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傅 淶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俄羅斯計劃在北極建設一組浮動核電站,用于開采北極圈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解決因殘酷氣候環境帶來的開采供電難題。但“俄羅斯武器網”稱,此舉遭到西方環保團體的批評和警告,而且勢將掀起周邊國家針對北極資源的新一輪爭奪戰。
俄新網5月4日援引英國《衛報》的報道稱,俄第一座標準浮動式核電站將于明年建設完成,此外還決定再建另外4座浮動核電站。俄紐帶新聞網稱,盡管俄羅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能源大國,遼闊的疆域和偏遠地區的特殊氣候條件卻嚴重制約了國內電網的覆蓋率,俄決定通過建造水上浮動核電站解決俄北部偏遠地區的供電問題。
這是世界上首座浮動式核電站,建在一艘長144米、寬30米的巨輪上,其中包括兩個核反應堆和安全保障系統及電力和熱力配送系統。整個浮動核電站的造價約為3億美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0年,可為一個20萬人口的小城市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這種新型浮動式核電站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建設周期短,而且能夠在任何水域沿岸停泊,使用靈活便捷,對北極和遠東等嚴寒地區的惡劣氣候條件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但北歐環境保護組織譴責俄羅斯的這一舉動,認為浮動核電站極具風險。核反應堆產生的放射性元素必將影響脆弱的北極圈環境生態,警告“一旦發生意外,將不可收拾”。綠色和平組織在俄羅斯分支機構負責人布洛科夫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計劃。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安全和保護措施,這會成為一枚漂浮的核彈。”環保組織還擔心,如果有船與核電站發生碰撞,核廢料就可能泄漏到海里去。西方一些專家還警告稱,海上浮動核電站比陸地核電站更危險,“風暴有可能破壞正在運行的核反應堆,使切爾諾貝利慘案重演”。
但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負責人稱,海上核電站使用的核反應堆經受過安全考驗,其性能甚至可以抵御包括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目前已有將近20多個國家對俄羅斯建設浮動核電站項目感興趣。▲
環球時報20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