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南
摘要:和平時期,我軍通過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維護國家利益,保護人民安全,履行職能使命。然而,在一些突如其來的"挑戰"面前,我們怎樣才能破除萬難,不負重望,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尤其是在協同配合問題上,更要加強探索研究,實現最佳效果。本文試從宣傳協同的角度,從方法上談幾點構想。關鍵詞:宣傳協同 方法初探
抗震救災,海外維和,防洪滅火等一系列的大型非戰爭軍事行動多體現著聯合的特點,凸顯了協同的作用,展示著黨政軍警民的凝聚力、戰斗力,是和平時期開展的人民戰爭。對于軍隊而言,更是一次組織指揮、宣傳協同的重要現實考驗,本文以“宣傳需協同,效果才最佳”為入題思路,對于“如何著眼非戰爭軍事行動需要,在平時進行有計劃、有重點的宣傳協同準備”進行了方法上的初步思索。
一、開展立體式的協同培訓。
所謂立體就是要在培訓機制上既要關注上面的指導層,也要顧好下面的落實層,更加抓住中間的執行層。一是抓理念,循“規”式培育。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非戰爭軍事行動來說,首先就需要在指導層面,循規矩,明方法。具體來說,可專門成立有關機構進行專題性研究,制定好扎實可行的學習考核方案。重點對領導決策人員進行理論和理念的灌輸培養,突出軍事行動和任務訓練上的宏觀把握能力,重點是培養快速閱讀形勢發展的洞察能力以及準確,高效利用宣傳手段,發揮作用的決策能力。二是抓基層,先“入”式啟發。可根據各基層單位、戰斗單元對聯合作戰、宣傳協同缺乏宏觀認識、缺少整體作戰,高效聯合基本理念,單位間上下連通不夠,執行同一任務時相互溝通不足的現狀,進行有計劃的先期體系化宣傳教育,讓基層官兵明白“任務中心”的根本意義和了解協同配合的重大利益價值,從而跳出小圈子,走向大舞臺,主動配合,創造性工作,推動宣傳協同有效開展,實現完成任務的高效統一。三是練人才,激“變”式訓練。具體來說可針對聯合性宣傳協同訓練不夠,面對突發事件的自主性,創新性不強的問題,進行基地化課題研究,通過政治部門的系統內部聯合,兩個或多軍種同一專業或不同專業的聯合任務訓練,基地化作戰單元聯合等多種形式,采取集中訓練,網上聯通,作戰模擬、任務比拼等多種手段訓練宣傳業務工作者在多種復雜情況下聯合協同的能力,突出抓好能創新,善應變的業務能力培養。
二、搞好體系化的理論準備。
具體來說,在理論的籌劃準備上需要重點關注三個階段。一是前期的統籌謀劃上重在目標明確。比如,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思想整治工作如何發揮作用問題,可采取理論歸納式,比如定義問題,地位作用問題,特點問題,對策問題等。也可采取問題探討式,直接列舉現象,優缺點分析,方法探討,效果評估等,內容上要盯住需要入手,想一想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對于宣傳工作而言,軍隊需要你做什么,人民需要從你這得到什么,國家需要向世界展現什么,從而在“怎樣在全局上實現完整高效的規劃,如何最有效地在一線,末端做些實事”方面搞好分工,加強配合,優化資源,重拳出擊。二是中期的具體實施中強調優勢互補。以四川汶川地區抗震救災活動為例,在對宣傳理論的具備準備過程中就需要進行一次甚至多次的優勢資源組合。比如:哪些人有著真實的經歷和經驗,哪些人對宏觀的政策把握的準確,哪些人對宣傳的文字,技巧比較精通等等。要多次地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在平時的任務設計中進行討論、梳理、總結。并根據準確而豐富的資源,通過調查分析,設計好最佳的理論框架。填充最生動豐富的鮮活內容。力求使這一理論的準備過程高效、務實,時時處處體現出協同配合的功效,突出集體作為的力量。三是后期的檢驗問效時注重親歷親為。任何理論產生后,都不是一勞永逸的。是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其生命力,并隨著時空而不斷變化發展的。而對于理論本身最為關注,理解也最為深刻的通常正是理論研究者本人。因此,親歷親為地去了解,去實踐對于理論的后續發展,提高其生命力和活力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構建扁平式的指揮體制。
非戰爭軍事行動多是一些突發性的事件,要求對宣傳的指揮控制也必須迅速而準確,慢不得,亂不得,更錯不得。比如,同一問題,多種宣傳卻不同一標準的問題,問題調查不清,想當然宣傳卻存在偏差的問題,又比如,層層下達指示走了樣的問題等等。這些小則惹來笑話,造成尷尬局面。大則付出的將是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失去的將是軍隊的使命、榮耀和群眾的信任。因此,在抓好培訓和搞好了理論準備的基礎上,在指揮的機構和機制上要多費些心思,多做些嘗試。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一些努力。一是在應急指揮的預案制定上多一些現實調查和民主討論,不能單單從部隊執行任務的角度出發,要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進行聯合,看一看在哪些環節上還存在斷層的問題,哪些方面有了重復內耗的現象,哪些機構或人員上還存在指揮不暢,執行力不夠的問題,要平時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把這些問題就討論好,解決好,達到全局性地快速聯通。二是要加強群體性的模擬演練和平時的調研聯通,建立起一個逐步完善的專項人才機構,以達到任務來臨時人員迅速到位,責任迅速明確,能力迅速勝任的目的,實現軍隊內部最快鏈接。三是要在綜合保障上給予更多的方便。宣傳很重要,協同更重要,而最重要的在于這二者的共同點-時效性上。宣傳工作者在整個行動中為了要快速獲取各方面的信息精神始終處于高度緊張,身體也總是處于極度疲勞。所以可能需要的是一些超越其“本職”之外的權力保障,以便于實現時空上的最大快捷。
四、形成多層面的力量組合。
平時狀態下主要是以練為主,以訓為主,所以在力量的組合上要根據不同的需要來進行。也就是說在力量統配上既要有一條線,但又不能是一根筋,從上到下各個層面上都要高度務實,積極自主。一是根據任務需要組合。不同的任務所需要的力量組成是不同的,要根據這些不同,在平時的方案構想上,人員編成上,機制保障上都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都要進行過細的研究,不可把“萬能公式當個寶,啥事來了都這招。二是按照便于訓練的方式組合。理想化的想法和現實的困難有時具有一定的沖突。比如,按照任務牽引進行的合成訓練會牽扯到軍隊、地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會給各單位的主要建設帶來一定的沖擊,且在權力運行上牽動較大。所以這方面的合成是易精不易多,要細思多查高效做。就軍隊內部而言,可參照搞演習的辦法,按照最便于訓練的方式逐級訓練,過關升級,適時合成,檢驗效果。三是突出人才培育的重點組合。利用院校或集訓隊,集中人員進行理論體系研究和問題集體攻關,也就相當于是一種力量的儲備式集成。無事則各自在本單位從事具體工作,一旦需要行動,則盡快按照事先的力量編成進行組合。
五、實現多維化的訓練方式。
一是基地化集中訓練。按照任務的需要設置訓練的規模,訓練的方法,參訓的人員,綜合的保障等。重點是要搞好前期的準備和充分的論證,避免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二是網絡化對抗演練。組織各單位精銳力量進行模擬演練,考驗各單位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重點關注細節檢查,防止寫小說式的虛構現象。三是體系內綜合考評。設立專項非戰爭軍事行動宣傳人才資源庫,對選定人員通過網絡考試,上級考察,同級互評的方式不斷提高“業內人士”的能力水平,讓人才準備走到前頭。
綜上所言,提高宣傳的能力,要適應信息化條件下需要,把眼光盯在戰時,把重點放在平時。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原則、命令、指示統一部隊的思想,充分發揮宣傳在協同作戰中的指揮協調作用,自覺做到圍繞上級意圖統籌協調,根據形勢變化情況隨機協調,加強橫向聯系主動協調。在強化部隊的協同意識,保證發揮整體作戰威力上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搞好具體應對。依靠各軍兵種密切配合,各系統間的有機結合,以整體力量戰勝困難。保證諸參戰力量思想一致,行動統一,達成宣傳的全程服務,全時保障,實現合心、合力、合成,集體攻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