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全
摘要:海峽兩岸同胞同屬于中華民族,血濃于水,大陸在實行改革開放之后,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勤勞勇敢的臺灣人民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臺灣經濟的繁榮。海峽兩岸開展經貿合作會造福兩岸人民。
關鍵詞:兩岸經貿合作
自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大陸與臺灣的交流不斷擴大,兩岸的貿易額不斷增加,兩岸的經貿合作不斷向前推進。
一、海峽兩岸的貿易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不斷向前發展。1979年海峽兩岸的貿易額僅為0.8億美元;1993年超過100億美元,達到144億美元;1998年超過200億美元,達到205億美元;2000年超過300億美元,達到305.3億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04年海峽兩岸的進出口總額為783.24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其中大陸出口135.45億美元,同比增長50.4%,大陸進口647.79億美元,同比增長31.2%;2005年海峽兩岸的進出口總額為912.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大陸出口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大陸進口746.8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2006年海峽兩岸的進出口總額為1078.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21%,其中大陸出口207.35億美元,同比增長25.29%,大陸進口87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6.64%;2007年海峽兩岸的進出口總額為12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大陸出口23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大陸進口1010.22億美元,同比增長16%;2008年海峽兩岸的進出口總額為1292.17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大陸出口258.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大陸進口1033.4億美元,同比增長2.3%。
二、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國民黨、親民黨等黨派的領導人到大陸訪問有利地促進了兩岸的交流與合作。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對大陸展開“和平之旅”,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這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60年來的首次會面,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胡錦濤總書記和連戰主席共同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望”。連戰的“和平之旅”加深了國共兩黨之間的信任與理解,對于兩岸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2005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親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大陸,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談,這是中國共產黨和親民黨兩黨之間首次進行對話,兩黨的交流有利于增強中國共產黨和親民黨之間的互信,有利于維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2005年新黨主席郁慕明率領率領新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陸訪問團對大陸進行“民族之旅”,通過此次訪問,加深了中國共產黨同新黨之間的了解,對于遏制“臺獨”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2008年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對大陸進行訪問,這次訪問是在兩岸關系的新形勢下進行的,胡錦濤總書記和吳伯雄主席舉行了兩岸新形勢下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談,雙方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由于國民黨在臺灣由在野黨變為執政黨,國共雙方互動的成果有利于轉化為現實政策,從而對兩岸關系產生實質性影響。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大陸訪問團訪問大陸,并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談,進一步加深了海峽兩岸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這一切標志著兩岸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兩岸關系已進入了和平與發展的新篇章。
(二)海協會和海基會的復談對于促進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8年6月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表明兩岸的中國人有能力解決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有利于造福兩岸同胞。這是兩會時隔九年之后的首次復談,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于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協議》,對于促進兩岸直航和兩岸旅游業的發展、擴大雙方的人員往來具有重要的意義。2008年11月海協會和海基會在臺灣島內舉行第二次會談,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四項協議,海協會赴臺商談不僅一次開拓之旅,也是一次合作之旅和和平之旅,表明兩岸制度化的協商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為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2009年4月海協會和海基會在南京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和《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3項協議。雙方同意建立定期航班,這同平日包機相比前進了一大步,建立定期航班將大大便利大陸和臺灣的人員交流。雙方還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原則共識—“陸資入臺”,這將改變臺灣向大陸單向投資的局面,大陸和臺灣之間可以進行雙向投資,有利于中國大陸的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有利于深化兩岸的產業合作,實現共贏。
(三)國共對話平臺的構建和鞏固對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根據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和連戰主席發表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框架下建立起來的,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2006年4月首屆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的主題是“兩岸經貿交流與直接通航”,大陸方面宣布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2006年12月第二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論壇主題是“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大陸方面宣布了20項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的新政策措施。2007年4月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是“兩岸直航、旅游觀光、教育交流”,大陸方面相關負責人分別受權宣布了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及方便臺灣同胞的一系列措施。2008年12月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是論壇主題是“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大陸方面宣布了加強兩岸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10項政策措施。2009年7月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主題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重點研討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推進兩岸文化產業合作、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三項議題。國共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通過舉辦論壇,加強了兩岸官產學之間的交流,加強了兩岸人民之間的了解,尤其是在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新的形勢下,國共論壇的成果有利于化為實際行動,從而更好的推動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
(四)兩岸經貿合作民間機構建立、一系列交易會和論壇的舉辦有利地促進了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于2004年在北京成立,它是促進兩岸經貿合作的民間組織,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的成立加強了同臺灣民間機構的聯系,擴大了兩岸人員交流,促進了兩岸經貿合作的發展。作為中國大陸最早主辦的兩岸經貿博覽會,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在促進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平臺作用。2008年第十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基本覆蓋了臺灣全島所有的縣市展示。2009年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舉行了海峽兩岸首次大規模的縣市長交流活動,大大增強了兩岸相關人員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促進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的舉辦也為促進兩岸的經貿合作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首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于2006年舉辦,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四屆。2009年第四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舉行,雙方圍繞“建立經濟合作機制與共同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探討,有力地促進雙方的理解與合作。
三對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的思考
(一)海峽兩岸應早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得大形勢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有利于促進相互投資,促進兩岸經濟的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符合海峽兩岸同胞的利益。雙方應早日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商談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同臺灣各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的交流。
增進交流可以擴大共識。要不斷擴大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例如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旅游不僅大大促進了臺灣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增強了兩岸民眾之間的理解。充分發揮新形勢下國共平臺在海峽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加強同臺灣其他黨派之間聯系,維護臺灣海峽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綜上所述,在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之下,兩岸的經貿合作一定會不斷地向前推進,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景無限廣闊。
參考文獻:
[1]朱邦寧.海峽兩岸經貿關系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2).
[2]孫兆慧.兩岸經貿關系現狀與展望[J].統一論壇,2009(1).
[3]李計廣.入世以來兩岸經貿關系發展中的問題及其影響[J].亞太經濟,2008(1).
[4]張宏.入世后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趨勢[J].亞太經濟,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