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霞
【關鍵詞】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兒;護理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以下簡稱室上速)是由心房或房室交界處異位興奮灶快速釋放沖動所產生的一種心律失常,若不及時治療易致心力衰竭[1],其發生率僅為1/25000,嬰兒發病則更少見[2]。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 依蘭縣人民醫院收治16例室上速的嬰兒,經積極救治,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齡11 d~10歲。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11例,占68.8%;預激綜合征3例,占18.8%;束支傳導阻滯2例,占12.5%。發作時間0.5~8 h,平均2.1 h。就診后常規予心電圖檢查,均符合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診斷。
1.2 臨床表現 嬰幼兒發作時表現為面色蒼白、口周發紺、氣促、哭吵不安,拒乳;年長兒表現為胸悶、心悸、頭暈、面色蒼白。
2 護理體會
2.1 心理護理 該病起病急,表現為突然發作、突然終止,患兒缺乏思想準備,易引起恐慌、緊張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會使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增多,心臟竇房結及異位點自律性增高,從而加重心律失常,增加轉復難度。護理人員應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消除患兒的不良情緒,勸導其臥床休息、配合搶救。
2.2 低血壓的預防 室上速發作及轉律時可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易引起一過性低血壓,應嚴密監測血壓的動態變化,并觀察皮膚溫濕度,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及早發現休克的前驅癥狀。
2.3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該病臨床表現多樣,但心率快而規則是其主要特點,可達230~300次/min,結合心電圖或心電監護可確診。本組患兒有拒奶、嘔吐、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咳嗽等,聽診心率200~240次/min,律齊,無心臟擴大及心衰體征。因此,一旦懷疑該病,即予床邊心電監護,監測心律、波形、心率、血壓和呼吸頻率、節律的變化,評估患兒反應、面色、末梢循環的變化,動態觀察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及時作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心輸出量改變,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
2.4 觀察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復律應在嚴密心電監護下進行,備齊搶救藥品器械如復蘇皮囊和腎上腺素,有主管醫生在場。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反應變化和心電監護儀上心率的變化,尤其注意停搏時患兒的全身反應和用藥效果。由于監護儀顯示的心跳聲音與報警有15 s的時間差,注意調高監護儀的心跳聲音,以便在復律的第一時間聽到。為分散患兒不適感,可給予溫柔的撫摸。復律后繼續嚴密觀察心率、心律以及生命體征變化,并詳細記錄,尤其是血壓。心律平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優點是起效較快、療效高、復律率高。西地蘭為復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傳統藥物,但即時復律率低,復律所需時間長,且西地蘭可誘發室上速[3]。本例患兒使用西地蘭時出現中毒表現。因此,西地蘭等洋地黃類強心藥物在室上速嬰兒使用時,需重視不良反應的發生。
2.5 正確應用復律藥物 復律治療的目的是終止心動過速發作,藥物復律是嬰兒室上速的主要治療手段,一般首選心律平。正確地抽取藥液,動作快速準確,嚴格劑量和注射速度是復律成功的關鍵。而抽取藥物的劑量時必須十分精確快速,我們將藥物化至35 ml,使其濃度為1 mg/ml備用。嚴格遵醫囑劑量,嚴格控制推注速度,在推注給藥過程中,醫生根據患兒的心率、心律及用藥反應,隨時調整用藥速度,一旦轉為竇性心律即停止。
3 體會
通過對16例室上速的嬰兒護理,我們體會到,嚴密的臨床觀察有助于早期發現該病,上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因素,應及時治療,也提示預防和及時控制感染可能是減少室上速發作的重要措施。室上速患兒藥物復律治療的護理重點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格掌握復律藥物劑量及用法,控制給藥速度,觀察藥物復律治療的療效,復律后繼續嚴密監測心率、心律以及生命體征變化,并詳細記錄。
參 考 文 獻
[1] 王慕狄.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0.
[2] 楊興季,王玉瑋,夏偉,等.小兒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藥物復律療效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2,20(9)∶564-565.
[3] 萬瑞香,隋忠國,李自普.兒科藥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