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 淵 本報記者 常黎明
《澳大利亞人報》18日刊登了對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關系學教授朱鋒的專訪。文章稱,這位中國著名的國際安全問題專家表示,北京很可能發現,澳總理陸克文比其前任霍華德更難打交道。對于這一報道,陸克文當天回應說,他永遠都會按照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做決定。
報道援引朱鋒的話說,“我認為陸克文有關建設亞太共同體的建議非常好,并在中國獲得了堅定的支持。但陸克文做出這個建議后,并沒有跟進措施,也缺乏將該建議轉化為實質性行動的新努力”,“他(指陸克文)說了一些很動人的話,但也許這些話不應被太當真”。朱鋒說,陸克文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具有深遠意義的思想和觀念”,“但如何真正變成實際的行動,還有待觀察,也許他太多深陷于國內政治糾葛”。
陸克文18日迅速對這一報道做出回應。他說,他永遠都會按照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做決定,而不是為了自己的聲望或是令其他國家滿意,比如中國。“很清楚地判斷那些關乎長期的國家利益,是我決策的基礎”。
《環球時報》記者18日就此事采訪了朱鋒教授。朱鋒表示,他在采訪中所說的觀點完全是客觀的。剛剛在澳進行了一周學術訪問的他深感澳國內目前對政府的中國政策辯論激烈,不少媒體和政治人物指責陸克文 “親中”毫無道理。朱鋒認為,這種基于陸克文的中文能力和政黨利益而進行的“中國問題”炒作非常消極,對兩國關系的深化無益。
朱鋒說,他并不是想指責陸克文,只是對澳國內政治在中國問題上這種新的“中國威脅論”辯論非常不滿,希望從客觀的角度說幾句公道話。朱鋒認為,中國從來沒有因為陸克文的中文能力而臆斷他“親中”。一些媒體對他的話進行炒作意義不大。澳總理對他的專訪專門做出回應,不是因為朱鋒說的話如何重要,而是“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陸克文嗅覺非常靈敏,完全抓住了我在采訪中所講的含義”。“因為當一名中國學者公開指出陸克文的中國政策有問題時,這恰恰是他在澳洲民眾和媒體中可以最好地洗刷自己‘親中罪名的良機”。朱鋒表示,他對陸克文政府未來對澳中關系的發展仍然充滿期待,原因不是澳總理是否親中、而是因為這符合21世紀兩國的共同利益。▲
環球時報200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