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峰
摘要:本文針對外籍學生和中國學生在文化底蘊上的差異,導致對中國武術的學習較慢,甚至遺忘的很快,在大腦中難以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在傳統武術教學的基礎上,特此把喂招教學模式引入太極拳教學中。在模式中將動作含義講解、示范,喂招模擬實戰動作演練。用喂招教學法使學生無論在完成動作的規格,熟練程度,還是課堂氣氛方面都優于傳統教學法,而且此模式對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有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喂招教學 外籍學生 太極拳
1、前言
在武術教學中教師通常從強調動作規格開始直至動作達到自動化,而較少強調動作的攻防含義,導致許多學生對武術興趣不高,特別是太極拳的教學,雖然學會了動作,但無法體會內在的意識,無法體現太極拳特有的神韻。武術以攻防動作為主要內容而存在,攻防動作是它生存發展的土壤。武術意識是對武術動作所具有的攻防含義的體現,它是武術活動中“神”之所在,也是該項活動與其它項目上的重大區別之一。在太極拳教學中不應該一味強調動作規格,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應該在傳授太極拳技法時將其攻防含義滲透過去,使學生在熟悉動作攻防含義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學習太極拳。所以在武術教學中應該重視太極拳動作的攻防技擊性,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是在傳統教學法的基礎上,吸取民間傳統教法,嘗試將動作含義講解,喂招模擬實戰演練教學引入太極拳教學中,為探索更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出新的思路。
2、喂招教學法原理
武術來源于生產勞動,是在人與人,人與動物的搏殺中演變出來的搏斗技術。太極拳基本技術素材仍來源于傳統武術的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法,其中許多動作可在攻防實戰中找到原形。因此,攻防原理仍然是武術套路運動的核心。在現代的課程改革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通過動作含義的講解和喂招模擬實戰動作演練教學,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喂招教學法第一是動作含義,即按照動作的技擊含義進行講解,這一階段不強調動作的規范性,要注重技術動作的目的性。首先應讓學生了解攻防技擊原理和使用原則,使學生對攻防技擊的概念及基本要求有所理解,然后教師結合攻防實用技術的運動特點,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進行教學,針對所學內容要求學生跟隨教師模仿動作練習。第二是喂招模擬實戰演練教學,這一階段主要是體會攻防意識,虛實變換,注重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以至于在大腦中形成動作表象。通過喂招教學,加強實戰意識。由于攻防技術主要是通過兩人動作演練體現出來的,因而用喂招形式組織教學更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攻防技術。
3、討論與分析
3.1 喂招教學法便于學生懂式明法。喂招教學法使學生明白每個招式的來龍去脈,通過喂招模式接觸能正確體會太極拳的技擊方法。在教學中,左右攬雀尾這一動作,初學者往往是手腳配合不當,重心變換不靈,當初學者通過學習了解該動作包含繃、捋、擠(為方便英語的表達,說成抓、拉、推)種技法之后,就能很容易掌握該技術動作。
3.2 喂招教學法便于培養學生的武術意識。武術套路運動講究武術意識的培養,如何正確培養武術意識一直是武術教學非常重視的問題。喂招教學法遵循武術的運動規律,通過動作含義教學,喂招模擬實戰動作演練,能夠培養學生的武術攻防意識。在教轉身搬攬捶時,經過攻防模擬練習后,便會攻防一體,加快動作速度,充分體現武術的防守反擊意識。
3.3 喂招教學法便于學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動作技能。武術套路是由具有攻防技術的動作組成,太極拳也不例外。當學生明白太極拳的攻防意義和價值后,對動作的記憶就會由形象的機械記憶轉化為實用的理解記憶,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就會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此動作。
3.4 喂招教學法便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活動的傾向,是人們去積極鉆研,探究并從事一定實踐的原動力。感興趣的事,人們就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努力地去做好它。以技術傳授為主要目的的武術課教學模式,只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要提高武術課的教學效果,不但要重視教師的教,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學,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當學生在進行太極拳學習時,結合攻防動作進行講解、示范、分解、強調動作的攻防結構,會使學生明確動作的用法,形成強烈的技擊意識,從而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5 喂招教學法便于學生動作規范化。初學者由于未建立正確概念,動作不易規范。喂招教學法首先通過動作的含義講解使學生建立正確概念,進一步通過太極拳中具有技擊含義的步法與手法的配合練習,讓學生體會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特別是喂招模擬實戰動作演練使大腦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使動作達到規范。
3.6 喂招教學法便于降低學生學習后的遺忘率。筆者認為影響外籍學生記憶效率的因素有如下兩個方面:(1)主體的覺醒狀態 實踐證明,武術動作的攻防技巧也是學生強烈要求學習的,此時學生大腦皮層處于一種高度興奮水平狀態,并且有意識地調動了自己的目的性,能動性,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動集中到掌握動作攻防技巧這個目標上,使記憶活動不再是單純去識記,而是感知,注意,思維活動全面動員,高度集中。(2)主體對拳種的文化了解,教學證明在太極拳教學中“云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較難的動作,同樣的情況下,韓國、日本、菲律賓的學生學的相對要快一些。這也許是附近國家的文化和中國文化有某種方面的相似。
4、結論
喂招教學法是在現代教學法的基礎上,吸取民間傳統教法而形成的。它通過對攻防動作的分析講解,喂招練習的形式使教學雙方擺脫了語言束縛(特別是在對外籍學生的教學中,專業用語和普通用語上的差別),了解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盡快建立動作概念。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武術套路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由動作含義講解,喂招模擬實戰動作演練教學法符合教育學規律,使外籍學生能夠盡快的掌握太極拳的技術要領,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文輝.高校武術普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皖西學院學報,1998
[2]施翔.在武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J].常熟高專學報,2003
[3]郝士儒.改進武術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