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悅
摘要:本文回顧了在古希臘神話中新神和舊神為了爭奪權利和地位而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新神象征"人",舊神代表了"大自然"。因而,這場戰爭也折射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抗爭。在這種抗爭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破壞,最終也制約了人類的發展。本文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出發,呼吁人類在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的保護,共同建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關鍵詞:古希臘神話 人與自然 新神 舊神 象征
古希臘神話的優美動人是舉世聞名的,選擇古希臘文學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以雅典為代表的古希臘精神,以及古希臘文學在西方文學甚至是世界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古代希臘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希臘人的足跡遠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臘人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創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神話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一、古希臘新神與老神的戰爭
要追溯古希臘新神與老神各自的象征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整個戰爭的過程。在古希臘神話中,新神與老神展開了一場為期十年的殊死大戰。赫西俄德的《神譜》,為我們記載了這一戰爭。宙斯的父親克洛諾斯害怕的子女奪取自己的權位,因此在他的每一個子女出生的時候就將他們吞食,但在母親的庇護下,宙斯逃脫了被吞食的命運。待宙斯長大后,借助于母親瑞亞的支持,他奪取了父親克洛諾斯的神位,推翻舊神體制,成為了第三代神王。
在這場戰爭中,有兩件事值得我們特別注意。那就是是老神百手巨人和赫拉克勒斯的參戰。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宙斯解放了被烏拉諾斯放逐的百手巨人布里阿瑞俄斯、科托斯和古埃斯。他們從黑暗陰冷的冥府回到了光明溫暖的人間,并受到宙斯的熱情款待。為了報答宙斯的解救之恩,他們決定參加以宙斯為代表的新神對舊神作戰。他們抓起巨大的石塊,向提坦神族發起猛烈的攻擊。在戰爭中,舊神都是巨人形象,并且是半人半獸,代表著自然的力量,而新神宙斯將地獄的一部分巨人釋放出來,加上十二主神以及人類的力量,最終獲得勝利。《神譜》作者赫西俄德在向他的兄弟佩耳塞斯講述神話的意義時這樣說到:“請你記住,諸神與人類有同一起源”。所以我們更加肯定,新神的象征可以詮釋為“人”。
二、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對比
人類歷史的發展,世界文明的演進,動力何在?我們認為主要在于形形色色的人類群體及其文化的相互碰撞或交往。其中最關鍵的,大概就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往了。將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對比來看,中國神話優美動人的程度也毫不遜色,其中“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故事均是家喻戶曉的。神話反映的是遠古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進行表現。由于我國古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矛盾、變化,于是借助幻想,先民把自然力看成為具有能動性的事物。神話往往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 中國神話極其豐富,許多神話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經》、《淮南子》等。
然而,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凡是可以稱之為英雄的人物,他們要蛻變為人人敬仰的天神,大多要在人間經歷種種艱苦的磨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頭腦,戰勝種種困難征服自然,才能擁有智慧和力量。英雄的漂泊和流浪,并不完全是英雄自覺自愿的行為,相反,大多數英雄之所以不得不漂泊和流浪,乃是因為被注定的命運。正是他們的命運,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傳說,其中著名的傳說有許許多多。如宙斯為了逃避被父親吞食的厄運,在地母該亞和天空之神的幫助下,逃到克里特的一個山洞里,才幸免于難,后來他結合人類和百手巨人的力量,最終打敗了以父親克洛諾斯為代表的第二代天神,成為眾神之父。赫拉克勒斯,出生后被母親拋棄在麥田里。雖然后來僥幸得救,但不得不被迫在人間四處漂泊,完成國王交辦的十二件苦役。在經歷了磨難之后,他最終成為不死天神。可以說,沒有主觀能動的力量,古希臘的天神以及英雄們不會真正的成功,他們的英勇事跡將不會被我們所牢記。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種種行徑,無不體現出“人”的力量的強大。所以在古希臘神話中更突出“人”的作用。
三、從生存方式來分析
“生存方式是人的具體存在形式,是人的內外關系的統一。古希臘海陸交錯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古希臘人必然一方面與土地交往,建立以土地為中介,以農作物為生活資料的農耕式生存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專制和專制政治;另一方面與地中海交往,建立以地中海為中介,以武力征伐為基礎,以移民或殖民中為繼,以商業和貿易為目的的地中海式生存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民主和民主政制”。
從新神與舊神的生存方式上看,其中舊神是以狩獵的農耕方式來生存的,他們多是以巨人的形象出現,他代表著不可戰勝的自然力量。而新神是以地中海方式生存,他們更多的是去征服和合理利用自然,改造大自然為自己所用。由此可見,兩種生存方式之間是相對立的,要維護地中海的生存方式,必須推翻自然和與自然為敵。
地中海式生存方式與農耕生存方式完全不同。如果說農耕式生存方式以對自然及其規律的順從、適應為前提的話,那么,地中海生存方式的建立則以對自然的戰勝為前提。地中海式生存方式以海為生存環境,不能戰勝航行中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地中海式生存方式就不可能確立。因此,戰勝自然是地中海式生存方式得以確立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大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但在面對人類能動的思想時,一切力量都變得微不足道。人類最終將讓自然為自己所用,新神與舊神之間的戰爭以及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預示出人類征服自然的結果。
四、總結
綜上所訴,希臘文化源于古老的愛琴文明,它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個時代,希臘人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于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后,因為當時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杰,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煉,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
參考文獻:
[1]赫西俄德.神譜[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
[2]楊先明.古希臘生存方式與古希臘文學[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3]讓-皮埃爾·維爾南.希臘人的神話和思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謝選俊.神話與民族精神 [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
[5]基托.希臘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