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園
摘要:道德意志在道德行為活動中為決定性因素。而年輕的網絡炫富族在接觸到金錢、奢侈品等,不能抵擋住這些誘惑而堅定不移地按道德律行事,本文試圖從道德意志層面來解析炫富族道德意志薄弱的主客觀原因。
關鍵詞:道德意志 網絡炫富族 道德意志薄弱
1、關于道德意志的概念特征
1.1道德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自覺的確定目的,并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無意識的本能活動、盲目的沖動或一些習慣動作都不含有或很少含有意志的成分。而道德意志,是個體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通過自覺的確定目的、支配行動、克服困難等表現出來的能動的意志品質。道德意志表現為人利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通過理智的權衡去解決道德生活中的動機沖突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品質,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性是它的主要表現。在道德活動中,客觀的因素與主觀的因素常常交織出現,使道德主體面臨艱難的選擇,這時道德意志便成為決定性因素。一個意志力頑強的人能約束自我,不論客觀環境如何險惡都能忠實的履行道德義務,而一個意志薄弱的人,則會失去約束,發生動搖。道德意志作為道德信仰的主體性構成要素必然與克服困難相聯結,是主體克服重重困難而使信仰目的付諸實施的整個心理過程。主體所要克服的困難不外分為兩種:其一為外在困難。諸如道德環境的惡劣、外在利益的誘惑和社會輿論的反對。其二為內在困難。內在困難既有多種需要引發的動機沖突、手段沖突,又有人在執行動機中的懶惰、渙散、疲乏等心理情結。道德意志就是要力排各種困難,克服各種險阻,使信仰得以實現。因而可以肯定的講“有道德意志,一定有道德行為,一定有相應的品德;沒有道德意志,一定沒有道德行為,一定沒有相應的品德。”道德意志作為道德信仰主體的另一非理智因素,成為道德信仰主體構成要素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1.2、道德意志的特征
道德意志作為道德信仰的重要心理因素,必然與排除不道德的誘惑,克服道德上的挫折、困難相聯系,是主體克服困難、排除干擾而將道德信仰理想目標付諸實踐的心理素質及心理過程。
首先,道德意志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道德意志表現為道德行為的一貫性,表現為人能夠達到慎獨的境界,“能否達到慎獨的境界,也是一個是否具有明確堅定的價值目標的試金石”。 ①所謂慎獨,慎是指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是獨處,獨行其事。綜合起來,就是紀律和道德輿論管不到的地方,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因無人監督而恣意妄為。一般說來,人在眾目睽睽下,比較注重自己的言行,遵循社會的公德。而在無人監督特別是在做了壞事也不容易被覺察時,道德的防線就極易崩潰,慎獨要求道德主體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其次,道德意志是一種排除外在利益(主要指非正當利益)誘惑的毅力。人在生活中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利益的誘惑,如金錢、名利、地位、美色等。能不能抵擋住這些誘惑而堅定不移地按照心中的道德律行事,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道德信仰的一個重要標準。一個人如果一遇到高官厚祿、金錢美色的誘惑就方寸大亂,喪失了做人的原則,置道德要求于不顧,那他就不是一個有道德意志和道德信仰的人。
再次,道德意志是一種克服艱難險阻而貫徹道德要求的決心。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一個缺乏公正的社會環境中,做好事常常不僅得不到回報,反而遭到冷遇、嘲弄、諷刺、遭到誤會、誣陷,甚至遭到惡勢力的打擊、報復、陷害。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否繼續堅持按照道德要求行事,是一個人是否形成堅定的道德信仰的一個明顯標志。在一個是非顛倒、善惡混淆、善人遭殃惡人猖狂的社會環境里,最能考驗一個人有沒有道德意志。
1.3、道德意志的品質
道德意志的品質構成人的道德意志的某些比較穩定的方面:
1.3.1、獨立性:道德主體不屈服于周圍人的壓力,不隨波逐流,能根據自己的道德認識與道德信念,獨立采取道德決定,執行決定它與武斷和受暗示性的差別在于個體的道德認知能力和自信。
1.3.2、果斷性:道德主體有能力及時采取有充分根據的決定,并且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實現這些決定,與武斷的差別只在于結果,與優柔寡斷相反。
1.3.3、堅定性:也叫頑強性。道德主體長時間堅持自己道德決定的合理性,并堅持不懈地為執行道德決定而努力有明確的行動方向,和執拗的差別只在于結果。
1.3.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道德行動的能力,也表現為道德主體對情緒狀態的調節決策時的獨立性與果斷性、執行時的堅定性的總和。
2、網絡炫富族的道德意志現狀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愈來愈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須品,利用計算機上網沖浪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形形色色的體驗。進來,曬客成為繼博客之后的新一輪潮流風氣。任何網民可以在相關的網站論壇把自己的照片、生活軌跡等大秀出來,大多是為增進與看客的交流,得到看客的認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網絡是一個平臺,在“曬客”、“看客”間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對包括社會心理、社會公共道德等多方面的社會整合都有積極意義。于此同時,漸漸涌現出來年輕的炫富族。
2.1、有關炫富的定義和事例
炫富一詞成為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在百度百科上,炫富的解釋為:展示、炫耀財富、中國常用的一種廣告手段。筆者在這里所要觀察的年輕炫富族,正是利用曬客來展示和炫耀他們對財富的認同和向往,并夾雜伴隨著對貧窮的鄙夷和唾棄。
近年來,炫富的人憑借著財富的聲勢奪人眼球。2007年,中國寧波網天一論壇的一名女網友發了一個帖子,把她的多款安娜蘇等名牌錢包、LV、GUCCI等國際一線品牌的背包,以及PRADA涼鞋等都一一曬出,一時間收到眾多網友的跟帖,點擊率達到18779次。自此之后,一幫80后90后的少女在網上展開了此起彼伏、一輪接一輪的瘋狂炫富秀。被網友冠名為“90后炫富女”的一年輕女孩,手捧大把人民幣鈔票,在論壇上發帖自稱白領們銀行卡上的錢還沒有她手上的多,白領們努力奮斗早起晚歸擠公車上班的生活在她眼里可憐又可笑;一個自稱“千金小姐”的MM在網上聲稱從不知道自己的卡里究竟有多少錢,永遠沒有用完的時候,并貼出自己的絕版奢侈品背包和紅色保時捷跑車;山西大同礦主的女兒也來炫耀自己在美國過的奢華生活,在美國擁有的豪華別墅,奔馳SLK跑車等奢侈品,并聲稱國內的富婆都“不入流”。
2.2、大家對炫富的各種看法
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熱鬧的年輕炫富族,各界人士的看法倒不同。
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陳學明說,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人超越了物質上的追求,而有著心靈上的渴望。這些炫富的少女,她們自以為擁有財富,就是生活在整個社會頂端的人,是“人上人”,殊不知她們是離“動物性”最近的人。陳學明指出,在所有的社會群體中,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最容易被誘變為“消費動物”、“經濟動物”。
大部分網友認為他們精神上比較空虛,嚴重需要刺激大眾以獲得自我的價值認同。缺乏責任感,雖然有錢卻是由父母賺得,沒有資格拿來炫耀。
而作家潔塵則持有不同的觀點,她認為這種網絡炫富的行為不是病態,而是一種鮮活的人性,帶有行為藝術的意味,也許是為了吸引眼球。并且認為炫富是全人類所共有的,人類對財富、物質具有本能的向往,是永遠都存在的。
還有叫“河伯”的網友稱,炫富的迅速傳播是由于網絡的四通八達。歸結起來,網絡“民情”總是表現為一種略顯偏執的“保守”,對所有“異類”很容易表達出近乎詛咒的情緒,所以網絡成為各種狹隘情緒的聚集地就不足為奇了。由于網絡身份的虛擬性與上網狀態的孤獨性,一個日常生活中很平和的人也可能傾向于表達某些極端情緒,而那些實際上很極端的人,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粉絲擁躉。
3、解析網絡炫富族道德意志薄弱的主客觀原因
網絡炫富族道德意志薄弱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他們在道德素質和道德信仰方面都存在種種問題,這引起了整個社會和全國人民的高度重視與關注。影響網絡炫富族道德意志薄弱的主客觀原因主要如下:
3.1主觀原因
3.1.1、一味以個人為中心,推崇個人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托克維爾指出,個人主義比較多的強調個人價值,因而是一種只顧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并明確的指出,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一樣,都是一切從個人出發的,所以從本質上看,二者是一致的。他說:“利己主義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個人主義首先會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個人主義也會打擊和破壞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淪為利己主義。”因此,他認為,個人主義是一種溫和的利己主義。②這些年輕的網絡炫富族不是想著要為集體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而是熱衷于個人的自我表現。
3.1.2、推崇拜金主義,道德行為弱化。
拜金主義, 就字面上來說, 指的是人們崇拜金錢。網絡炫富族們以金錢來衡量人,把人的價值等同于金錢。在他們看來,不僅一切商品可以用貨幣來衡量其價值,人也可以當作商品,用錢來估值。在商品社會里,人際關系日益經濟化,這使得年輕的炫富族們的拜金主義價值觀更加根深蒂固。本文中前面提及的“90后炫富女”,不僅在網絡這種公開平臺上直接叫板普通白領的生活,直言普通白領銀行卡里所有的資產加起來也沒有她手中的多,更嘲笑別人一輩子都將可悲的繼續。他們無視無產階級勞動者的尊嚴,無知的把他們的價值觀依附在金錢和奢侈消費品上。
3.1.3、個體道德責任的缺失
所謂個體道德責任,就是指生活于一定社會中的個體行為者作為主體應該承擔的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道德責任。不僅包括親情責任、職業責任、社團責任、和公民責任等多個層次的角色責任,而且還包括超越具體角色責任而作為人的一半責任,即人之為人的道德責任。而人和社會具有不可分割的辨證性質決定了個體必然要承擔對社會和國家的道德責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個體成為了他人或社會道德的旁觀者、裁判者,忽視了自己作為道德責任主體的存在。③本文研究的年輕炫富族在道德缺失上表現為:一是他們主動放棄成為道德責任主體的努力,對自己采取道德放任的態度,喪失自我責任心;二是他們對網絡公眾缺乏應有的道德關懷,喪失對他人的責任心;三是他們對自我行為缺乏要求,公然以追逐個人心理的滿足為目的,不顧對別人傷害,并且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3.2客觀原因:
3.2.1、市場經濟改革的負面效應
中國經歷改革開放30年以來,各種文化、信息接踵而來,不斷沖擊著我國傳統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體系。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在引進資本主義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方式的同時,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入。知識經濟以迅猛快捷的方式,成批量的生產著財富英雄。在貧困山區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當代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炫富就在社會急劇分化中開始了,暴富者以其豪華誘人歆羨,年輕的80后90后們,就在這巨大的市場經濟浪潮下,開始了以炫富欺貧為樂事,把社會經濟地位低于他們的人一概貶斥為“競爭中的失利者”。
3.2.2、權力文化傳統的滲透
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歷史很長的國家,封建主義和其他剝削階級利己主義思想的影響將長期存在,總要通過形式頑強的表現出來。如封建的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封建宗法制度、私有觀念等,還不可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完全消除。這對年輕的網絡曬客族來說,會產生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并且這種外部的腐朽思想往往和我們原有的封建殘余思想混合在一起,對社會風氣產生了不良影響。于是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選擇實現自己理想的目標,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觀與資本主義價值觀甚至封建主義價值觀并存。相互之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影響,導致道德評價標準的不確定性甚至道德評價標準的迷失,因而更容易使人產生迷茫和困惑。這種多元價值觀深刻的影響到年輕炫富族,導致他們的道德價值取向的紊亂和道德意志薄弱。
參考文獻:
① 魏長嶺.道德信仰與自我超越.河南人民出版社[M].2004(9)
② 羅國杰.論個人主義同集體主義的對立.中國高等教育[J].1990(10)
③ 郭金鴻.道德責任論.人民出版社[M].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