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萍 孫麗娟
氣性壞疽是厭氧菌感染的一種,是由梭狀芽胞桿菌所致的肌肉壞死或肌炎,因其發展急劇、預后嚴重,此類感染為一種嚴重大特異性感染。已知梭狀芽胞桿菌有多種,引起本病主要的有產氣莢膜梭菌、水腫桿菌、腐敗桿菌、溶組織桿菌等。這類細菌在人畜糞便與周圍環境中(特別是泥土中)廣泛存在,故傷后污染此菌的機會很多,但發生感染者不多,因為這類細菌戰人體內生長繁殖需具備缺氧環境。如開放性骨折伴有血管損失、擠壓傷伴有深部肌肉損失、扎止血帶時間過長或者石膏包扎過緊,鄰近肛周、會陰部位的嚴重創傷等,繼發此類感染的幾率較高[1]。主要臨床表現為患部腫脹,產氣,肌肉皮膚由紅腫到發紫發黑以致壞死,蔓延快,腐肉惡臭,極易引起嚴重大毒血癥,危機生命。本院于2005年7月,收治1例右第一楔骨開放性骨折、第Ⅱ跖骨骨折、跖跗關節脫位并產氣莢膜梭菌性壞死性筋膜炎。經過醫護人員細致觀察和精心治療護理,患者痊愈出院,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1 病例資料
患者,徐某某,男,45歲,住院號78749,因右足被車軋傷后疼痛、畸形、流血不止5個多小時,于2005年7月10日凌晨3:10就診,接診時查體:右足畸形、跖跗關節脫位,可及反常活動和骨擦感,組織末梢循環不佳足趾末梢循環不佳,足背皮膚裂傷長約10 cm。立即,在連硬麻醉下行清創縫合術,右第一楔骨復位固定術、跖跗關節復位克氏針固定術、第Ⅱ跖骨骨折內固定術,術中順利,術后給予抗炎、止血、對癥治療。7月12日15:00,患者自覺傷足疼痛,且患者發熱,體溫39℃。受損皮膚有5 cm×4 cm大小的壞死,剪除壞死皮膚有氣泡溢出,伴有惡臭的腥紅色膿汁,分泌物涂片報告有革蘭陽性粗大桿菌,伴莢膜,考慮為產氣夾膜桿菌感染,隔離患者,積極治療,觀察病情。7月15日右足壞死較重、骨外露。對癥處理,糾正離子紊亂,輸血和血漿,繼續觀察病情。7月18日,確診為氣性壞疽,逐于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創縫合、chapot關節離斷術,術中順利。術后給予抗炎止血對癥治療,每3 d換藥一次,病情平穩。住院第39天,患者右下肢皮膚還有1.0 cm×1.0 cm大小創面未愈合,考慮患者全身一般狀況較好,辦理出院,門診隨診治療。
2 護理
2.1 隔離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該病是通過接觸性傳播,為避免交叉感染,將患者安置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單位。工作人員采取標準預防,進入室內要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換藥帶手套,每次接觸患者或患者污物后應徹底清洗消毒雙手,患者用過的器械用2000 mg/L含氯消毒劑(商品名:健之素)浸泡30 min后,用黃色塑料袋密閉封裝,送高壓蒸汽滅菌,包外標記專人專用。地面、物體表面每日用500 mg/L健之素擦拭2次。空氣紫外線消毒,2次/d,30 min/次。患者傷口下鋪無菌中單,浸濕后立即更換,連同傷口更換下的敷料,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封閉,每日送焚燒爐焚燒。患者出院后,做好終末消毒,房間用2%過氧乙酸噴霧8 ml/m3,30~60 min被褥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密封送焚燒爐焚燒。截下的肢體告知患者家屬后,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封扎,送焚燒爐焚燒。
2.2 傷口的治療與護理廣泛的切開引流手術傷口,徹底清除壞死組織,換藥時使用一次性無菌中單和防水布鋪于患者傷口下,以免沖洗液污染床單位。 創面用3%過氧化氫液反復沖洗,將創面沖洗干凈,之后用艾利克濕敷,并經常更換敷料,加罩封閉傷口內持續吹氧,提高傷口局部氧濃度,全身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嚴密觀察傷口局部病情進展,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及時果斷作出截肢決定,減少或避免全身中毒癥狀的發生。
2.3 癥狀護理
2.3.1 高熱護理 患者因傷口嚴重感染,體質差,體溫波動在38 ℃左右持續了14 d,高熱時及時給予藥物及物理降溫,鼓勵患者多飲淡鹽水,及時擦干汗液,密切觀察神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尿量,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給予靜脈高營養治療,給予高糖、高蛋白易消化飲食,鼓勵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
2.3.2 疼痛護理 因傷口創面深,面積大,沖洗藥物的刺激等,換藥時給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換藥前給患者肌內注射鎮痛藥物,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疼痛,鼓勵安慰患者,動作輕柔,盡量把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
2.4 心理護理 患者因意外事件急診入院,患者原本左足跟就有畸形,現在右足又被汽車軋傷,傷腳能否保住,隔離的孤獨、疼痛、擔心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都是極大的壓力。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獲得安全感和治療疾病的信心,對疾病的轉歸影響很大的。因此,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主動關心患者,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其心里狀態,協助采取舒適臥位,給予受壓部位皮膚妥善護理。通過暗示,誘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給患者講解配合治療護理的方法,幫助其正確對待疾病,對待人生。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逐步訓練患者的自護能力。
2.5 基礎護理 患者因病情決定 ,采取仰臥位時間居多,在患者床上放一支架,避免傷口局部受壓。患者體質較差,睡海綿墊,并制作柔軟棉墊置于患者受壓部位,增加舒適感。污染后方便及時更換。鼓勵患者多進食,加強營養,提高抵抗力;被動按摩,改善患者疲勞不適;及時給予止痛劑,保證患者睡眠;指導患者肺部功能鍛煉,患者肌肉舒縮訓練,骨折肢體遠端關節訓練,預防并發癥。
4 討論
4.1 對于碾挫傷伴有嚴重傷口污染患者,要提高警惕。氣性壞疽是厭氧產氣夾膜桿菌感染的一種肌壞死或肌炎,發病時多為混合菌感染,氣性壞疽病情發展迅速,可伴嚴重毒血癥,一經確診必須就地隔離治療。
4.2 加罩封閉傷口內持續吹氧,提高傷口局部氧濃度,抑制產氣夾膜桿菌生長及外毒素的產生,進而減少壞死組織蔓延,促進創面愈合。因本院當時無高壓氧艙,所以患肢殘端用無菌塑料袋制作密封氧倉定時注氧,以提高傷口局部氧濃度,抑制厭氧菌生長。
4.3 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護理水平,便于及時了解氣性壞疽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療、護理以及預防。此類疾病較罕見,易被忽視,醫護人員及早掌握疾病臨床特點,為杜絕院內交叉感染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吳在德.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