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桃云
藝術創造力離不開一個戲曲演員的文化素養的提升與感悟能力的強化。一個戲曲演員不能滿足于做一個演技嫻熟的藝匠,不能滿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與認識。如果把唱、念、做、打這一整套復雜繁難的表演技藝,稱做戲曲演員的物質手段的話,那么在劇本文學中所規定的獨特性格、真實的感情和鮮明的任務創造,則可以看作是這些物質手段所要體現的文化內涵,它是戲曲演員表演二度創作的依據和任務。在所有戲劇表演形式中,戲曲表演技藝是多樣的、獨特的,有一些也是很難掌握的。目前,戲曲表演整體水平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演員停留在技藝的展示上,藝術創造力顯得纖弱,因此強化藝術表演中的文化修養和素質提高,是改變這一狀況的重要途徑,也是戲曲藝術走近現代觀眾的必然要求。
自古以來,戲曲演員從師傅那里學得唱、念、做、打一身本領,口傳心授裝滿一肚子戲文,闖蕩江湖,便可活命求生。然后,新的時代在我國戲曲界,針對戲曲演員的思想品格,對于藝術的創造重要性,有許多通俗而深刻的解釋。不少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把藝術創作作為一種精神的追求、生命的追求和人品的追求。京劇名旦梅蘭芳的藝術水平很高,她對于戲曲的改良創新意識極強,她提出的“有事皆歌,無動不舞”的戲曲美學追求,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藝術思考的基礎上的。常香玉是我們十分喜愛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她年輕時就十分注重用文化來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她提出的“戲比天大”的警局里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
當今,部分中青年演員存在著心浮氣躁的現象,他們不能像前輩藝術家那樣撲下身子、厚積薄發。因此,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文化修養尤為重要。素質教育是形式多樣的、內容廣泛的,除了正常的基本功訓練和技巧訓練外,思想、文化、心里等多種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
專業素質教育:這里說的專業素質教育不單純講的基本功和技巧知識;為了演員能夠向更深層次發展的需要,還應該學習掌握像表演學、力學以及表演所學要的服裝道具等方面的知識,提高演員自身的藝術素質。戲曲的流傳關法而悠久,而每個階段都洋溢著創造精神,戲曲演員不能墨守成規,要敢于借鑒,并在吸收和借鑒上形成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演員要為廣大觀眾所喜愛,必須在舉手投足之間,端正大方,正而不規,真而不假;身段動作簡而不繁,不緊不慢,不做作;表情樸素達意,純真、自然而生成;一個亮相、抖袖、轉面、應該力有千斤,穩如磐石;笑怒不卑不亢,不溫不火;處處表現人物的高潔威嚴的精神和氣度。
心里素質教育:心里素質教育是每個人的必須課。在大眾面前,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侃侃而談,而有的人結結巴巴,這種差別不僅僅是內在知識造成的,而且有其心里因素的作用。有的演員平時訓練較好,一上臺卻戰戰兢兢,不知所措,舉手投足,常常“失托”,造成表演的失敗,而且越是重要的場合越是如此。而有的演員則能在臺上鎮定自若,把技能技巧發揮的完完美美,表演的淋漓盡致,甚至越是重要場合越是能超長發揮。這就是心里素質在起作用。因此,一個高水平的演員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里素質。這種心里素質培養只能靠長期與大眾見面,為大眾演出去積累。要懂得在大眾面前消除緊張情緒,放松自己的心情的道理。要在舞臺演出的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心靈,把自己變的堅強起來。
文化素質教育: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成長。戲曲演員從小介入專業學習訓練,常常堅持不懈,對文化的學習往往疏忽成流于形式,這是個十分致命的要害,這種實例屢見不鮮。往往我們的演員唱念做打,功成名就長成了大人,但肚子里的文化知識空空如也。不知道怎樣與人交流,狂妄自大,說話粗野,行為不雅,無形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價值。我們應當重視演員的文化知識教育像重視專業訓練那樣,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實實在在的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利用科學文化知識,陶冶情操。著名學者余秋雨在一次“青年歌手”大賽上點評時講:歌手和歌唱家的距離,其實就是選手和評委的距離,實際相距不到幾米,有的人一輩子也走不過來,這幾米就是文化的差距。
思想素質教育:作為一個演員,尤其終生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樹立什么樣的思想,確定什么樣的動機,這是非常重要的。藝術是祖國的藝術,是人民的藝術,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思想的根本。我們在對演員素質教育中有了正確的思想,正確的動機,訓練起來就有動力。同時也是一個人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的問題。心中時常裝著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才能為事業而奮勇拼搏,為自己的責任而不惜一切。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公眾是上帝,為廣大觀眾服務是我們的宗旨,要講文明,講禮貌,還要講社會公德和人文道德,才會真正成為人民喜愛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