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榮
精神分裂癥需長期服藥,而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起女性患者月經失調、甚至閉經,這是藥物對神經內分泌的不良作用,其中以傳統的抗精神病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中的利培酮較容易引起,這給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困難[1-2]。為消除長期服藥的不良反應,2008年1~12月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58例,用利培酮、氯氮平與消遙丸聯合治療,觀察其療效及副作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住院和門診患者12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3]。病前均有月經來潮,周期正常,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總分>36分。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8例,平均年齡(32.68±9.83)歲,平均病程(42±3.52)個月;對照組62例,平均年齡(30.95±9.22)歲,平均病程(43±2.6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晚兩次口服給藥,療程12周。治療組選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同時加用消遙丸治療,利培酮從1~2 mg/d加到2~4 mg/d,氯氮平從12.5~25 mg/d加到25~150 mg/d,消遙丸每次8 g,每天2次口服。對照組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療,劑量及服法同治療組。觀察治療前和治療后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兩組病例在治療前、治療后均做肝、腎功能、心腦電圖、尿常規檢查、血常規,每2周查1次。觀察治療前、治療后的BPRS和副反應。經過12周的治療后,按療效判斷標準評價顯效(痊愈+顯好)、好轉和無效。
2 結果
2.1 BPRS量表評分 治療組治療前(51.6±8.02)分,治療后(29.8±5.94)分,t=14.48,P<0.001;對照組治療前(51.0±8.29)分,治療后(30.10±6.57)分,t=15.48,P<0.001。兩組治療前后BPRS總分比較P>0.05。
2.2 臨床療效 治療組顯效43例、好轉13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42例、好轉18例、無效2例。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錐體外系反應(EPS)10例、頭痛2例、便秘6例、流涎7例、心動過速11例、體質量增加6例、月經失調2例;在對照組中,EPS 12例、頭痛2例、便秘6例、流涎6例、心動過速10例、體質量增加25例、月經失調19例。其中EPS、頭痛、便秘、流涎、心動過速經χ2檢驗,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體質量增加及月經失調,治療組比對照組低,P<0.05,在月經失調病例中,均是月經量減少或周期延長。
3 討論
隨著精神分裂癥發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后出現的月經失調,直接影響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阻礙治療的順利進行。根據中醫理論,肝藏血、脾統血、肝脾不調可影響月經,而中藥消遙丸的成分為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薄荷。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為主藥,佐少許薄荷,增加疏肝解郁之功;肝郁易致血虛,故配以當歸、白芍以養血柔肝;肝郁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故再加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和中。諸藥組合成為疏肝解郁營養血之方,是治療月經不調的常用方,配以抗精神病藥物應用,以期減少月經不調副反應的發生。本組病例試用消遙丸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結果月經失調不良反應明顯減少,同時抗精神病的藥效并不受影響,加之,該丸劑使用方便,經濟便宜,故是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又一可選用方案[4]。
參 考 文 獻
[1] 彭昌孝.精神藥物引起泌乳和閉經.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02,(5):314.
[2] 楊勇超,馬中華,安湘雨,等. 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月經狀況觀察.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4,(5):299.
[3]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6.
[4] 夏鎮夷. 精神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