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蘇文 張 萍
一、 美國輪胎特保案出臺的背景及實質
1.美國輪胎特保案出臺的背景
所謂“特?!笔恰疤囟óa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
2009年4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我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對中國產輪胎征收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幅度分別為55%、45%和35%。美國總統奧巴馬不顧中國企業的反對在北京時間2009年9月12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對從中國進口輪胎實施的懲罰性關稅稅率第一年為35%,第二年為30%,第三年為25%。該案是奧巴馬時代美國首起對華特保案,也是針對中國的最大特保案。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奧巴馬之所以宣布要對中國輪胎進行制裁,根本原因是美國國內經濟和政治的矛盾:經濟上保護國內就業;政治上,獲得更大支持。因為始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美國內需萎縮、經濟增速急劇下滑。為扶持和保護國內產業、給大量過剩商品找到買主,穩定就業,便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排斥他國商品的進口,讓本國企業獨享本國市場,從而率先在非關稅壁壘的范圍內尋求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奧巴馬在上任不久就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為緩和國內矛盾,就要迎合國內呼聲為自己政治上獲取更大的支持提供條件。
2.“特保案”的實質
美國特保案從表面上看,美國有充分的理由提出這一舉措。因為自從我國加入WTO后,美國從中國各類商品包括輪胎產品的進口的確在增加,數據顯示,從2004-2008年,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增長率為215 %, 美國輪胎產量下降25% 。但應該看到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其中絕大多是為了替代其他國家的進口,廠商只是找到了價格最低的輪胎供應商,這對美國的消費者是十分有利的。美國政府現在以各種借口阻礙中國乘用車輪胎出口美國,其目的就是為給國內大量過剩商品找到買主,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排斥他國商品的進口,讓本國企業獨享本國市場。因此,輪胎特保案在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為了自己的私利,奉行雙重標準:口頭上主張自由貿易,行動上卻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
二、輪胎“特保案”對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的影響
山東省是橡膠工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的輪胎生產基地,目前僅規模以上輪胎制造業企業就有206家,有山東永泰化工集團、青島雙星、黃海橡膠、玲瓏集團等眾多著名輪胎企業,從業人員近10萬。輪胎總產量達到1.6億條,約占全國輪胎總產量的50%。山東省也是輪胎出口大省,2007年出口8000萬條,占總量的50%,也占了全國總出口量的50%。據海關數據和有關行業協會統計顯示,美國是山東省輪胎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因此,美國特保案的實施對山東省的輪胎企業影響巨大。
1.削弱了輪胎產品的價格比較優勢導致出口受阻
美國輪胎特保措施主要針對的輸美半鋼子午胎,是山東省對外貿易的主力產品。美國原對中國輪胎進口的關稅為4%,在美國市場上從中國進口的低端輪胎的價格大約在每個50-60美元。加征35%的附加關稅后,中國輪胎進入美國以后,價格將會比美國本地的高端輪胎還高,這樣一來,使山東省輪胎對美出口的價格優勢消失,從而削弱競爭力。在價格優勢喪失后,山東省大多數輪胎出口企業產品短期內將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導致出口急劇下降。作為國內輪胎行業前3強的山東玲瓏輪胎是受特保案沖擊較為嚴重的企業之一,在特保案后一個多月,企業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量占其業務總量的比重已經從20%下滑到了15%,特保案將影響公司每年近300萬條輪胎的出口。山東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對美國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近1/3,在美國實施所謂的“懲罰性關稅”后,企業對美國的輪胎出口量從此前的月均30多萬條直降到了10多萬條。而一些小企業則不得不選擇退出。
2.輪胎出口金額急劇下降
山東省的主要出口企業中,賽輪股份、雙星、耐克森、黃海橡膠、宏輪工貿、光明輪胎等出口過千萬企業主要輪胎出口至美國、中東、歐盟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向美國出口占據首位。特保措施實施后,如果涉案產品全部停止對美出口,以目前山東省輪胎對美貿易規模估算,山東省每年可減少輪胎出口1100萬條左右,影響出口金額約3.8億美元,影響山東省輪胎出口總額下降6.7個百分點。如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同行業前五位、青島市最大輪胎生產企業之一的雙星集團,多年來同樣把美國作為主要出口目標市場,35%的懲罰性關稅正式實行,雙星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將達數千萬元。煙臺招遠利奧橡膠2009年1-8月份對美出口1.14億美元,受特保案影響,8月中旬以來對美貿易均陷于停滯狀態,預計全年對美出口總額同比將下降50%以上。
3.輪胎出口企業效益下降加重就業壓力
山東省的輪胎出口產品以中低端為主,附加值較低,利潤低薄。隨著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減弱,制造輪胎的主要原材料,如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和鋼絲等,其國際價格均有上漲,輪胎的生產成本相應增加,輪胎行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而美國特保案的實施,則是雪上加霜,會導致山東省輪胎企業的利潤進一步下滑。如青島黃海輪胎公司生產的輪胎產品出口份額約占總產量的三分之二,而出口美國的產品又占總出口額的三分之二左右,特保案將讓公司每月損失利潤達一二百萬??梢?作為山東重要經濟支柱的輪胎行業一旦效益下降,嚴重的或將導致1萬至2萬輪胎工人失業,加重已經比較嚴峻的就業壓力。
4.其他國家的跟風導致出口市場廣泛受阻
美方最終決定采取特保措施,將使美國對華實施特保措施的勢頭高漲,更多的特保調查將接踵而來,美國其他一些行業勢必跟風而動即容易引發 “ 多米諾骨牌效應”。同時也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仿效。5月18日,印度發起對我乘用車輪胎的特保調查;6月18日,巴西外貿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客運和貨運汽車子午線輪胎征收最終反傾銷稅,將反傾銷稅分為每公斤1.12美元、1.42美元和2.59美元三檔,有效期5年。即使按照1.12美元/千克征收傾銷稅,出口巴西的每條輪胎的價格也要上漲70美元左右,這將使輪胎出口巴西十分困難。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巴西反傾銷稅涉案企業有43家,涉案產品82.8萬條,涉案金額6977.8萬美元。
三、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的應對之策
針對美國輪胎特保案,國家和政府已經及時做出反應:商務部就特保案展開堅決交涉,同時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在9月24日至25日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G20峰會上呼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政府以及相關行業組織積極做好應對準備的基礎上,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積極應對特保案對輪胎出口的影響,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千方百計穩固美國市場
為鞏固美國龐大的輪胎市場,山東省各輪胎生產企業立足自身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堅守美國市場。山東玲瓏橡膠集團在當初就選擇基礎牢固、承受能力相對較強的美國經銷商以開拓其市場,在特保案實施后很多經銷商表示會與玲瓏共度難關。同時為減少損失,玲瓏集團接收訂單時改以短期小單為主。與此同時,各輪胎出口企業積極與美國代理商開展全方位促銷談判,采取“促銷價格提一塊、出口利潤讓一塊、代理商消化一塊”的策略,盡可能地減少特保措施造成的損失,努力保持在美國市場上的出口份額。山東省政府也積極予以出口企業政策支持,對品牌企業對美出口的促銷和宣傳等費用,在貿發資金中安排專項扶持。
2.積極開拓新市場
在向美國輪胎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積極開發新的市場,穩固企業的經營成果。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改變了出口過分依靠美、日、歐盟市場的格局,開拓了非洲、中東、中亞、東歐等新興出口市場,盡可能減少和分散了貿易風險。如青島雙星就制定了“放眼全世界,尋找新市場”的策略,成立專門的新興市場開拓團隊,主動出擊,目前已在東歐、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09年7月份以來,雙星新興市場的訂單達到每月10萬套,創出輪胎出口的歷史最好水平。山東永泰化工集團及時調整了市場布局,加大了對新開發市場澳洲、俄羅斯及獨聯體、非洲、中東和東南亞、拉丁美洲及南美洲的供貨量。據青島海關統計,1-8月份,山東省對阿聯酋、伊朗、阿爾及利亞的輪胎出口量分別增長25.3%、120.6%和31.8%,市場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特保案的不利影響。
3.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競爭力
山東省以往輪胎出口存在著“有量無質”的弊端,產品結構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往往是憑借著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來走邊緣化的路線。出口美國的輪胎也多為低端產品,主要在美國的替換胎市場銷售,故而在此次特保案中,成為限制的主要對象。在美國特保案實施前后,山東相關輪胎企業已經加快了產品創新升級的步伐,加快產品研發的投入,向中高端方向發展,提高輪胎產品附加值,擺脫單純依靠價格優勢占領市場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提升競爭力。如2009年以來,玲瓏集團已投入資金3億多元,用于電子預硫化技術開發應用、跑氣保用輪胎開發設計和有限元分析系統設計。其中,跑氣保用輪胎已研發成功,成為繼普利司通輪胎后全球第二家擁有該項技術的輪胎生產廠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黃海輪胎也在特保案發生后,以最快的速度調整了輪胎產品結構以及定位,用于小轎車和中等貨車的半鋼產品生產總量由90%下調到70%以下,投入更多資金用于開發高性能的輪胎產品走高端路線,以此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4.加快創新增強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
創新是企業保持持久發展的動力,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從輪胎生產源頭抓起,在出口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等方面規范管理,引進吸收與自主研發并重,努力提高技術創新,從而增強了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青島雙星持續開展全員性崗位創新競賽活動,先后進行了三角膠輸送線、鋼絲圈輸送線、胎面輸送線等八大工藝零距離項目的改造,創造了國內同行業前所未有的工藝新標準,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輪胎不落地,質量控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創新開發了高檔無內胎、輕卡全鋼子午胎、抗刺扎轎車胎等一系列產品。悠長而豐富的產品線,使得青島雙星完全能夠經受住特保案等外部沖擊,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5.加大開拓國內市場力度
目前國內生產的轎車輪胎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占有率只有10%,隨著山東省輪胎出口企業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受阻,山東的輪胎生產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通過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縮小和國際先進品牌的差距,努力擴大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比例,力爭讓中國汽車企業都用國內自己生產的輪胎。如威海市三角集團依托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開發技術,生產的高性能、綠色環保型高檔子午胎、巨型工程子午胎等高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出口受挫后積極供應國內市場,變被動為主動。黃海橡膠在國內利用國家“汽車下鄉”等利好政策,進一步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在內銷市場上斬獲頗豐,彌補了國際市場上損失。
6.走品牌發展之路提高品牌知名度
山東省的輪胎生產企業認識到,只有走品牌展之路,才能增強在世界輪胎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現在全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時候,主要西方國家采取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形勢下,山東輪胎企業要壯大自己的實力,就要創國際知名品牌。因此,輪胎出口企業努力提高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目前,山東省輪胎產品已有三角牌、成山牌、玲瓏牌、賽輪牌和雙星牌輪胎等中國名牌產品8個,省名牌產品13個,名牌企業成為行業的排頭兵,帶動了山東省整個輪胎行業的發展。各企業在創名牌的同時注意宣傳和提高品牌知名度,通過品牌效應擴大了在國際市場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