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對于基礎學科之一的化學,如果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就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基于這種認識,我對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了一些嘗試。
一、重視實驗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演示實驗又是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行愉快教育的重要體現。實驗現象以新奇刺激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消化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精心設計演示實驗,在積極做好教材規定要做的實驗的同時,針對學生難理解的內容,補充并改進演示實驗,推行愉快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增加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礎。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例如:在講“緒言”時,我先避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空杯生牛奶”、“小紙花變色”、“魔棒點燈”,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再如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
二、適當使用多媒體以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作為新生事物,進入課堂已經顯示它強大的生命力,學生對新生事物興趣較高。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在以下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
1、化學課堂不能做實驗時宜用多媒體。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實驗(如危險性大)不能現場操作,這樣就會使某些教學內容抽象、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如果這時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用多媒體畫面中的模擬事實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感官,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例如在講一氧化碳的毒性時,我們不能用具體的實驗來表達,但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一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的動畫來演示,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解決抽象問題時宜用多媒體。
初三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現象能力,但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還很缺乏,在講原子的構成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形象的表示出原子的結構:原子核、核外電子,電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運動,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并且動態的演示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對結構相似、性質相似的物質進行比較時宜用多媒體。
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很多,但有些物質具有相似的結構或性質,對比學習利于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進行一氧化碳的性質教學時,可以將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性質作比較,可以用幻燈片將要比較的內容呈現出來。對于一氧化碳的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對于氫氣的性質我們已經學過,可以通過錄象的形式放映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強化了安全教育。通過對兩種物質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的比較,找出不同點,強化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各章復習課和總復習宜用多媒體。
復習階段往往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很難把這些內容條理化,教師串講起來也感到費時費力。這時應將這些知識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使得條理非常清晰,便于系統理解和掌握。
5、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宜用多媒體。
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的貢獻,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能源、材料、健康、環境等方面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化學工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化學現象和化學本質的本辨證認識,樹立物質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知識的介紹光靠語言描述,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通過觀看錄象、影片等形象直觀的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化學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現代物質文明的提高都離不開化學科學作出的貢獻,我十分注意把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用途,從而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講授“C的化合物”時,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詩人于謙的古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讓學生聯系古詩提示看能不能發現古詩中存在的化學知識,同生產生活聯系起來,即石灰石經高溫煅燒,生成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吸收了CO2,生成了碳酸鈣和水。同時也指出墻上白色堅硬的固體物質就是碳酸鈣。詩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紛紛同化學方程式聯系并想象。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適時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講解完后,你們可要學習石灰的風格啊!
四、開展課外活動,延伸學習興趣。
化學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還應該重視興趣廣泛性的培養和興趣持久性的協調。一方面利用化學知識與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美學等學科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興趣的廣泛性。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師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學片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史、化學魔術、化學謎語、化學游戲、化學趣味實驗等,通過講座、表演、比賽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總之,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其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