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劉淑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上頜埋伏恒切牙的臨床診斷、分類和正畸矯治。方法 應用三維定位診斷法分類,對15例兒童上頜埋伏恒切牙,進行不同方法矯治,并總結其矯治效果。結果 10例患牙采取減阻助萌開窗牽引、直絲矯治技術使其萌出到正常位置,牙釉質發育基本正常,牙髓活力正常、牙周無異常、牙齦形態良好,去除固定矯治器后,均建立了良好咬合關系,治療時間平均為8~17個月。結論 早期正確診斷兒童上頜埋伏恒切牙及應用恰當的矯治方法是獲得良好咬合關系的關鍵。
【關鍵詞】 恒切牙;埋伏;正畸矯治
兒童上頜恒切牙埋伏阻生在臨床上較少見,其發病率為0.06%~0.2%[1],多由于乳牙外傷、乳牙滯留、多生牙等導致萌出間隙不足、萌出道異常、萌出位置異常[2,3]。其長時間缺失嚴重影響患兒正常咬合關系的建立,進而影響其美觀、發音甚至心理健康,故應盡量早期矯治,替牙早期進行位為最佳矯治時機[4,5]。本研究總結了15例替牙期兒童上頜恒切牙埋伏阻生的診斷和矯治方法。其中10例患牙采取減阻助萌、開窗牽引聯合直絲弓矯治法進行恰當的導萌、助萌,使其萌出到位,結果牙釉質發育基本正常,牙髓活力正常、牙周無異常、牙齦形態良好,患者去除固定矯治器后,均建立了良好咬合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男9例,女6例,年齡7~13歲,左側上頜中切牙6個,左側上頜側切牙2個,右側上頜中切牙5個,右側上頜側切牙2個,均為單側阻生。
1.2 臨床診斷、分類和矯治方法
1.2.1 正位阻生5例 全部拍攝曲面斷層片,其中3例加拍前牙咬合片,矯治方法采用減阻助萌法4例,開窗牽引1例:常規局麻,翻瓣暴露切牙冠,止血后直接粘接舌側扣,縫合黏骨膜,縫合創口,一周后拆線,用直絲弓矯治使其萌出到正常位置。
1.2.2 唇側、腭側斜位阻生7例 全部拍攝曲面斷層片,全部加拍前牙咬合片,5例拍攝螺旋CT片,采用開窗牽引法5例, 應用直絲弓矯治法使其萌出到正常位置;拔除2例,1例拔除后關閉間隙利用側切牙全冠替代中切牙,1例制作活動義齒式缺隙保持器保留間隙,待成年后行固定修復。
1.2.3 完全水平阻生1例,冠根倒置1例,鼻底下斜位阻生1例,全部拍攝曲面斷層片,前牙咬合片及螺旋CT片,矯治方法:全部拔除后制作活動義齒式缺隙保持器保留間隙,待成年后行固定修復。
2 結果
由于多生牙或乳牙滯留導致切牙埋伏的患兒采用減阻助萌法,拔除多生牙或乳牙2~3周后,埋伏牙即自行破齦萌出。應用開窗牽引法患者10例牽引到正常位置并建立正常咬合關系,治療時間8~7個月;患牙萌出到位、牙釉質發育基本正常,牙髓活力正常、牙周無異常、牙齦形態良好;5例拔除埋伏牙的患者中,1例固定矯治后,中線正,利用側切牙全冠修復代替中切牙;另4例擴張缺牙間隙基本與對側牙等寬,戴用活動義齒式缺隙保持器保留間隙,待成年后行固定修復。
3 討論
3.1 正確診斷與矯治時機 對兒童上頜恒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確診斷十分關鍵,除臨床檢查外,診斷主要依靠X線片定位:曲面斷層片、前牙咬合片及螺旋CT片。對難以準確定位的,拍攝螺旋CT片非常必要。本組8例牙根形態不清,或與周圍鄰接關系不清者加拍螺旋CT片。通過三維重建獲得立體圖像,能夠清楚反映患牙的牙體形態及位置和鄰接關系,為治療提供準確依據。重要的是通過螺旋CT可以對一些無法用正畸法牽出的患者提前診斷,直接拔除,避免了誤診誤治為患者帶來的不必要痛苦。正位阻生牙診斷比較容易,均未拍CT片,斜位阻生牙和完全水平阻生牙對診斷精確度要求較高,冠根倒置牙多伴根尖畸形彎曲,診斷難度大,80%加拍CT片進行精確診斷;另外掌握臨床矯治時機,替牙期兒童頜骨發育正值旺盛期此時進行正畸矯治能夠減短療程,本組病例平均治療時間為8~17個月。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患兒的牙槽骨改建和修復更容易,對矯治效果非常重要。
3.2 根據不同診斷分類選擇恰當矯治方法
3.2.1 因乳牙滯留、多生牙等導致的萌出道障礙引起的正位埋伏牙,可于替牙早期盡早減阻助萌。臨床發現此時這類患牙牙根發育基本正常,根尖孔尚未形成,仍具有較大的萌出潛力,在去除冠方阻力、獲得有效間隙之后,多數在兩周左右可部分萌出或全部自然萌出[6]。
3.2.2 牙根發育基本正常、根尖孔已形成、萌出方向偏斜不嚴重、位置偏移不嚴重、傾斜扭轉較輕、對鄰牙無損傷的埋伏牙,如正位、唇側斜位、水平位等,需開窗牽引。臨床發現封閉式開窗牽引效果好。開窗粘貼牽引裝置后重新縫合黏骨膜,可以保證牙齒牽出后牙周健康,牙齦位置接近正常,形態美觀。同時牽引力量應采用持續輕力(30-50 g),以免刺激牙髓、損傷牙周、附著齦喪失、齦退縮等。牽引力方向應及時調整,使其牙尖自牙槽嵴頂萌出。
3.2.3 牙齒發育正常,但冠根傾斜、扭轉較嚴重,或位置嚴重異常的埋伏切牙(如冠根倒置、位置過低或偏腭側者),可嘗試開窗牽引。手術暴露阻生牙冠的任何一部分,粘托槽并牽引,牽出骨后,重新粘托槽定位牙冠,有學者[7]研究報告切牙整體控根腭側移位難度較大,臨床發現此類患牙牽引難度大,成功率較低。本組病例牽引過程中加拍X線片,觀察牙齒移動情況,當確定無法牽出時,及早拔除,以防損傷鄰牙,增加患者痛苦。
3.2.4 形態發育嚴重異常(如牙根過短、嚴重彎曲)、嚴重異位(如位置緊靠鼻底下,或過于偏腭側,冠根完全倒置等)、已發生病變(周圍骨粘連等)或已經傷及鄰牙的埋伏阻生牙,確定無法保留的應盡快拔除。作無謂的嘗試只會增加對鄰牙的傷害和患者的痛苦。本組中5例埋伏牙直接拔除的患者均拍CT片強化定位,以防誤拔。拔除患牙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拔牙間隙的關閉或保留, 5例拔除患者中1例關閉了拔牙間隙以側切牙替代中切牙,4例保持間隙者待成年后行固定修復。
參 考 文 獻
[1] Witsenburg B,Boering G.Eruption of impacted permanent upper incisors removal of supernumerary teeth。Int J Oral Surg ,1981,10(6):423-431.
[2] Peck S,Peck L.Classification of maxillary tooth transposition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5,107:505-517
[3] Jacoby H.The etiology of maxillary canine impactions.Am J Orthod,1983,84(2):125-132.
[4] Crawford LB.Impacte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in mixed dentition treatment.Am J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7,112(1):1-7.
[5] Tanaka E,Watanabe M,Nagaoka K,et al.Orthodontic traction of an impacted maxillary cebtrak incisor.J Clin Orthod,2001,35(6):375-378.
[6] 丁寅,口腔正畸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1997:126-127.
[7] Shapira Y,Kuftinec MM.A uniqu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maxillary canine-lateral incisor transposition.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119(5):5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