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元 冷麗華
宮腔粘連(IUA)又稱Asherman綜合征[1]。此綜合征繼發(fā)于宮腔內創(chuàng)傷性手術。大多數系人工流產術后的一種近期并發(fā)癥。宮頸及宮腔內粘連的發(fā)生率近年有增高趨勢。宮腔內粘連的發(fā)生率,據報告為1.37%。
1 病因與臨床表現
1.1 病因 手術創(chuàng)傷和術后感染。人工流產術中擴宮,刮匙或吸頭過度銳利,胚胎排出后負壓過高或過度吸刮及IUD嵌頓、斷裂致宮頸管、內膜損傷及感染而造成[2]。也可因藥物流產后,絨毛組織雖排出,但蛻膜組織長期殘留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引起長時間的流血,繼發(fā)宮內感染。
1.2臨床表現 ①閉經(或月經過少):人工流產術后閉經或月經量顯著減少(少于平時月經量1/2或2/3)。宮腔完全粘連者出現的閉經,使用雌、孕激素治療無效;宮腔部分或輕度粘連者,月經周期可正常,但月經量稀少;②腹痛:一般多發(fā)生在人工流產術或刮宮術后1個月左右。突發(fā)的腹痛或周期性下腹痛或有子宮增大,積血者,應考慮有宮頸粘連。經擴宮術后流出陳舊性血液,癥狀和體征可明顯好轉。
2 宮頸、宮腔粘連的診斷標準
參照文獻[3-5]:①有宮腔負壓吸引或刮宮史、取節(jié)育器等手術史。次數越多,發(fā)病率越高;②宮腔粘連:月經量過少(部分粘連)或閉經(完全性粘連),周期性腹痛。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HSG)。按其粘連部位可分為中央型粘連(粘連帶在宮腔前、后壁),周圍型粘連(粘連帶在子宮底、峽部及側壁)和混合型粘連,其HSG圖像表現為:完全性粘連-宮腔體積顯著縮小,約黃豆大;中央型粘連-宮腔內有一個或多個輪廓清晰,邊緣銳利,形態(tài)異常,不規(guī)則的充盈缺損影;周圍型粘連-宮腔邊緣呈鋸齒狀和鼠咬狀等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充盈缺損陰影;混合型粘連-宮腔中間和邊緣充盈缺損陰影同時存在。B超檢查:宮腔部分粘連B超可見子宮內膜菲?。?~5 mm),回聲不連續(xù)或宮腔積血。宮腔完全性粘連B超檢查可見子宮3徑變小,內膜線不連續(xù),內膜厚度<2 mm,與周圍肌層分界不清,粘連部位的子宮內膜“三線征”消失,宮腔無積液。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排除早孕,異位妊娠,盆腔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子宮性閉經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即可診斷。
3 宮頸、宮腔粘連的治療和預防
其處理原則包括手術分離,促進子宮內膜生長,防止再粘連。
3.1 常規(guī)處理方法 先用探針進入宮頸管,慢慢分離,并探入子宮腔,可有陳舊性暗紅色的粘稠血流出,探針在宮腔內前后左右擺動,分離粘連部分,再以宮頸擴張器依次擴至6-7號。隔日1次,每個月經周期2次,4次為1個療程。術后均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2 其他方法 用宮腔鏡手術治療,細小和中等的粘連通常在子宮頸擴張和子宮膨脹過程中分開,余下的較厚的粘連用半剛性宮腔鏡剪刀剪開[6]。肖中蘇等報道,應用自制水囊擴張分離宮頸宮腔粘連,用10號導尿管插入避孕套,制成小水囊置于宮腔,注入生理鹽水6~8 ml,注藥時應緩慢,逐步加壓,并自然回縮,一縮一張,反復15~20次,持續(xù)時間20 min。宮腔注藥量以患者腹痛能忍受為度(開始時注入1~3 ml,逐步加至6~8 ml)。隔日1 次,連續(xù)3次為1個療程。術后靜脈滴注甲硝唑等抗感染,常規(guī)口服乙烯雌酚片1 mg,1次/d,服用7 d。結果152例接受治療者,109例治愈,36例好轉,7例無改善。用水囊分離粘連時,可反復將充盈的水囊向下牽拉,推剝粘連。水囊擴宮術后予以抗感染,雌激素治療,促進子宮內膜修復。
3.3 預防 手術操作應規(guī)范,擴宮頸要按號逐一擴張,不可粗暴反復通過;選擇合適的吸管,負壓合適,吸刮子宮不能過度,吸頭進出宮頸管時不能帶負壓。宮頸管內不應作吸刮(分段診刮除外),應盡量減少進出宮腔的次數,縮短手術時間。鉗夾妊娠產物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損傷子宮肌壁;有感染因素存在時應給予抗生素。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71.
[2] 陳學煌.節(jié)育術與慢性盆腔疼痛.實用婦產科雜志,1998,14(6):292.
[3] 潘秀蘭.宮頸宮腔粘連癥的診斷和治療.邯鄲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2,15(3):372.
[4] 羅麗蘭. 不孕與不育.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77-479.
[5] 李盛蒲.子宮輸卵管造影對宮腔粘連的診斷價值.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3,13(5):97-99.
[6] 紀新強.婦科手術圖譜.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