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寒
摘要: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涵蓋了很多種類:平面廣告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工業造型、動漫設計等,開辦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針對于專業教學,一方面,很多學生對所學的專業技術層次不了解;另一方面,高校藝術類專業的教育教學,忽視了社會的發展趨勢及市場的特殊性,重理論輕實踐,造成了畢業生求職困難的局面。
關鍵詞:技能課程 藝術專業教育
目前的藝術教育現狀,普遍存在課堂教學與技能實踐相分離的現象,但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卻要求學生具備極強的操作技能,其社會需求迫使高校教育必須解決技能課程教育問題。
一、對技能課程現狀問題的分析
事實上,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能認識到技能課程的性質,但由于學生對技能課程理解的不透徹,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對技能教學的輕視,往往會造成技能課程教學效果低下的局面。筆者認為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學生學習容易急于求成。從心理角度上看,青年期的學生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欲,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知識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對于技能水平的掌握,上手快但欠缺扎實,沒有建立和具備持續的學習態度。
2、 對學習遷移的認識不足。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的學習結果還可能對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認識到技能課程的內容安排和學習需要什么樣的相關課程來支撐,所以不知道技能課程會對今后的藝術設計思維理念的培養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3、在技能訓練教育中,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計劃不具專業針對性。在教學安排上抄襲和拷貝老的院校模式,完全不具有藝術設計各專業的獨特性。課程設置雜亂,依現有設備設置課程,錯誤地認為技能訓練只能在工作單位才能掌握,在學校主要是打下專業知識基礎,其教育目標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在校掌握專業技能。
二、技能課程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1、作為學生,要樹立良好的學習狀態,保持一種對以后的藝術深造起決定作用的心態,懂得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課程的鏈接作用,從而具備科學的知識結構。
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對技能課程的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課程的安排應注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否有專業理論支撐;是否有利于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是否會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作業布置上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專業技能上的能力和專業素質上的修養。
3、在教育過程中應將技能教育滲透在專業素質培養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強調技能教學的意義,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形成教學互動,使學生在吸收理論知識的同時,擺脫“麻木化”、“理論化”、“機械化”的受教育模式。
三、技能課程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要性
1、技能教育能快速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飛速發展的信息產業不斷推動著社會的快節奏進步,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里,新事物不斷出現。對于直接從事電腦操作的設計師來說,意味著必須掌握日新月異的電腦軟件和硬件,靈活把握視覺語言新的表達方式。作為設計從業人員,需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技能水平。
2、技能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如今在人才市場,大多數行業在招聘時都需要對方具有相關行業的實際操作經驗,在設計行業尤其顯得突出,因而,對于培養具備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畢業生,是企業對當前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提出的一項最基本的任務。技能教育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在校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
四、技能實訓教學的改革
技能實訓課程的重要性與地位早已被各大高校所認識,卻難以落實到位。就設計專業來說,目前在我國只有少數的設計專業院校與用人單位建立了較好的實訓機制,讓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得以實施,而大多數藝術院校的非優勢學科卻無法吸引有實力的用人單位和相關行業參與培養人才,只能與一些小公司聯系,這些公司由于自身的規模和運作方式的局限性,根本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場所,也不能接納學生參與實踐。因此,這種表面層次上的實踐課程無法讓學生得到真正的訓練。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院校開始建立實訓基地,主動參與社會服務,從事各類設計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需要我們大力發展專業技能教育,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藝術專業教學需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產業進步而發展,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