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禹 李恕超
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是國家工作人員基于職務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包括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等。此類犯罪雖為數較少,但其社會危害性極大,嚴重損壞了國家機關的聲譽,破壞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和政府的信任,影響了依法治國的進程。因此,認真研究分析當前職務犯罪的現狀及行業分布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
一、職務犯罪的現狀
2003年以來筆者所在法院共審結職務犯罪案件58件62人,其中受賄案件26件28人,貪污案件20件22人,挪用資金案件6件6人,職務侵占案件4件4人,挪用公款案件2件2人;受賄案件占45%,貪污案件占34%,挪用資金案件占10%,職務侵占案件占7%,挪用公款案件占3%;受賄人數占45%,貪污犯罪人數占35%,挪用資金犯罪人數占10%,職務侵占犯罪人數占6%,挪用公款犯罪人數占3%。在這些職務犯罪中,受賄案件及犯罪人數居多,占職務犯罪的半數,貪污案件及犯罪人數次之,挪用資金、職務侵占和挪用公款案件及犯罪人數較少,占職務犯罪的1/5。
二、行業分布分析
在這些審結的職務犯罪案件中,國有企業人員犯罪案件18件20人,案件占31%,犯罪人數占32%;村干部犯罪案件14件16人,案件占24%,犯罪人數占26%;金融部門人員犯罪案件7件7人,案件占12%,犯罪人數占11%;交通部門人員犯罪案件6件6人,案件占10%,犯罪人數占10%;民政部門人員犯罪案件3件3人,案件占5%,犯罪人數占5%;教育部門人員犯罪案件3件3人,案件占5%,犯罪人數占5%;衛生部門人員犯罪案件1件1人,案件占2%,犯罪人數占2%;畜牧部門人員犯罪案件1件1人,案件占2%,犯罪人數占2%;其他犯罪案件5件5人,案件占9%,犯罪人數占8%。對以上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我們可從中發現國有企業人員、農村干部職務犯罪的案件及犯罪人數在職務犯罪中占有較大比重,金融、交通部門次之,民政、教育、衛生和畜牧部門發案情況少于金融和交通部門。
三、農村干部職務犯罪狀況
在我們已審結的案件中,國有企業人員職務犯罪的案件及犯罪人數在職務犯罪中雖占有較大比重,但絕大多數案件為指定管轄案件。所以,農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數在我縣的職務犯罪中應居第一。這些犯罪人員中或是村支書,或是村長,或是會計,在村中掌握職權或者管理財務。在工作中,他們或侵吞、竊取土地征用補償、民政補助等資金,或利用職權收受賄賂、侵占財物、挪用公款。在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14件16人中,貪污案件8件9人,案件占57%,犯罪人數占56%;受賄案件3件4人,案件占21%,犯罪人數占25%;職務侵占案件2件2人,案件占14%,犯罪人數占13%;挪用公款案件1件1人,案件占7%,犯罪人數占6%。在村干部職務犯罪中,貪污犯罪居多,其次是受賄犯罪,職務侵占和挪用公款犯罪相比較少。
四、防范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教育,努力提高村社干部的素質
采取多種形式,舉辦農村干部政治業務法制培訓班,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法制觀念,增強自律和自控能力,自覺地用紀律和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完善基層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讓那些廉潔奉公,執政為民,懂管理、善經營,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有一定號召力的人,作為村干部的候選人并委以重任。
(二)認真實行村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要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完善資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收支審批制度;建立村民理事會、村民理財小組,村重大事項和較大開支必須經過村民理事會或村民大會討論安排,真正做到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協調。
(三)開展農村財務大檢查
紀檢、檢察、審計部門應聯合不定期地對農村財務進行檢查,使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促進各項財務制度的落實。重點是退耕還林,房屋拆遷,土地征用補償、民政補助等資金的兌現使用。
(四)嚴肅查處村干部以權謀私,嚴重侵犯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案件
對問題較嚴重的要及時組織村民改選;對于那些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村干部,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依法嚴厲懲處。通過典型案例對村干部進行警示教育,使他們遠離犯罪,不能犯罪、不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