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運 于 力 王瑞敏 孫俊華 趙育潔
冠心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心絞痛是危害患者的常見疾病。目前采用藥物、介入、手術三種治療手段。有相當多的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CAG)證實為多支血管病變,不宜行PCI或CABG治療,在給予藥物治療基礎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效果不佳,胸痛頻繁發作。筆者在藥物綜合治療基礎上加服腦心通膠囊和國產氯吡格雷(泰嘉),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ACEI類及抗凝劑治療2~4周,臨床癥狀控制欠佳,反復胸痛,行CAG證實為冠狀動脈多支病變,不宜或因經濟原因未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治療組(50例)。治療組在上述基礎治療上加服腦心通和氯吡格雷。治療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52~85歲,平均(63.5±6.4)歲。合并高血壓病30例,合并糖尿病22例 。對照組:男34例 ,女16例,年齡50~82歲,平均(62.9±6.2)歲。合并高血壓28例,糖尿病24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合并癥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 給藥方法 采用隨機分組給藥,所有患者均正規應用阿斯匹林、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ACEI和低分子肝素,治療組加服腦心通膠囊,3粒每日兩次,療程2月,氯吡格雷(泰嘉)50 mg,1次/d,療程2月,兩組所有病例均治療前后進行病情評估,即癥狀、體征、藥物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價
1.3.1 心絞痛分級 根據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分類標準I級: 一般體力活動(如步行和登樓)不受限,僅在強,快或長時間勞力時發生心絞痛。II級:一般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快步、飯后、寒冷或刮風中、精神應急或醒后數小時內步行或登樓;步行兩個街區以上,登樓1樓以上和爬山,均引起心絞痛。III級:一般體力活動明顯受限,步行1~2個街區,登樓一層引起心絞痛。Ⅳ級:一切體力活動都引起不適,靜息時可發生心絞痛。
1.3.2 臨床癥狀評估 顯效:心絞痛完全控制或心絞痛分級改善≥2級。有效:心絞痛改善1級。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3.3 心電圖療效 顯效:靜息心電圖缺血性改變恢復正常;有效:心電圖缺血性ST段下降治療后回升1.0 mm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導聯的倒置T波變淺達50%以上或T波有平坦轉為直立;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者。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采用卡方檢驗,兩組療效比較用Ridit檢驗,不良反應作自身對比和組間對比,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見表1。

2.2 心電圖療效 兩組治療后對缺血性靜息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2。

2.3 兩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見表3。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惡心,腹脹,食欲下降4例,囑飯后服用并加嗎丁啉后癥狀緩解完成治療。所有病例治療前后血壓、血糖、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均無異常變化。

治療組復發性心絞痛,心力衰竭,需再次住院的發生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腦卒中也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老齡化人口的增長,我國冠心病發生率逐年增高,心絞痛威脅大眾健康,現階段我國經濟水平不高,在選擇昂貴的介入或手術治療,會面臨資金短缺和困擾,且有相當多的患者經CAG證實為三只血管病變,不宜行介入或手術治療,采用強化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效果欠佳,癥狀頻繁發作,仍表現Ⅲ~Ⅳ級性絞痛,這類嚴重的冠心病患者被M.B Leon稱之為 “無希望的患者-No HopePatients”腦心通膠囊是依據中醫理論研制的復方制劑,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其組方中內含水蛭、地龍、全蝎等蟲類藥物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川芎、丹參、紅花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已有較多的臨床研究[1,2,3]證實腦心通具有抗凝降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進血管再生等作用,在冠心病治療中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氯吡格雷(泰嘉)是一種新型的抗血小板藥物,通過抑制 腺苷酸環化酶而抑制血小板,起效快,口服劑量2 h即可發揮抗血小板作用[4]。
本研究治療組復發性心絞痛,心力衰竭,需再次住院的發生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腦卒中也低于對照組。腦心通與氯吡格雷聯合為嚴重冠狀動脈病變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措施,減少痛苦,減少費用,且無明顯副反應。
參 考 文 獻
[1] 龐春芬,李治.步長腦心通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00例. 醫藥論壇雜志,2004,1:36-38.
[2] 楊君玲.步長腦心通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0例報告. 山東醫藥,2004,23:54-55.
[3] 史小樂,黃高忠.步長腦心通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2:78.
[4] 楊新春,李延輝.現代心血管藥物與臨床.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