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禹
【關鍵詞】糖尿病足; 護理; 糖尿病足; 預防和控制
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是合并周圍神經、大血管、微血管病變,血糖控制不良等,一旦足部有微小創傷很容易發生潰瘍,如愈合不良,則導致壞疽甚至截肢。因此,重視糖尿病足部的護理與健康教育,對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預防
糖尿病患者要做到:①每日檢查足部有無損傷、擦傷、水皰、腫脹、潰瘍、感染等;足部皮膚的溫度、顏色,趾甲有無異常;每日以38℃~40℃溫水洗腳,用軟毛巾吸干趾縫見水分,毛巾選用白色為宜,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血跡或者膿跡,皮膚干燥涂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涂抹與趾縫間。②禁止赤足行走;不用熱水袋、暖腳壺等熱源暖腳;不自行處理足部疾患。
2 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鞋襪。范麗鳳等[1]對53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有1/3以上的患者缺乏選擇、穿著合適的鞋襪的相關知識。糖尿病教育中要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鞋襪。選擇圓頭、厚底、系鞋帶、面料柔軟、透氣性好的鞋子,鞋子不能過緊或過松,鞋子的長度要比患者的足大1 cm,鞋的寬度依跖趾關節寬度大小而定,高度應該使足趾有一定的空間,要讓患者處于站立位來評估,最好選擇下午或傍晚時購鞋。避免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足跟的涼鞋。新鞋要試穿1~2 h,適應后再逐漸增加穿著時間。每次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有無沙石粒釘子硬幣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破潰。最好有兩雙鞋更換,以便鞋內保持干燥。穿著合適的鞋子對足潰瘍的預防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教育中要加強患者對選擇鞋重要性的認識,運用保護性鞋子、襪子為教具,給予相關知識的具體化、形象化教育與指導,以增強教育效果。
襪子吸水性、透氣性要好,選擇松軟的棉線、羊毛襪,忌尼龍襪,不要太小或太大,襪腰口要寬松,襪子的內部接縫不能太粗糙,無破洞,不要穿有松緊帶的襪子。每日要換洗,更不要穿不平整的襪子,以防腳受壓,影響足部的血液循環。
指導修剪趾甲的方法。剪趾甲要小心,按時并在泡腳后趾甲變軟時修剪。剪趾甲時不能太靠近皮膚以免損傷甲溝皮膚而導致感染,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靠近皮膚,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水平即可。有腳墊的患者不要自己用剪刀削挖,要請專業人員處理。
3 護理措施
3.1 促進足部末梢的血液循環 按摩足部。每天早、中、晚各1次,30 min/次,動作輕柔,從趾尖開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環明顯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復[2]。
3.2 指導患者做足部運動 運動療法能使患者異常糖代謝狀態得到改善,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加強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具體方法:平臥,抬高患肢45°,維持2 min,足下垂2 min,平放2~5 min,反復5~10次。足部及趾向上、下、內、外運動10~20次,早晚各約10 min[3],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
3.3 嚴格控制血糖 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周圍神經營養障礙而變形,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復小損傷是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的誘因。因此,嚴格控制血糖,阻止或延緩周圍血管病變的發展,對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生率和致殘率有重要意義。
3.4 飲食療法的指導 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要讓患者懂得飲食療法的重要性。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一份飲食計劃,循序漸進地控制飲食。讓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補足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禁食含糖高的糖類及高膽固醇的食物,盡量減少外出飲食或參加宴會。根據患者血糖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水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哪種食品或水果是不能吃的,關鍵是限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控制飲食,保持標準體質量對治療遠期目標和預防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3.5 運動療法 運動可以消耗葡萄糖。運動初期消耗肌肉與肝臟儲備的糖元作為能源,運動后的肌肉和肝臟又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變成糖元儲存起來。中等量的運動后血糖下降可持續十幾個小時。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了胰島素的抵抗,從而改善了糖代謝。運動原則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①選擇空氣新鮮路面平整運動場地。②運動時間以飯后1 h運動較為合適。③運動量至少每周4次以上,每次30~60 min,以運動后有微出汗,輕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消失,次日體力充沛,為運動量適度。
4 小結
目前,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趨勢,糖尿病的群體也逐漸擴大。通過合理的足部護理預防措施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以達到預防糖尿病足的目的,降低截肢率。
參 考 文 獻
[1] 范麗鳳,張小群,郝建玲,等. 530例糖尿病患者對選擇、穿著合適鞋襪知識了解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10-12.
[2] 曹宏偉,張希榮,王艷紅,等.涌泉照射與按摩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針灸臨床雜志,2001,17(6):35.
[3] 張蜀平,陸菊明.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機制研究的若干進展.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1996,16(4):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