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榮
[摘要]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談了從“親近學生、靈活處理數學問題,少一些機械重復、注意對學生正確聽課習慣的培養、適當的批評不可少,恰當的鼓勵永遠不會多”這幾個方面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 基礎數學 興趣培養
數學是研究現代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它沒有驚險離奇的故事情節,也沒有悅耳動聽的音樂和美術的多彩風景,所以學生很難對它產生興趣,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親近學生:學生尊其師,才能信其道
我調查過許多偏科的學生,其中有一名學生比較典型,她的數學通常可以考八九十分,但是她的語文成績卻很糟,在談論她為什么不喜歡語文時,她說她不喜歡語文老師。感性支配著小學生的學習取向!數學學科要求準確與嚴謹,所以數學老師可能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嚴肅的,過去有些甚至讓學生感到壓抑,如果學生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我們的數學老師,又怎么能指望他會喜歡數學呢?改變這種情況的途徑是我們親近學生,在嚴謹教學的同時展現我們的人格魅力,增加我們的親和力,対學生和藹可親,多與學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學生從心底接受我們,學生尊其師,才能信其道。
二、靈活處理數學問題,少一些機械重復
在數字符號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采用的是要求學生死記、多抄,。其實我們可以靈活的處理教學中的數學問題。如初學數字1、2、3、4、5、6、7、8、9、10等數字時,我們可以在數字下,配上與之形似的圖片,盡量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例如“1”對應吸管或冰棍,“2”對應爬行中的蝸牛或水中游動的鵝,“4”可以一只正在演奏的小提琴,“6”對應口哨,“9”小朋友拉著氫氣球等。也可以讓他們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這樣他們就不太會混淆,而且效率會很高;又如計算24-6=?的退位減法中,可以是24-4-2=18,也可以是18+2+4-6=18,還可以是其他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學會比較用最有效的辦法,只要知道退位計算即可。再如425千克=?克,3600秒=?小時這類有關單位換算是經常遇到的題,學生經常會不知該乘以還是除以它們的進率,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在推導的過程中,共同以順口溜的形式總結“大化小乘才好,小化大除一下”;講應用題時,可以在題目的問題前多提幾個過渡性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解題的思路,讓他們感受到階段性的成功的喜悅,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還可以結合笑話、故事、做游戲等不同形式,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學生也樂于接受,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注意對學生正確聽課習慣的培養
本期我班轉來一名新同學,成績很差,經過我的觀察,發現他成績差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養成正確聽課習慣造成的,總愛在箱里搞小東西等,糾正他的壞毛病很困難。每堂數學課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但我們更多的是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正確聽課習慣的培養,沒有將關注落實到個體,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的聽課習慣,也會使老師的授課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聽課習慣非常的重要,怎樣培養他們正確聽課的習慣呢:1.強調坐姿的正確;2.讓他們認識到專心聽課的重要性,學會認真聽課,初始階段非常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時的關注和提醒走神的學生專心聽課;3.讓學生在學會大膽表述自己意見的同時學會認真傾聽他人表述意見,教師也應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表述;4.教師要不斷調整課程時間與呈現形式,不能讓學生疲勞聽課。
四、適當的批評不可少,恰當的鼓勵永遠不會多
幾年前,我曾接到一個陳姓的男生,都五年級了,連乘法口訣都不會背,一聽說讓他背乘法口訣,他就渾身打哆嗦,說話也結巴,經過家訪與該生及其家長交流才知道,該生在二三年級剛接觸乘法口訣時,因為背乘法口訣既挨了老師的批評。更挨其父親的不少鞭子,所以該生只要一聽說讓他背乘法口訣,他就緊張得難以控制。了解情況后,我調整了幫扶策略,針對類似的學生采取課堂玩背乘法口訣的接龍游戲,只要他答上就鼓勵他,在他家里,讓他父親暫時不參與,請其母親配合,讓他陪著買菜,幫媽媽算算賬,乘法口訣按周分階段出一點簡單的計算題,只要他做得對,也給與適當的獎勵,包括口頭的。慢慢地,不知不覺中,該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乘法口訣輕松解決,數學成績也明顯提高。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對學生取得的進步,我們應以及時的、恰當的鼓勵,鼓勵也要講究方法。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人之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我們最初的鼓勵形式可以是小紅花、氣球、智力游戲具、糖與口頭表揚相結合。在他們大一點,我們就可以引入榮譽的概念,讓學生的成功與進步得到他所在的群體的認同,有了認同感,他們就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學為樂,所以教師不應過于吝嗇我們對學生的表揚與夸獎,尤其是對于后進生的信心的重塑尤為重要,只是具體形式與語言及頻率要與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相符。
孩子要多夸,但也不是一味的對學生都進行表揚。黃蓮雖苦,但它有利于病,對于成績好的某些同學,只夸獎他不一定都起得了作用,正所謂天天吃糖,他對糖味都不靈敏了,讓他受到適當的批評與挫折,他才會健康成長,挫折可以讓他學會反思,學會謙虛、謹慎、學會與他人真誠合作,適當的批評也是夸獎的另類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