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梅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危及產婦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監測、急救和護理,是完成“降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產科工作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超過500 ml者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來勢兇猛,如搶救不及時,可直接危及產婦的生命,是導致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產后出血是產科醫護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1 產后出血的原因
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規的原因,約占產后出血總數的75%,其他如胎盤滯留、軟產通撕裂、凝血功能障礙、產婦精神因素等也占一定比例。
2 產后出血的護理
2.1 產后出血好發于異常產及有合并癥的孕產婦,我們要認真做好產前監護,篩選出高危產婦,于分娩前做好搶救準備。分娩期要加強分娩監護,注意產婦的休息和營養補充,了解產婦的心理,與產婦多溝通,進行心理疏導,排空膀胱,防止產程延長、產婦衰竭等導致產后子宮收縮乏力的因素發生。若使用降壓鎮靜藥物,用藥要適量,避免過量,以免影響子宮收縮。對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如合并雙胎、羊水過多、滯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經產婦既往有產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兒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靜滴催產素以促進子宮收縮。產后出血發生于產后2 h內,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原因,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是加強子宮收縮,因此發現產后出血時,不管原因如何,均應首先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加強宮縮,并進一步檢查原因,在產后2 h內應嚴密檢查產婦的生命體征及子宮復舊、陰道流血等情況。
2.2 產前、產時監護 ①產前應定期檢查,加強健康教育,進行有關高危妊娠因素及產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婦的孕期保健意識,了解孕期相關知識,教會孕婦自我監測技能,盡可能提高產婦自身保健素質和技能;②產時監護。第一產程要密切注意觀察產程、胎心、宮縮變化,定期肛查,了解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用產程圖描述監測產程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產程延緩和停滯,如需手術助產或剖宮時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使用催產素要專人守護,認真仔細觀察滴速和胎心、宮縮情況;第二產程要注意胎心變化及科學接生,特別注意保護會陰,防止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后立即監測陰道出血量;第三產程注意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粗暴地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正確協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娩出后認真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及時縫合。準確記錄產后出血量,如2 h陰道出血量超過20 ml,應積極查找原因,并對癥處理,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面色、全身情況,檢查宮底和陰道流血,要掌握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的一些癥狀,如口渴、打哈欠、眩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胸悶、呼吸急促、冷汗、血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
2.3 產后出血的搶救 ①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建立靜脈通路,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表情生命體征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流量為4~6 L/min,觀察氧療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紅潤,呼吸是否平穩;②產后出血易發生休克,一旦發生休克,護理人員在采取保暖、吸氧、積極促進子宮復舊的同時應報告醫師,保證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立即急檢血型、配血,在短時間內彌足失血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精確測量出血量并詳細做好記錄;③按摩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協助醫師完善各項檢查,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4 出血停止糾正休克后,應安慰產婦安靜休息,鼓勵并協助產婦進食,同時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宮底高度、宮復情況和陰道流血量,產后觀察2 h后無異常可回病房。
2.5 返回母嬰同室病房后,護理人員應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防脹大的膀胱影響子宮收縮,協助指導母乳喂養,說明母乳喂養的優點,產褥期囑產婦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糾正貧血、加強營養,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有益于產后的康復和嬰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