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偉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再三強調,要求全黨增強政治意識、政權意識、責任意識,要求提高輿論的引導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求注重發揮新興媒體作用,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搶戰機。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對于廣電事業的未來發展,顯得就尤為重要。當然,逆勢中也包含著種種機遇。如何把握“危中之機”,成為擺在包括縣市級廣電部門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非常需要我們進行認真地研究和落實。
為此,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及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尤如萬馬齊喑的新聞大軍踽踽前行中的一盞明燈與羅盤,使我們對胡總書記的有關講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新聞隊伍,尤其是作為最基層的縣市級新聞單位的工作方向、工作成效、工作步驟及終極目標,倒逼著我們立足縣級基層,透徹分析當地情勢,因地制宜,果斷采取措施,挽狂瀾于既倒,牢牢扎穩基層廣電事業的根底,為全國新聞事業的發展當好排頭后和先鋒官,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縣級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新聞事業發展路子。這才是最有份量的“根本”。
那么,我們基層廣電行業當前都面臨著怎樣的情勢呢?拋開新聞傳播這個功能先不講,單說作為承擔廣電事業重要造血功能的廣告業務吧,其受到的國際金融海嘯危機的沖擊最為直接和嚴厲。2008年發展盤點時,我們已經感到了“冬日將近”的陣陣寒意。以我們汝州廣電局這個縣級部門為例,廣播與電視的總收入持續下滑,當年上半年還差人意,穩中略升,可一到下半年,便逐月下滑,就連以往廣告旺季的第四季度,環比也下降了15—25%,比去年同期總體下降了16%。房地產、汽車以及相關的消費廣告規模大幅縮減,投放速度放緩。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人們在危機條件下,對未來預期不樂觀而捂緊錢袋子,導致企業廣告投放量大幅減少。再加上長期存在于系統內部的深層次危機,更使得一些結構性問題愈發明顯。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市場,由于其壟斷性經營模式造成對自己特定的服務對象及其消費需求不甚不解或不愿了解,過分依賴政府扶持,一遇到類似的危機便不知所措,應變能力低下,應對動作遲緩,只能被動挨打。其次是集約化程度低。據對周圍同級廣電媒體的調研了解,普遍存在著“多、小、散、亂、差”的狀況,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動轍五、六個頻道(頻率),各自為戰,抗風險能力不強。平時尚可維持,一遇到大的風浪便搖擺不定,汲汲可危,令人心緒不寧。這些以及因此衍生的不利因素正一步步消彌著縣級廣電事業的身體機能,動搖著廣電事業發展的基礎。
當然,基層廣電事業是個由許多機能鏈構成的大系統,廣告也僅僅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而已。但透過這個因素,管中窺豹,我們就可以痛徹地感到,縣級廣電已到了必須直面危機,勇立潮頭,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如何改?這才是我們問題的關鍵。上級有關部門已經為我們準備了“燈籠史火把”、“羅盤”及終極目標,我們要做的是迎難而上,開動腦筋,立足“地域時勢”,營造出各自的應對機制,牢牢把好大船的“舵”,把廣電事業這條“大船”撐好,把路走快、走穩。
作為基層廣電一兵,我們對基層廣電事業面臨的狀況了如指掌。所提出的針對性舉措,也許能為兄弟單位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金融危機是不規則的周期性偶發事件,而發展是常態,要有戰勝危機的信心和勇氣,不要把它看得過于不可愈越,尤其是我國當前已初步顯現出經濟復蘇的態勢,這是利好的一面。但同時我們要考慮長遠之計。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很多新的情況,要求我們未雨綢繆,提前造好堅船利炮,從而當每一次危機來臨時氣定神閑、應對裕如,立于不敗之地。
為此,我們提出的首要成略措施是“多業并舉,規?;洜I,集團化發展”。這是當前業界共識,勿需細述。關鍵是作為基層單位,如何實施這項戰略。廣電行業目前大體由新聞宣傳、廣告經營、網絡建設等幾大塊組成,外加平面媒體輔助運行。問題是如何合理調配,相互補臺,作到宣傳與效益最大化、優質化。無論是局臺合一,還是分設、或是集團模式,都顯示出利弊均有,分合相繼之勢。這就要求我們從內部動作,增加新的突破點上下功夫。傳統產業經營可按平衡發展,鞏固提高的思路運行。模式一靠制度,二靠考核即可解決。“新的突破點的增加”應成為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議: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只守住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雞蛋,又該如何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呢?——與新媒體合作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我們要注重發揮我們的編采長項,將它發揮到新媒體當中去。新媒體主要是指電子傳媒?,F在世界上前20家流量最大的經營效益驚人的網媒就有8家是咱們中國的網站,它們的經營模式與經濟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我們效仿。但它們也有劣勢,那就是內容提供方面仰仗別人,需要增加額外成本。而我們就不同了,在辦好廣播電視等傳統傳媒的同時,可以發揮我們的編采優勢,資源是“近水樓臺”,說不定可以后來者居上,一舉跨過單一網媒而一騎絕塵,也未可知。是否可以斷言:這塊地會由于我們注入了“編采資源優先”的肥料而更加肥沃,高產?我們拭目以待。這樣講決不是空中筑圖。因為就當前而言,廣電系統的網絡已全面鋪就,急需注入活力;廣播電視傳播內容渠道單一,受眾相對狹小,急需“二次發光”。這兩種情勢一碰撞當會一拍即合,水到渠成。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就相當于挖到了一個只品位極高的“富礦”,何樂而不為呢?在這方面,河南省汝州市廣播電視局作為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已先行一步,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們依托由本市有線臺轉制而成的華瑞網絡有限公司強大的網絡優勢,幾年前便推出了“汝州廣電信息網”、“廣電時空”網站。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新聞資源當天同時上載進網,同步播出。同時還推出了“公益”、“論壇”、“影視樂園”、“廣告”、“中介”等欄目,收入每年以55%的幅度遞增,在其它業務板塊有所萎縮的情況下,它顯得一枝獨秀,分外妖嬈,令人有驚喜之息。當然,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全系統一盤棋,上載的信息必須是受眾喜聞樂見,與其息息相關的,有賴于編采一線的同志付出更多的辛勤,為全廣電系統的全面推進“加油”!
同時,我們的眼界還可以再開闊一點,可以推出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模式,如與周邊兄弟臺站的同行合作,進一步豐富內容,肯定會把新媒體這塊蛋糕做得更大。
以上僅是從“戰術”方面探討對一下縣城廣電事業發展的看法。當然,廣電是個大系統,需要相關各方首先鞏固和推進傳統項目穩中有升,然后謀求展新攤子,上大規模,尋求全行業穩步,協調發展的新機制。
在當前金融危機仍未完全消退的形勢下,縣域廣電業內同行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主動出去追尋“危中之機”,壯大自身,以優異的成績為廣電帶來添上濃重全彩的一筆。
“軍號已吹響,鋼槍擦亮,背包已背好,讓我們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