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冬 潘穎慧 于曉鳳
【摘要】 本文通過對白城地區綠豆主要病害的詳細分析與總結,提出了可靠、可行的防治方法。為其他同類地區栽培綠豆提供技術依據,供參考借鑒。以期避免低產、減產。使種植業者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白城地區 綠豆 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
吉林省的白城和松原兩市是我國綠豆的優勢產區之一。特別是白城市,綠豆種植面積最大,年總產達7.2—9.6萬噸,占全省的65%以上。白城地區的綠豆新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等優點,每年都有大量出口,被種植業者視為經濟效益可觀的作物之一。
1.病毒病
1.1癥狀
該病發生非常普遍,以苗期發病較多。在田間主要表現為花葉斑駁、皺縮花葉等。發病輕時,幼苗期出現花葉和斑駁癥狀的植株。發病重時,幼苗出現皺縮小葉叢生的花葉植株,葉片畸形、皺縮、葉肉隆起,形成皰斑。
1.2發病條件
播種帶病毒種子,綠豆田間蚜蟲數量多,風雨交加的天氣都可造成發病。
1.3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毒或耐病毒品種;及時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發病初期選用20%病毒A或20%病毒斃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間隔7—10天噴一次,一般噴2—3次。
2.葉斑病
葉斑病危害綠豆的莖、葉、花梗,是綠豆上的主要病害,一般可減產10%—30%,嚴重時達50%以上,造成產品品質嚴重下降。葉斑病的病原菌在土壤和植株上越冬,第二年病菌在植株上繁殖,通過風、雨或種子傳播。
2.1癥狀 綠豆葉斑病可分為真菌性和細菌性兩種類型,通常以真菌性葉斑病較為普遍。綠豆發病時,最初在葉片上出現水漬狀小斑點,以后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枯斑,后期成為壞死斑,造成干枯或落葉。
2.2發病時期和條件綠豆苗期就會發病,一直延續到整個生育期間。葉斑病的發病輕重與溫度和濕度關系密切。在相對濕度85%—90%的條件下,溫度25℃—28℃時,病原菌分生孢子萌發最快,溫度達到32℃時,菌絲體生長最旺盛,病情發展最快。在東北一般是7月上、中旬綠豆花期、雨后高溫時發病較重。
2.3防治方法2.3.1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保證田間通風良好;2.3.2 加強田間管理;2.3.3 輪作換茬:可減少病原菌的寄主;2.3.4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含有鉀的化肥和有機肥料;2.3.5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施波爾多液或其他藥劑防治。具體方法是:I.將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按1:2:150—200倍的比例配制成波爾多液或波美度為0.3—0.5的石灰硫酸磺合劑,每公頃600—750kg噴施。Ⅱ.噴施80%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次用量為50kg/hm.
3.根腐病
3.1癥狀
發病初期心葉變黃,若拔出根系可見莖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褐色、有稍凹陷的不規則斑點,并且須根很少。剖開病莖查看,維管束變為暗褐色。當根大部分腐爛時,植株便枯萎死亡。
3.2病原研究結果表明,該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尖孢鐮孢菌和枯絲核菌
尖孢鐮孢菌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在5—35℃,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尖孢鐮孢菌產孢的最適溫度為30℃。立枯絲核菌菌絲生長范圍在10—35℃,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尖孢鐮孢菌在PH值為6.26時生長最快,產孢量最高;立枯絲核菌在PH值為5.35時生長最快,尖孢鐮孢菌孢子在光暗交替條件下產孢最多,立枯絲核菌在光暗交替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好。尖孢鐮孢菌的菌絲在以庶糖為碳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快,而在以麥芽糖為碳源的培養基上產孢最多;立枯絲核菌在以淀粉為碳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快。尖孢鐮孢菌在以硝酸鈣為碳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快,而在以谷氨酸為氮源培養基上產孢最多;立枯絲核菌在以L—半胱氨酸為氮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快。
3.3發病條件
在綠豆苗期低溫多雨的條件下,以及重、迎茬地塊發病嚴重。
3.4防治方法
選擇抗病品種;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及時中耕,雨后排水,提高地溫;使用種衣劑;發病初期選用75%百菌清600倍液,隔7—10天灌一次,連灌2—3次,也能起到減輕或抑制病害發生的作用。
4.立枯病
4.1危害癥狀綠豆立枯病又稱根瘤病。發病初期,幼苗莖基部產生紅褐色至褐色病斑,皮層裂開,呈潰爛狀。嚴重時病斑擴展并環繞全莖,導致莖基部變褐、凹陷、縊縮、折倒,直至枯萎,植株死亡。
4.2防治方法4.2.1選用優良抗病新品種,合理密植,保證田間通風良好;4.2.2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注意大雨后排撈或散墑。
5.線蟲病
5.1線蟲病又稱“火龍秧”是豆類作物普遍發生的孢囊線蟲類病害。有大孢包囊線蟲病、小豆孢囊線蟲病,在綠豆上發生的叫做綠豆孢囊線蟲病、又叫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可造成減產15%—30%。一般在干旱的氣候,低濕、高溫的條件下,較易發病,癥狀是初起時植株發黃、葉片卷曲萎縮,拔出根系,可以見到根系上有小白點,即孢囊線蟲的雌成蟲,嚴重時整株枯死。
5.2防治方法5.2.1使用抗線蟲品種;5.2.2灌水;5.2.3使用種衣劑。
6.缺素癥
近年來,在東北綠豆生產中,由于輪作倒茬困難,導致苗期出現的黃葉現象比較普遍,往往容易與根線蟲等病害混淆。
缺素癥的簡易鑒別方法:取少量含有不同元素的肥料(或試劑)分別放入不同的容器內,加水稀釋溶解之后,用棉團或者濾紙粘上溶液分別在變黃的葉片上涂抹,第二天進行觀察,看看使用哪一種溶液處理后的葉片開始變綠,就說明是哪種元素的缺素癥。鑒別確定哪種元素缺乏之后,就可以進行葉面噴施,使缺素癥狀得到有效的控制。
于曉冬,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