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摘要: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歷來都是公安保衛工作的重點。有人形象地將兩者比喻為人的左右拳頭,刑偵工作好比人的右拳,著重在于打擊犯罪,而治安管理工作好比人的左拳,著重在于防范和控制,兩者密切相關,不可分割。文章對刑事偵查和治安管理的概念、區別及聯系進行了介紹,具體分析了兩者存在的銜接失衡問題,并對此提出了三點建議,力求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刑事偵查 治安管理 區別聯系 和諧社會
一.和諧社會的提出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第一次鮮明地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科學命題,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五項任務之一提到全黨全國面前。和諧社會就是社會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公安機關作為國家的安全保衛機關,肩負起為國家建設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任務。刑偵工作和治安工作又是公安工作的骨架,兩者的成果直接影響都整個公安工作的好壞以及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的概念
(一)刑事偵查的概念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82條第1款明文規定: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依照法律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措施。
(二)治安管理的概念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簡稱,是指公安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依靠群眾,運用行政手段,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
三.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一)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的區別
1.主體性質不同。刑事偵查的主體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是以司法機關的身份行使偵查權。治安管理的主體主要由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進行,治安管理部門屬于行政部門,不是司法部門。
2.所處的階段不同。刑事偵查是刑事訴訟活動的第一個階段。治安管理并不是訴訟活動的一個階段。
3.行為對象不同。刑事偵查的對象是《刑法》規定的犯罪活動。而治安管理的對象是針對尚不夠刑事處罰,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活動。
4.行為模式的社會效果側重點不同。刑事偵查強調主動進攻,以對犯罪分子的打擊來規范社會秩序,重新平衡社會利益關系。治安管理強調主動防范,堅持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運用行政手段對社會整體進行有效地管理。
5.行為對象的法律后果及表現形式不同。治安管理的依據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的行政性法律,而刑事偵查的依據是《刑法》,刑法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保障法,只有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不能有效地調整社會關系的時候,刑法才能派上用場。。
(二)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的聯系
1.兩者具有非常密切的銜接性。違法與犯罪之間的臨界點是比較清楚的,這種臨界點主要是通過數量和程度的差異表現出來,同一類型的行為到底是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是適用《刑法》,辦案人員有著可操作性的標準。
2.兩者行為的對象有很多的重合性。《治安管理處罰法》中也有一部分法條在內容的規定上與《刑法》的規定出現了法條競合的關系。
3.兩者在實現社會秩序的構建和維護,保障社會生活正常進行這一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四.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存在的銜接失衡
改革開放一方面改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社會面貌,另一方面,也催生出許多嚴重的刑事犯罪。公安職能體制改革之后,直接打擊犯罪的部門就是刑事偵查部門,這個過程中,刑事偵查部門發揮著重要作用,起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人民群眾能直接感受到的是公安機關對于犯罪分子的打擊,甚至認為公安工作就是破案工作,公安部門的職能就是打擊犯罪,抓獲犯罪人。不可否認,刑事偵查在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光是靠刑事偵查來打擊犯罪,一味強調事后性的補救性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其耗費的人財物資源、投入的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治安管理則恰好彌補了刑事偵查的不足,它不僅僅是對違法活動進行行政處罰,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制定和執行一系列行政政策,靈活有效地對社會活動進行管理,很好的把違法和犯罪限制在萌芽狀態,使其沒有發展成長的空間,這樣就以較小的投入換取了較大的社會效益,達到了預防的效果。但是不管是政府和公安部門還是人民群眾,對這一點認識不到位,忽略了事前性的防控。要做到真正的標本兼治,就得兼顧好刑事偵查與治安管理的關系,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作用,才能構建起和諧社會。
五.從構建和諧社會中公安兩部門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對治安管理部門的重視,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這一重要指導思想,不斷提高治安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品。
(二)深刻理解《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區別和聯系,加強對實際辦案工作的業務指導。以上所述,兩部法律中有相當多的相同點,只是數量和程度上存在差異,所以,必須深刻領會兩部法律的實質,找出差異點和相同點,才能使案件定性準確,適用法律得當,才能真正體現出法律的公平正義。
(三)加強對《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銜接研究,找到治安管理活動與刑事偵查活動的平衡點,促進優勢互補,共建社會和諧①。國家在調整社會關系上,應該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治安處罰手段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應當根據刑法謙抑性的要求,對構成要件進行實質的解釋,優先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只有在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已經達到應當受刑罰處罰程度,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才能動用最嚴厲的刑罰制裁手段。
參考文獻:
[1]熊一新.治安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2]任惠華.偵查學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