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日,我到泰國旅游,聽說泰國實施一個被稱為“30銖治百病”( 30銖約合6元人民幣)的醫療保障制度。請問泰國的這種醫療保障制度是什么時候開始實施的,其主要內容是什么?
廣東讀者 朱爾基
“30銖治百病”又稱“30銖計劃”,是泰國他信政府自2001年開始推行的一個全民醫療保健覆蓋計劃。
“30銖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參與該計劃的國民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每次只需支付30銖掛號費,對低收入農民還可予以免繳,即可得到基本的衛生醫療服務:預防保健,包括體檢、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及艾滋病預防等;門診和住院服務;兩次以下的分娩服務;正常住院食宿;口腔疾病治療等。2006年他信政府下臺后,該政策得以保留,但不再收取30銖掛號費,老百姓只要憑醫保卡即可就醫。
泰國政府規定,無論私立或公立醫療機構,只要與政府簽約,服務提供者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財政補助。政府采用按人頭撥款的形式對各類簽約醫院進行財政補助;中央財政按照一定標準,將資金預撥到省,省再按人力工資、預防保健和醫療等幾個部分分配給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主要采用門診“按人頭付費”和住院“按病種付費”相結合的方式。
“30銖計劃”使擁有6549萬人口、70%是農民的泰國實現了醫療保障覆蓋率從78%提高到95%以上。自2002到2005年泰國政府用于“30銖計劃”的開支從533億銖增加到621億銖。不過,在本國醫療保障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30銖計劃”也給泰國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于景浩)
環球時報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