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明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硬盤的容量和速度也在飛速增長,但由于硬盤工作原理的制約,其安全性和穩定性卻一直沒有明顯的改善,脆弱的硬盤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威脅著其存儲數據的安全。但只要我們掌握一些常用的維修方法,就可以排除一些常見故障而使硬盤繼續正常工作,該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硬盤 故障 維修方法
1、 引言
目前主流硬盤的接口主要有三種。分別為SCSI接口、PATA(并行)接口和SATA(串行)接口。由于SCSI接口硬盤主要用于大型服務器的數據存儲,有著穩定的性能和完善的數據存儲保護機制,由專業人員維護,與我們普通用戶的關系不大,故本文不作探討。其中PATA接口就是我們所說的IDE接口, 目前SATA接口硬盤以其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和良好的電氣性能有逐漸取代傳統的PATA接口硬盤成為主流的趨勢,而一些早期的主板平臺并不支持SATA接口,所以傳統的IDE接口硬盤還將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長期存在。本文就IDE硬盤和SATA硬盤經常出現的故障分別作一些探討。
2、硬盤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2.1 IDE硬盤的常見故障
2.1.1 開機不能識別硬盤
故障現象:系統從硬盤無法啟動,從軟盤或光盤引導啟動也無法訪問硬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檢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
故障分析:這類故障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故障,一種是軟故障。硬故障包括磁頭損壞、盤體損壞、主電路板損壞等故障。磁頭損壞的典型現象是開機自檢時無法通過自檢,并且硬盤因為無法尋道而發出有規律的“咔嗒、咔嗒”的聲音;相反如果沒有聽到硬盤馬達的轉動聲音,用手貼近硬盤感覺沒有明顯的震動,倘若排除了電源及連線故障,則可能是硬盤電路板損壞導致的故障;軟故障大都是出現在連接線纜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針對硬故障,如果是硬盤電路板燒毀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傷及盤體,只要能找到相同型號的電路板更換(運氣好的話只需更換電路板上的某個元件),硬盤修復的可能性應在80%以上,一般修復后數據都還在。否則建議直接換新硬盤;針對軟故障,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盤線纜或者改換IDE接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盤也不被接受,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跳線設置問題,如果一條IDE硬盤線上接兩個設備,就要分清主從關系。可按路線設置說明,將硬盤設為一主一從,將數據線一端連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連接主盤,中間的端口連接從盤。
2.1.2 硬盤能夠正確識別,但無法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現象:開機自檢能夠正確識別出硬盤型號,但不能正常引導系統,屏幕上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從軟盤啟動,但不能正常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破壞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導的軟盤或光盤啟動到DOS系統,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導記錄,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軟件進行分區格式化。不過對于主引導記錄損壞和分區表損壞這類故障,推薦使用Disk Genius軟件來修復,便于操作。啟動后可在“工具”菜單下選擇“重寫主引導記錄”項來修復硬盤的主引導記錄。選擇“恢復分區表”項需要以前做過備份,如果沒有備份過,就選擇“重建分區表”項來修復硬盤的分區表錯誤,一般情況下經過以上修復后就可以讓一個分區表遭受嚴重破壞的硬盤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確分區。
2.1.3 硬盤無法讀寫或不能正確識別
故障現象:啟動時出現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這種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設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盤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有時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讀寫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盤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盤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選擇HDD AUTO DETECTION(硬盤自動檢測)選項,自動檢測出硬盤類型參數,并將IDE通道和硬盤讀寫模式(Accessmode)等選項設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2.1.4 硬盤出現壞道
故障現象:打開、運行或拷貝某個文件時硬盤出現操作速度變慢,同時出現硬盤讀盤異響,或干脆系統提示“無法讀取或寫入該文件”;每次開機時,磁盤掃描程序自動運行,但不能順利通過檢測,有時啟動時硬盤無法引導,用軟盤或光盤啟動后可看見硬盤盤符,但無法對該區進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見盤符,具體表現如開機自檢過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讀寫硬盤時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類似錯誤信息。
故障分析:上述諸現象是硬盤出現壞道的明顯表現。硬盤壞道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兩種,前者為軟壞道,可用軟件修復,因此稱為邏輯壞道;后者為真正的物理性壞道,由于這種壞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復,因此稱為物理壞道,只能通過更改硬盤分區或扇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
故障排除:對于硬盤的邏輯壞道,推薦使用MHDD配合THDD與HDDREG等硬盤壞道修復軟件進行修復,一般均可很好的識別壞道并修復。這里需要注意的是:MHDD軟件只能識別容量小于128GB的IDE和SATA接口硬盤,THDD軟件只能識別容量小于256GB容量的IDE接口硬盤。HDDREG軟件可識別大容量的IDE和SATA接口硬盤。對于物理壞道,如果壞道不多且相對集中,可用Partition Magic For DOS軟件,在DOS環境下,進入Partition Magic,選擇Operations菜單下的Check For Errors命令來確定物理壞道的位置。當檢測到壞道后,Partition Magic會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標記。然后再用Bad Sector Retest(壞道重新檢測)功能,它能通過反復查找由Check For Errors命令標記的壞道,然后再利用Partition Magic軟件強大的分區功能將壞道集中的區域劃分為一個獨立的新分區,然后通過Advance下的Hide Partition功能將該分區隱藏,以防止磁頭再次讀寫這個區域。但即使成功隔離了壞道,也要將重要數據備份,如果壞道過多,建議將其更換,因為硬盤出現物理損傷表明硬盤的壽命也不長了。
3 、SATA硬盤的常見故障
對于SATA硬盤,除了一些和IDE硬盤類似的故障外,常見的還有以下故障:
3.1 安裝Windows 2000/XP/2003時系統提示找不到硬盤
故障分析:因為Windows 2000/XP/2003本身不直接支持SATA控制器,在安裝Win2000/XP/2003系統時,一般由主板南橋芯片提供的SATA控制器在開啟RAID時需要安裝SATA驅動,如果使用第三方芯片的SATA控制器,也必須加載第三方的SATA驅動。同時,Windows XP也無法辨認出連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盤,也需要手工安裝SATA硬盤的驅動程序。
故障排除:在首次安裝Windows 2000/XP/2003尋找SCSI設備時,按下F6鍵(此時屏幕下方會有文字提示)來加載第三方驅動程序。稍等一會兒系統提示按S鍵,會自動搜索軟驅中的驅動,選擇主板提供的驅動軟盤中合適的驅動。然后會顯示你所選擇的驅動已經加載,按回車繼續,然后就是正常的Windows安裝步驟了。
3.2 主板和硬盤均支持SATA 3.0Gbps規范,但系統顯示只達到1.5Gbps的速度
故障分析:早期主板的SATA/RAID控制芯片只支持SATA 1.5Gbps規范,現在市場上銷售的SATA 3.0Gbps規范的SATA硬盤,為了兼容老主板,均通過路線的方式使硬盤默認的工作方式為1.5Gbps規范。
故障排除:參考硬盤廠商的說明,將SATA硬盤的跳線強制設置在SATA3.0Gbps模式下即可。拔掉短接5、6針的跳線帽即可將速度提高到3.0Gbps。其它品牌的硬盤一般也都是將跳線帽拔掉即可,具體可按硬盤的說明操作。
3.3 硬盤出現壞道
由于目前一些流行的磁盤壞道修復軟件大部分不能很好識別SATA接口硬盤,故應先用各個硬盤廠商推出的硬盤檢測工具軟件來幫助我們確定硬盤故障的原因,判斷故障是源自磁盤驅動器部分還是由其他軟、硬件問題造成;硬盤是物理壞道還是邏輯壞道。以希捷公司的SeaTools硬盤檢測軟件為例,分為Windows版和Dos版,它可以全面的檢測希捷公司生產的各種硬盤。如果在For Windows版沒有通過檢測,則表明硬盤有故障,這時我們可以選用For DOS版進行一下長檢測,有可能修復一些壞扇區錯誤。還可以根據自己硬盤的實際情況使用前面推薦的MHDD和HDDREG軟件配合來修復壞道,操作步驟相似,這里不再贅述。
4 、結束語
硬盤的故障復雜多樣,在一篇文章中很難講全,文中的解決辦法只是拋磚引玉,值得引起大家重視的是,硬盤是比較精密的部件,正確使用好硬盤才是減少硬盤壞道發生、提高硬盤使用壽命的最好方法。我們平時要注意杜絕硬盤的不正常關機、磕碰、震動、高溫狀態下長時間運行等現象,定期進行磁盤碎片的整理和重要數據的備份,尤其要備份好容易被忽視的主引導記錄及硬盤分區表、主DOS引導記錄、文件分配表等三個硬盤啟動必需的數據,才是萬全之策。
參考文獻:
[1] 孫承庭.計算機硬件維修實訓教程.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08-01
[2]電腦硬件故障維修教程.地震出版社,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