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曼
摘要: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從目前的內部控制系統環境和內部控制制度自身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多局限,阻礙著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要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及監督機制等各種制度,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是指企、事業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其目的是,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最初的也是首要的目標。
會計信息主要是指利用會計技術取得的有關企業財務實際運行狀態、特征及其變化的一種經濟信息,主要體現為以經營成果為主體的財務成果、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方面的信息。會計信息必要具備一定的質量,否則,會計信息對企業和宏觀經濟的價值將走向反面。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社會公認的會計主體提供的信息能夠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共同需要應具備的性質或特征。這里的社會公認是指會計信息不能只滿足少數利益集團的需要,而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提供會計報表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信息。
一、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
內部控制歷經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框架四個發展階段。無論在哪個階段,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都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盡管現代內部控制的目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防止財務報告舞弊,而由防弊為主發展為以興利為主。但是,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始終是內部控制的一項重要目標。
同時,會計信息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其他經濟信息的有效程序,內部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自我檢查、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內部控制能夠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貫徹執行。內部控制可以保證財務活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保證各項財務活動的有效性、合法性、從而使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性、透明度比較高。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給信息使用者帶來了不便。為使會計信息更加規范、及時、準確和真實,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一)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它是一種氛圍,塑造企業文化,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影響企業內部各成員實施控制的自覺性。控制環境決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控制環境包括企業管理人員的品行、操守、價值觀、素質與能力,管理人員的管理哲學與經營觀念等。設立了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管理當局不重視或為了自身利益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即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良好內部控制環境支持,也將會失效。
這就要求從解決人的思想問題、觀念問題這個基礎抓起。引導激勵員工正確地履行責任,將外來的壓力變成員工內生的動力,共同努力實現企業目標。同時,企業文化也是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內容。它為內部控制構筑起一個發揮作用的平臺。總之,在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建設中,避免空洞的說教,要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針對各崗位的特點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行為規范與準則體系。從而主動為內部控制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根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成嚴密內控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
1、建立以防為主的內控防線。制定各種作業程序、管理辦法和工作目標,并訂立明確的控制標準,定期進行考核,以便員工按照規定的標準正確處理各項業務最后,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完善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規定企業的財務和會計制度,明確賬務處理的權限,特別是在實行電算化條件下,更應加強職責劃分,將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幾個不同的部門和人員來完成,以防止一個部門和人員可以操縱整個賬務處理過程,加強對有關數據文件的保護。同時還應當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體系,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企業的運行、債權債務的管理等。切合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及時、準確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財產物資狀況。同時也可以使會計信息更加規范化。
2、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一是及時掌握企業內部控制關鍵崗位上人員的思想行為狀況。著重了解他們是否有賭博、炒股、經商、與社會劣跡人員往來和追求超常消費等情況。掌握可能使有關人員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二是對關鍵崗位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從正反兩方面加強對他們的法紀政紀、反腐倡廉的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做到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同時還要加強他們的繼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減少在業務處理中的技術錯誤。負責此項工作的人應及時將監督結果反饋給有關負責人。
3、建立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幫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內部審計部門應對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業資產運用的經濟有效性等進行審核。因此,內部審計除了幫助提高經營效率外,還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了使內部審計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應當保持內部審計部門的相對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應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企業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完善其職能,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審計部門的作用不僅在于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還應該幫助企業進行控制環境的營造,成為內部控制過程設計的顧問,建議管理當局建立一種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使成員能自覺把辦事準確和職業道德放在首位。
(三)樹立全員性的內部控制意識
制定了規范、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只能說是為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全面開展以及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確定了一個考核的基本框架,但制度運行狀況的好壞及其能夠起到的實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執行制度的部門和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人員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負有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得到貫徹落實的責任。因此,確立全員性的內部控制意識,使企業內部每一個人的每一環節工作效果都有意識地與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進行比較,并自覺地按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尤其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會計人員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帶頭落實內控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為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并達成預期效果創造必要的條件,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比較規范。可見,從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到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國家的財政管理體制正在經歷著重大的改革。通過改革,既解決了國庫、會計中心以及專業銀行之間人為的頻繁的資金劃撥、結算和對賬等問題,又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終決算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囊括資料的全面性及會計信息的可利用性,保證單位會計核算的完整性。勿庸置疑,深化改革必然會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和監督,規范財務管理和會計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使財政管理體制朝著一個更加積極有效,科學和諧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收入稅收化,支出預算化,賬戶國庫化,核算完整化。
參考文獻:
[1]趙保卿,《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1期
[4]鄭樹旺,《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5]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
[6]劉源,《新準則下債務重組會計處理淺探》,《財會通訊》,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