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coco
歷經25年光陰被無數影迷追捧至今的“終結者”系列即將再度回歸。今年5月,名為《終結者:救世軍》的第四部終結者影片不僅給這個機器家伙再現身手的好機會,更為2013年之前的另外兩部續集搭好了足夠豐滿的背景。
我們永遠不會低估任何一部全新的《終結者》三部曲,等待我們的又將會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在創造出兩部票房火爆但意識形態上又極具分歧的電影之后,“終結者”影片的所有權不得不因原公司的破產而被拍賣。幸好后來它仍有衍生產品開發的社會效應,包括新的電影、劇集、小說、漫畫和主題公園。那么終結者能夠一直火到現在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于終結者本身。像很多受人追捧的現象一樣,比如盤尼西林、互聯網等等,它們都沒有經過事前計劃,就這么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而它們就是這樣棒極了。終結者的程序非常簡單:毀滅,偶爾保護,必要時退出。這些基本指令戰勝了一切,甚至于這個故事的時間線索是如此復雜,看似矛盾又形成了一個自我循環:在不遠的未來,智能機器人的核武器已經將人類文明毀滅殆盡,人類反抗軍首領約翰·康納派出了一個戰士凱爾里斯返回到1984年去拯救他的母親莎拉,對手就是專為清除康納而設計的機器人殺手,但這個機器人在被研制出來的時候,康納甚至尚未出生。可這僅僅是未來戰士的一半任務,任務的另一半康納并役有透露,就是凱爾要與莎拉相愛,并最終讓莎拉懷上自己。與此同時,他們所要面對的正是從未來送回去的老練的殺人機器終結者。“上帝!”莎拉在《終結者》的結尾嘆息道,“一個人整天思考這些是會發瘋的。”而《終結者》的原則是:“不準想,立即逃脫。”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想活下來,那就跟我走吧”。
為了不至于精神崩潰,還是不要思考這些繁復的時空交錯和意識形態的問題了。看看那些漂亮的金屬肢體,血紅色的眼睛,凹凸有致的閃亮金屬腦殼,還有無人可及的強大力量,甚至前CG時代的效果,這一切都昭示著終結者的魅力。如果我們要對戰機器人,那就讓我們跟它們面對面的交鋒,在這個真實的地球之上打敗這些巨大閃亮的金屬家伙們。
一個過時的設計沒能馬上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必然是有它自己的原因。我們驚訝于《終結者2》中液態金屬的T-1000,它的效果已經完全超越了1991年對于水銀視覺效果的呈現;《終結者3》中克莉絲汀娜·羅根扮演的機器人T-X有著超越前輩施瓦辛格的破壞力,只瞳得摧毀和穿高跟鞋;莎莫·格勞在電視劇《終結者前傳》中飾演的名叫卡梅隆的女戰士,他們獲得成功的秘訣跟施瓦辛格一樣——冷酷。面對轟然崩塌的場面而不動聲色,穿過混亂不堪的人群冷靜射殺目標。《終結者:救世軍》最終脫掉了終結者的血肉之軀,將它們的金屬骨架完全展露在世人面前,變了樣子但原則還是一樣:躲避子彈雖然能活下來,但沖著子彈走過去是不是更有意思?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如此喜歡終結者的原因,也許這也正是終結者不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