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社交場合卻更像是精心制作的場景和道具布置。在王國中心大廳里,只能聽到人們的說話聲與高跟鞋的滴答聲混合,沒有動聽的背景音樂。在利雅德,婦女既不允許開車,也不許與非家庭成員的男性交往。但這個城市最令人震驚的是市民的高雅博學。他們首先利用石油經濟充實自己的賬戶,然后帶著這些殷實的賬戶云游四海,受教育,從商,游玩。待到他們從像孟買,倫敦,巴黎這樣的城市歸來,自然也就把歐美和東方人的品味帶來了。
時尚包裝下的傳統
為了滿足保守顧客們對時尚的追求,利雅德的大部分商店都提供混合風格的國際知名品牌,比如古馳的包加上阿瑪尼的刺繡長袍。在沙特,你能看到與巴黎的科萊特,米蘭的酷絲酷姆十號齊名的時裝店,擁有來自全球范圍內的前沿品牌。許多世界知名時裝設計師與團體都為沙特女性設計適合她們需求的阿拉伯長袍和長版“短裙”。大部分人都認為海灣婦女從頭到腳打扮都一樣,但實際上她們比人們想象中的更富有,更精明,更時尚。
傳統與現代的對立在沙特餐館也可見一斑。吃飯一直以來都是沙特的娛樂方式,一餐有很多道菜,一頓飯可以吃到深夜。位于法薩麗大廈頂端紅木酒店的全球餐廳提供多款糅合中東和西方風味的佳肴,成為中東與西方結合的典范。餐廳如同懸在空中的一個玻璃球,可以從球內環視四周,是伊斯蘭建筑的另一壯舉!然而像利雅德的許多建筑奇跡一樣,全球餐廳內常有這樣的場景:有人從水晶玻璃杯中呷一口美味無酒精的雞尾酒時。他的家人會讓他壓低聲音;穿著罩袍的婦女把一片鵝肝悄悄滑到面紗后,吃進嘴里。
沙特不祟尚享樂主義。向往能夠瘋狂購物,享受日光浴和品味泳池邊雞尾酒假日的旅客最好去往迪拜。婦女在難以忍受的烈日下既不能打車,也不能穿太陽裙。但正是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并立讓沙特之旅更具挑戰性。沙特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匯合后現代美國建筑特征,當代法國烹飪風格和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主義的地方。這儼然證明了對“活在當代世界”定義絕不僅僅拘泥于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